權威性科技刊物「麻省理工科技評論(MIT Technology Review)」昨日發表了一篇文章,旨在分析2019年區塊鏈將不再是以往那般神奇的新技術——「它將變得平凡」;但這也不全非壞事。
據麻省理工科技評論於1月2日發表的文章,簡述了它對區塊鏈近期歷史的看法,聲稱這項技術是「2017年應該擾亂全球金融體系的一場革命」,但鑑於幾乎所有基於區塊鏈的加密資產和貨幣的估值均顯著下降,其2018年的表現卻令人失望。
「大玩家入場」、「監管合規」與「智能合約應用」受到肯定
雖然沒有想像中的對市場或世界產生一定的衝擊,但在潮水過後的新一年,許多概念十分創新的項目仍然留存下來,並且一步步走向實際落地,此外,他也指出像是企業級的區塊鏈應用已經開始實踐——「像是IBM的食品溯源平台以及紐約證交所母公司推出加密貨幣交易平台Bakkt。」
除了討論到炒作已經告一段落,該文章也指出監管機構批准的加密貨幣基礎建設會是該產業走向主流的分水嶺,此外它肯定了智能合約的發展,隨著技術的改進,將讓智能合約在多種法律背景下得以使用,其舉出一間名為Chainlink的區塊鏈新創,與康乃爾大學的學術研究人員合作創建了它所謂的第一個「可證明安全、分散的Oracle(可比做區塊鏈的資料輸入端)網絡」,使加密貨幣市場的格言——「代碼即法律」成為更接近公認的現實。
加密貨幣世界的意識形態重塑
最後,麻省理工科技評論在最後提到了加密貨幣市場的「意識形態重塑」,比特幣最初做為密碼龐克(Cryptopunk)們作為某種反政府運動的意識形態象徵。
然而,隨著像是委內瑞拉政府推出國家級的加密貨幣(雖然被高度質疑其可信度),或是各個國家(據IMF的報告目前有15個國家)開始研究以分散式帳本技術為基礎的央行數數位貨幣(CBDC),也提及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負責人克里斯蒂娜.拉加德(Christine Lagarde)今年也肯定了這樣的創新概念,可以提供比起網路加密貨幣或商業支付技術更好的安全性、隱私性和消費者保護。
拉加德也曾在去年3月份說過,監管機構應該開始使用一些「技術」來「以火制火(fight fire with fire)」,以應對加密貨幣的發展。
比特幣(Bitcoin)與央行數位貨幣(CBDC)的存在是背道而馳的概念,加密貨幣社群認可的是「原生於網路的電子貨幣」還是「利用區塊鏈技術改善的清結算系統」,區塊鏈技術從比特幣中萃取出來加諸在各領域的應用中,「數位化時代的貨幣」該如何定義?是社群在今年必須仔細思考的問題。
由政府保證的數字形式的鈔票?
該文在結論寫道:
在許多方面,它與最初加密貨幣先驅所設想的革命相反。但革命並不會永遠都忠實展現出革命者的想法。
?相關報導?
比特幣資深開發者Jimmy Song:去年的混亂,證明了比特幣堅持「去中心化」的價值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 IMF 主席 – 拉加德:我們(央行)應該考慮發行數字貨幣的可能性
《BlockTempo動區動趨》LINE官方號開通囉~立即加入獲得第一手區塊鏈、加密貨幣新聞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