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化順風消退,世界進入碎片化時代,貿易政策變化、關稅上升和通膨壓力增加,投資者需重新校準投資決策。
(前情提要:貝萊德CEO投資者信全文:比特幣正蠶食美元儲備地位,代幣化將引領資本革命 )
(背景補充:牛市沒死?投資人不死心?加密 KOL 推薦 10 個市場頂部「關鍵信號」 )
最近,投資界的傳奇人物霍華・馬克斯在彭博社的節目中分享了他對當前投資環境的深刻見解。他並沒有試圖散佈恐懼,也沒有預測市場的短期走勢,而是著重解釋了「解放日」如何重新定義我們對投資的思考。
馬克斯指出,世界並未走向終結,但投資規則正在發生根本性的變化。過去幾十年,投資者一直受益於全球化帶來的順風:貿易開放、供應鏈高效、商品價格低廉。然而,這一順風正在逐漸消退。相反,我們正進入一個碎片化的時代。各國正在重新審視貿易政策,關稅不斷上升,本國生產被優先考慮,即使這意味著更高的成本。這一轉變對經濟、通貨膨脹和資產價格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貿易不僅僅是政治問題,更是經濟的引擎。當國家通過專業化和高效貿易實現互利時,所有人都能受益:更低的價格、更高的生產率和更廣泛的商品獲取。然而,逆轉這一趨勢是有代價的。全球化最被低估的影響之一,是它在抑制通貨膨脹方面的作用。隨著全球貿易的擴展套件,許多商品的成本大幅下降,這對中央銀行、消費者和投資者都有益。但當貿易萎縮時,成本壓力上升。國內製造業通常意味著更高的工資、更高的投入成本和更低的效率。這並非壞事,但它是通膨性的,改變了我們幾十年來依賴的假設。
那麼,投資者該如何應對呢?馬克斯強調,我們需要重新思考每項投資決策的背景。例如,如果通膨結構性更高,那麼估值倍數可能需要向下調整,資本成本上升,折現率再次變得重要。他並不是說「賣掉一切」,而是建議投資者重新校準投資策略,不要在新世界中依賴舊模型。假設均值迴歸減少,體制變革增加,同時對所承擔的風險保持審慎。
另一個關鍵點是:在這樣的環境中,預測是行不通的。我們無法可靠地預測 6 到 12 個月後的政策、夥伴關係或權力動態會是什麼樣子。這不是缺陷,而是現實。如果無法精確預測,那我們能做什麼呢?馬克斯認為,我們可以依靠概率、定位和價格來錨定。與其試圖預測,不如關注資產相對於這一新背景的定價是否合理,然後問自己:「這合理嗎?」
當不確定性很高時,紀律顯得尤為重要。馬克斯建議投資者將波動性視為發現機會的鏡頭,而不是迴避的理由。最好的機會往往出現在他人猶豫不決時,但你必須保持邏輯,而非感情用事。此外,不要將價格下跌與風險上升混淆。市場會打折,這是週期的一部分。關鍵問題不是「它會跌得更低嗎?」而是「我承擔的風險是否得到了公平的回報?」
儘管發生了這些變化,馬克斯仍然認為美國是一個值得投資的強大地方。它擁有深厚的資本市場、世界級的創新以及法治 —— 雖然在演變,但仍優於大多數替代選擇。然而,「自動最佳」的標籤已經不再適用。現在需要的是判斷,而非理所當然。
霍華・馬克斯沒有給出具體的市場預測,他提供的是視角。這一時刻需要的不僅僅是反應,而是重新評估我們如何投資 —— 以及為什麼。世界在變化,聰明的投資者將隨之調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