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投越撸越窮,項目方防女巫越來越嚴格的當下,代幣發放與價值發現將逐漸回歸基本面,因此加密小白重新理解項目方空投、代幣經濟學的原理,才是根本之道。
(前情提要:代幣經濟學第一課:如何創造真正的價值?)
(背景補充:白撸空投》Metamask過一年反悔不發幣:短期沒計畫、也不支持帳戶抽象)
投資有潛力的代幣等待上漲,是不少行業的人追求的事情,而隨著時代的推移,代幣的發送形式也出現了相當大的變化,從古早的 PoW 變成現在的 PoS,而在以太坊後,大量的項目有了智能合約,實現了鏈上的 dapp 與開發者與用戶社群,這也使得項目「發幣」也成為項目獎勵這些去中心化社群的最主要方式。
然而一個項目的功能性再好,如果發幣的方式(代幣經濟學)如果不夠好,甚至很糟的話,那麼很有可能讓項目無法持續經營下去,甚至讓對社群有貢獻者不願繼續在同一個社群耕耘,因此一個好的代幣經濟學應該是好項目的必要指標,但是問題來了,怎樣的代幣經濟學才能算是好的項目呢?本文蒐集了一些案例與想法,供讀者參考,可以做為一些評判貨幣長期價值的工具:
發幣、空投的目的
回到初衷,為什麼一個項目需要發幣?忽略那些以短期賺錢、喊盤等割韭菜的理由,我們以長期的粗淺角度來探討,在不同公鏈上與應用程式上可能有不同的答案,但彼此的理由與目的並不是互相無關,但我們可以簡單粗分為兩類:
- 第一類:公鏈代幣以太坊、比特幣、Polygon、Solana:
- 沒有幣就沒辦法用使用,所以幣的發放最優先是將代幣以公平的方式讓更多人拿到,才會有人能有使用鏈上的服務與應用程式,有更多人用才更有價值
- 第二類:鏈上應用如 Aave、Uniswap、MakerDAO、1inch等:
- 不需要有項目代幣也能使用,發幣是為了獎勵生態的早期參與者,鼓勵他們過去的努力,也希望能獎勵他們留下與後續的參與者持續在社群中繼續耕耘
如果按照這兩個分類可以發現,基本上只有第二類才會有項目「空投」,因為空投的首要條件就是要在不需要代幣已發布的情況下就能使用協議,而撸空投的行為實際上就是拿第一類代幣去交互第二類的應用,以祈求可以拿到第二類代幣的做法。
但談到這裡也可以看出,撸空投的本質與項目方的利益是衝突的,實際上項目方希望獎勵有忠誠度的用戶,而撸空投的客群則是想盡辦法「假裝成有忠誠度」使用者或開發者。
隨著行業越來越成熟,項目方對錢包與地址的「反女巫」偵查與也只會越發成熟,因此看網路上的教程去交易錢包想賺錢,恐怕只會越來越難,因此或許有一大部分的項目發幣的方式將會回歸原始。
若想要有利可圖,最根本的方法便是找到好的項目並且埋伏,而根本就是去了解項目的發幣傾向,有哪些好的線索可以從代幣經濟學看起呢?
延伸閱讀:LayerZero改寫空投規則!莊家逼「女巫自首」,目的是摧毀擼毛工作室
好的代幣經濟學-Uniswap 視角
根據uniswap 創辦人 Hayden Adams 在 X 上撰寫的內容,他認為好的代幣經濟學應該有下面八個特質,這些分別是:
- 直接代幣而非積分制
- 不要培養預期想獲利的人-不清楚與含糊地暗示會增加人們耕種、獲利的期待
- 首日真實流動性-項目應該避免使用低流動性來操縱價格,而 Hayden Adams 也強調應該使用完全稀釋市值(FDV)而非以當前發行為主的市值(MarketCap)
- 不要拉高代幣的供給數字-迷因幣等常會出現很誇張的代幣供給量,這會給人們很高的單位偏差感
- 不要對社群吝嗇-項目方如果覺得社群不值得獲得代幣或者資金,請不要發幣
- 不要宣傳與行銷價格-雇用 KOL 與行銷公司,很容易使得社群想要快速致富,而不是建造價值
- 保持項目簡單-不要用太過度、複雜的經濟學迷惑用戶,以達到某種資訊落差目的
- 決策要帶著思考、負責任與關懷-這可以降低當社群出現爭議時的溝通成本,你可以很好的解釋你的理由以及讓社群引以為傲的守護它
但針對第一點,也有人提出異議,認為當前的積分制度其實是代幣制度問題的改進,但實際上若項目方開發出能實際計算出積分的規則,也會引來想培養獲利的人,這與第二點原則相違背。
社群與項目核心的利益分配
除了上述八點以外,代幣的分配是否有夠多投注給社群與開發者也是一大可檢驗面向,我們必須了解,一個項目的開發與維護可能涉及了不同團體的利益分配,以備受推崇的 Layer2 項目 Optimism 代幣經濟學為例,他們將代幣空投給五大不同族群:
- 核心貢獻者(協議維護者)
- 投資者(資金來源)
- 用戶空投(社群)
- 生態基金(扶植項目)
- 可追溯性公共財(資本主義無法造出的產品)
以 Optimism 的代幣經濟學來說,亮點是將每個族群的分配量都在 30 %以下,這避免了單一族群的控制,更是有公共財分配的部分,以免公益性的基礎建設在資本與利益的引導下而建設失敗。這些我們可以簡單分配成幾個好的代幣經濟學原則:
- 投資者與核心開發者是否有主要的控制權-開發者與資方若結合,則可能忽視社群
- 社群分配是否給予真正忠誠的用戶-拿到代幣的人參與治理與砸盤放棄生態的可能較低
- 資方在投資後,短時間內無法控制大量代幣-解鎖曲線的設計,必須是針對中長期
- 社群是真社群-若代幣預期有價值,開發者或少數鯨魚用戶、資本方、社群很有可能會製造假社群以瓜分更多的代幣,這會使得代幣的分配出現傾斜
盡早參與社群治理
而對於那些還沒發幣以及公布代幣經濟學的項目,要怎麼評估他們的價值與代幣分配?若你有這樣的問題,答案就是盡早進去社群平台例如 Discord、Telegram,向管理人員與項目方提出你的意見與交流。
就算是上面公布已久的 Optimism 社群與代幣經濟學,也不是一朝一夕就決定出要「如何分贓」,而是不同族群在漫長的時間忠,在社群中表達不同的意見,最後取得平衡的結果,妳可以說是在社群還沒有治理代幣時,就參與治理,如此一來該社群的決策者、權力結構、項目分配等等,在這階段可能才是可以一覽無遺的時候。
若沒有社群討論便直接出現上述的那幾張圖,那麼你就要思考這樣的項目是否是「真社群」,發出來的代幣是否真的有價值,如果反之,那相信會是一個很好的選擇。但必須要說,若項目只有好社群、代幣經濟學這是遠遠還不夠,加密世界的黑天鵝事件很多,能經營得下去、度過各種危機,那這種項目才會活到預期的時間,我們也才會獲得合理的長期報酬,但要從各項目的財務架構來探討項目的長期營運風險,這就是另外一件複雜的事情了,若未來有機會再來試著撰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