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igenDA的出現是為了彌補以太坊 DA 能力的不足,為一些堅守以太坊 DA 正統性的鏈提供更可靠的 DA 選擇。本文源自 Haotian 的推文,由 PANews 整理及撰稿。
(前情提要:Biteye|2024年度7大賽道展望:BTC生態、模組化區塊鏈、MEME迷因、DePIN… )
(背景補充:拆解「數據可用性層」:模塊化未來中被忽視的樂高積木 )
關於 EigenLayer 到底在做什麼?如果只看到 Restaking 層面顯然還不夠,因為 Restaking 乍一看只會加劇 「套娃」,讓以太坊 DeFi 可組合樂高大廈陷入 「共識過載」 的危險境地。
但倘若基於第三方 DA 入侵保衛戰,全鏈流動性溢位釋放的戰略上層邏輯,就大為不同了。Why?接下來,我來淺析下,我認知中的 Eigenlayer。
Restaking 只是表面的 「套娃」
如果在單個 DeFi 生態內,質押 LSD 產生了 LP 憑證,然後再把該憑證質押,然後以鎖住流動性之名發個治理代幣,讓二級市場炒作反哺 Restaking 的預期價值,這是套娃。
因為用二級反哺一級礦工,透支的是市場對一個 Token 的預期,並沒有真正的價值增長髮生。
Eigenlayer 丟擲了共享以太坊 Security 的概念,這些 LP 憑證被質押後,會被用於支援以太坊上的驗證者 Validators,允許以太坊 Validators 衝破以太坊圍牆參與多個區塊鏈網路的驗證工作,從而從其他多鏈環境下尋求額外收入的機會。
這個角度看,Restaking 只反應了 Eigenlayer 的工作機制,聽著是很套娃,但其經濟模型邏輯恰恰打破了 「套娃」。
提供以太坊 DA 正統性
Eigenlayer 目標為其他異構鏈提供部分以太坊級安全共識,隨著以太坊 DeFi 產業的成熟規模化,以太坊上沉澱了大量金融築底類的專案,比如:Lending-MakerDAO,Dex-Uniswap,等,這些 DeFi 「不動產」 給以太坊帶來了鞏固的安全共識。
一些新異構鏈,比如,Middle layer 中間層鏈,Rollup 鏈,如果想構建一套安全共識,其實有兩個選擇:
- 自主搭建節點參與網路治理用長時間的穩定執行逐步達成信任共識;
- 直接讓以太坊的部分 Validaors 來參與網路治理即刻獲得相當於以太坊級別的信任共識。
無論是成本、時間還是收益比,顯然第二種方案更受歡迎。比如:共享 Sequencer 供應方 EspressoSys 就嘗試以這種方式,提供一種可行的去中心化 Sequencer 方案。
不過,需要注意的是,讓部分節點參與網路治理並不等於以太坊的全域性安全共識,以太坊的全域性共識來源於 Validators 的數量規模之大、位置之分散以及 POS 運作機制下 Builder 的穩定出塊機制,這些都是其他異構鏈所不具備的。
若其他鏈僅憑若干個節點就號稱擁有了以太坊級別的安全共識,然後賄選節點作惡,其帶來的負面影響也不容忽視,所以異構鏈較大的挑戰其實是 Slash 懲罰機制的設計,但一旦節點被 Slash,在其上邊質押 LP 的 LSD 提供者也會受到牽連。
因此 Restaking 確實能延展以太坊的安全共識出去,但這個過程得平衡使用者質押收益,異構鏈懲罰機制、節點作惡傾向性等一系列問題。
如果把基於 Restaking 向外釋放流動性的方式,當成一次以太坊共識過載後洩洪的過程,那時刻得注意加固堤壩,以防坍塌隱患。
不過,整體來說,積極意義大一些,因為確實釋放了一些以太坊的套娃屬性,而且在整體模組化的趨勢下,Eigenlayer 確實能讓以太坊的安全共識變成一個 「模組層」 延展至其他異構鏈,進而在新銳鏈層出不窮的當下,為以太坊老鏈綻放新芽。
EigenDA 站在守護以太坊 DA 的前線
DA 能力是以太坊要絕對守護的防線,Vitalik 此前呼籲 Plasma 以及 「喊單」 ENS 背後都是處於此戰略考量,而 EigenDA 作為 EIgenlayer 生態系統的一部分,目標正是要補充或增強以太坊的 DA 能力。
這和做模組化獨立鏈的 Celestia DA 截然相反,Celestia 的 DA 是要不斷向以太坊生態內滲透,讓一些 layer2 鏈和中間鏈等採用 Celestia 的 DA 方案,其優勢就是成本低,再加上 OP Stack 等一鍵發鏈的開源策略,Celestia 這個外來的和尚著實唸了一出好經。EigenDA 相對更依賴以太坊的基礎設施和服務,是妥妥的自家兄弟。
簡單來說,EigenDA 調動了坎昆升級後的 Blob 區塊資料 + KZG 承諾,Rollup 鏈可以對 Blob Data 進行糾刪碼生成 KZG 承諾然後釋出到 EigenDA 合約,由 EigenDA 的節點來給後續的鏈 DA 能力(儲存或驗證)進行保證,相當於增強了以太坊的 DA 能力。
因為 Blob 區塊存在 1 個月的時效期,而通過 KZG 承諾 + 其他諸如去中心化儲存或節點本地儲存等,都可以大大延長 Rollup 鏈的 DA 需求。
關鍵是,EigenDA 的整個過程都圍繞 Blob、KZG 這些以太坊既有的基礎設施來完成,其節點驗證工作也由以太坊的 Validators 參與。顯然這一套操作下來,DA 成本並不及 Celestia 便宜,不過,相比有失效期的 Blob 方式確實更吸引對 DA 能力需求大的生態應用。
所以說,EigenDA 的出現是為了彌補以太坊 DA 能力的不足,為一些堅守以太坊 DA 正統性的鏈提供更可靠的 DA 選擇。
某種程度上可以抵禦 Celestia 的 DA 入侵,但對於一些旨在模組化、低成本的鏈,它們可能還是會選擇低成本。
不過,DA 正統性問題隨著坎昆升級的到來,會成為分化鏈底層屬性的根本,追求價效比和追求極致品牌也不衝突,
讓這些鏈劃清界限,分出層次,不也挺好。
📍相關報導📍
再質押協議EigenLayer旗艦産品EigenDA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