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的 OTC 場外交易市場無法突破「高安全性、高便捷性、低成本」的不可能三角,但其靈活性、多樣化的服務和獨特的地理優勢,使其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幣圈投資者的出金難題。本文源自作者曼昆區塊鏈所著文章,由 Foresight News 整理及撰稿。
(前情提要:中國人可以買香港比特幣 ETF 了?央行:將擴大內地投資港澳合法金融產品)
(背景補充:2024年香港虛擬資產市場整理:7家交易所、31家券商、36家資產管理)
相信很多朋友都聽說過國際金融學中的「蒙代爾不可能三角」(Mundellian Trilemma),又稱三元悖論,指的是一個國家不可能同時實現以下三者:
- 資本自由進出(Capital mobility)
- 固定匯率(Exchange rate stability)
- 獨立自主的貨幣政策(Monetary policy independence)
類似的「不可能三角」現象也普遍存在於其他領域。例如,加密貨幣出金(將加密貨幣兌換為法定貨幣並提現)的過程,同樣面臨「三元悖論」。在這裡,「不可能三角」可以描述為:高安全性、高便捷性和低成本。這三個要素往往難以同時實現,卻又構成了使用者的核心需求。
那麼,香港加密貨幣領域的 OTC 場外交易(Over-The-Counter) 是否能夠緩解這一矛盾甚至突破這一約束呢?以下將逐一分析香港 OTC 市場在這一「不可能三角」中的表現。
香港 OTC 市場的優略勢分析
安全性
資金安全:目前香港的數字貨幣 OTC 市場尚未完全受監管。這些場外交易商通常不屬於香港金錢服務業協會(MSO)或香港證監會(SFC)的管轄範圍。然而,有部分商家持有金錢找換牌照(由香港海關監管),因此在一定程度上更加可靠。
根據香港政府發佈的《有關規管虛擬資產場外交易的立法建議》的公眾諮詢檔案(以下簡稱《虛擬資產 OTC 諮詢檔案》),未來香港海關將對虛擬資產場外交易服務提供者發放牌照,要求所有服務提供者必須持牌營運。這種監管框架的引入,預計將提高行業透明度並減少不合規操作的風險。
不過,目前由於缺乏有效監管,OTC 交易仍存在一定風險。例如,一些客戶的銀行卡在收到 OTC 商家匯款後被香港銀行凍結。為降低此類風險,使用者應優先選擇同時持有金錢找換牌照或通過大型交易所(如幣安或 OKX)認證的商家。
個人資訊安全:個人資訊洩漏是香港 OTC 行業的主要隱患。自 2012 年以來,香港找換店實行實名制,要求交易前提供客戶的實名資訊。到 2023 年,人民幣兌換進一步要求:
- 客戶本人香港銀行帳戶
- 客戶本人中國銀行帳戶
- 客戶港澳通行證
部分找換公司甚至要求提供境內銀行卡的資金流水。這些個人資訊由各找換店自行保管,缺乏統一的平台和嚴格的監管,使得資訊洩露風險極高。
在香港現有法律框架下,找換店行業的資訊保密要求遠不及銀行、證券、保險等領域完善,且資訊抽查無需司法授權。這對於高淨值客戶而言是一個顯著風險。因此,選擇合規且信譽良好的商家至關重要。
兌換成本
點差與手續費:OTC 交易的點差(Spread)通常較高,約為 1%-3%。相比交易所公開掛單交易,OTC 交易成本更高,但換取了交易規模和速度的靈活性。
大額交易優勢:對於大額交易,OTC 市場的點差和手續費通常低於交易所。部分服務商可以根據客戶需求調整費率,為大額客戶提供更具吸引力的成本方案。
議價空間與隱藏成本:OTC 市場的靈活性允許使用者與商家協商價格。忠實客戶可能享受額外優惠。此外,合規平台通常提供透明的費率報價,規避隱性費用。但在非正規平台中,可能通過不透明匯率或額外費用增加客戶負擔。
便捷性
OTC 市場交易還是比較方便的。
靈活的交易時間:大部分知名 OTC 平台提供 24/7 全天候服務,支援使用者隨時完成交易。
快速處理大額交易:OTC 市場支援百萬美元等級的大額交易,而無需擔心市場滑點(價格因交易量變化而波動)。這對機構或高淨值客戶尤為重要。
線下交易網路:香港多個金融中心區域(如中環)設有實體 OTC 櫃檯,建議大額兌換需求的使用者直接到店完成交易。
曼昆律師總結
香港的 OTC 場外交易市場無法突破「高安全性、高便捷性、低成本」的不可能三角,但其靈活性、多樣化的服務和獨特的地理優勢,使其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幣圈投資者的出金難題。
同時,隨著港府逐步引入針對虛擬資產交易的監管框架,OTC 市場的安全性和透明度有望進一步提升。然而,使用者在選擇交易商時仍需謹慎,優先選擇合規平台或信譽良好的商家,權衡安全性、便捷性和成本之間的取捨,找到最適合自身的解決方案,以規避潛在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