4 月 5 日是中本聰的 50 歲生日。這位比特幣創辦人身分未明,但其設計與哲學已深刻影響全球金融體系。
(前情提要:美股重挫富爸爸喊「我早就說過」:快買比特幣、黃金、白銀保命)
(背景補充:美股暴跌近熔斷!非農激增22.8萬人超預期,比特幣漲破8.4萬鎂成資金避風港?)
今天 4 月 5 日是比特幣創辦人中本聰(Satoshi Nakamoto)的推定 50 歲生日。雖然這位加密貨幣史上最重要的匿名人物身分至今未明,他留下的程式碼與思想,卻深刻改變了全球金融秩序,甚至對央行政策與金本位制度構成挑戰。
4 月 5 日的隱藏寓意
中本聰在 2009 年於 P2P Foundation 設定的生日為 1975 年 4 月 5 日,這一天剛好是美國總統羅斯福於 1933 年頒布《6102 號行政命令》,禁止私人持有黃金,以穩定美元的 42 年後。許多加密社群成員認為,這是中本聰對政府壟斷貨幣發行權的批判暗示。
這樣的對應在比特幣機制中也有巧妙呼應——每 2016 個區塊就會自動調整挖礦難度,而 2016 正是 6102 的數字「反轉」。這一設計強化了比特幣「反對」政府壟斷的「去中心化」貨幣哲學。
逾 91 億鎂未動過的比特幣
據 Arkham 數據,屬於中本聰的地址仍保有約 109.6 萬顆比特幣,現值超過 91 億美元,且自 2010 年起從未移動。即使期間多次歷經牛熊循環、價格翻漲超過 300 倍,這筆資產依然靜靜沉睡。
有趣的是,部分 CoinJoin(混幣)交易偶爾仍會傳送至該地址,或被視為致敬,或是刻意製造混淆視聽,試圖干擾追蹤與認證。
身分之謎愈解愈迷
2024 年 3 月,英國法院正式駁回澳洲電腦科學家 Craig Wright 的自稱,並批評其證據「蓄意虛構」。同年 10 月 HBO 紀錄片又爆料矛頭指向加拿大開發者 Peter Todd,遭當事人嚴正否認。
延伸閱讀:HBO紀錄片害慘Peter Todd:被強加上「中本聰身份」讓我生活陷入混亂與威脅..
近期網路陰謀論甚至波及 Twitter 創辦人 Jack Dorsey,但也缺乏任何實質證據。中本聰究竟是某位極客、某個團隊,抑或只是去中心化社群塑造出的象徵人物?答案仍無定論。
延伸閱讀:推特創辦人 Jack Dorsey 就是中本聰?deBanked 執行長拋 51 條線索指認傑克多西
創世區塊內藏的政治聲明
比特幣的第一個區塊(Genesis Block)中,藏有一句英國《泰晤士報》標題:「The Times 03/Jan/2009 Chancellor on brink of second bailout for banks」(財政大臣將再次拯救銀行業),被視為中本聰對金融危機與政府干預的不滿。
這段文字與其設計出的貨幣系統,構成了比特幣的核心價值:「不被任何中央權威控制的去信任化金融工具」。

比特幣安全運行逾 15 年
從 2009 年創世區塊誕生至今,比特幣已安全運行超過 15 年,總市值突破 1.6 兆美元。雖經歷過程式碼升級與網路擴容,中本聰原始的設計仍是比特幣網路的根基,其抗審查、固定供給量等特性,已逐漸轉化為全球數位黃金的共識。
去中心化信仰的化身
中本聰可能從未想過,自己一串 Git 提交與幾篇論壇貼文,會引發全球資本市場與監管機構的深層變革。如今他雖仍隱身暗處,但比特幣卻早已走進主流視野,成為數位時代的信仰象徵。中本聰 50 歲,代表的不只是時間流轉,更是一場金融哲學的世代更迭。
📍相關報導📍
美國非農數據今晚來襲!分析:比特幣嚴重超賣,勞動力市場疲軟或加密貨幣反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