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太坊從創立至今已然過去 10 年,而在這十年之際,以太坊經歷諸多風雨,從公鏈之王到市場摒棄,一幕幕場景猶如一部跌宕起伏的電影。對此,本文將探討曾為萬鏈之主的以太坊是否能重返巔峰,亦或者是英雄遲暮。
(前情提要:以太坊ETF敲警鐘:資產管理規模「創歷史新低」,七週流出超11億美元 )
(背景補充:一文了解以太坊 Pectra 升級:各項 EIPs 全解析 )
今年是以太坊誕生的第十年,在過去十年間,它撐起了 DeFi 的繁榮、引爆了 NFT 的浪潮。無數開發者、理想主義者在這條鏈上交匯、碰撞、構建,譜寫了一段又一段加密敘事。
但就在這第十個年頭,以太坊卻走到了命運的十字路口。新公鏈層出不窮,敘事主導權頻頻旁落,而價格也在漫長調整中失去動能。
經過十年風雨洗禮的以太坊,是否還能迎來一個巨大的「泵(Pump)」?
籌碼趨向集中,以太坊在「換莊」?
關於以太坊「換莊」的說法,其實從去年就開始流傳。有觀點認為,早期持有 ETH 的行業老 OG 們正逐步退場,籌碼正被華爾街等機構悄然接手。這種轉換,是真實發生,還是講給自己聽的故事?
據鏈上分析師 @Murphychen888 分析,ETH 的赫芬達爾指數(衡量籌碼集中度)自 2016 年起持續下降,表明籌碼正向散戶分散。直到 2023 年 3 月見底,2024 年 12 月起卻突然上升,表明有資金重新集中持倉。不論是主動加倉還是被動補倉,鯨魚們的動作都在推高集中度。
以太坊赫芬達爾指數:即籌碼集中度。指數高表示少數的大持有者正在主導市場,指數低則表示籌碼分佈更均勻
不過,這是個極其緩慢的過程,因仍有部分大戶在持續出貨,降低集中趨勢。雖然這種集中度上升有助於後市價格趨勢向好,但過程緩慢,對市場參與者而言可能是一次漫長而煎熬的等待。
此外,根據 glassnode 資料,自 3 月底以來,ETH 的「信仰買家」RSI(相對強弱指數)始終高達 80,而虧損賣家則在 4 月中旬達峰後快速降溫。這說明,儘管價格一度大幅回撥,仍有堅定買家持續接盤,從 3 月 26 日開始至今未停。
RSI 用於衡量市場超買或超賣。範圍從 0 到 100。通常 RSI > 70 表示超買,RSI < 30 表示超賣
以太坊是否真的在「換莊」尚無定論,但鏈上資料顯現出籌碼重新集中的趨勢,或許這背後藏著的是大資金的長期佈局與信仰買家的堅守。
以太坊「換心」提案:執行層擬迎最大升級
4 月 20 日,Vitalik 釋出了一個重磅提案,提出用開源指令集架構 RISC-V 取代當前的以太坊虛擬機器(EVM),作為以太坊 Layer 1 執行層的長期演進方向。
根據設計,現有 EVM 合約將繼續執行,並與新架構實現雙向相容,帳戶模型、跨合約呼叫、儲存等核心抽象也將全面保留。而原有的操作碼如 SLOAD、SSTORE、BALANCE、CALL 等將被反射為 RISC-V 的系統呼叫。新架構支援用 Rust 等語言編寫合約,同時適配 Solidity、Vyper 等現有語言,開發者體驗基本不受影響。
若這一方向成真,將徹底改變以太坊智慧合約的執行方式,也為其未來數十年的擴展套件性奠定技術基礎。加密 KOL 大宇指出,若提案成功,以太坊主網速度可提升 100 倍,交易費用降低千倍以上,Layer 2 的價值可能下降,以太坊將正面挑戰 Solana、Sui 等高速公鏈,疊加去中心化與生態積累的優勢,插上速度的翅膀。
儘管該提案當前還面臨著社群反對等風險,但它的出現已釋放出一個強烈訊號:以太坊重新將目光投向自身主網價值。正如社群使用者 @shmula 的評論,Vitalik 的提案歷來讓以太坊 Layer 1「被遺棄」,但此提案有望為其重新注入價值。
傳統金融的「預設選擇」?
傳統機構似乎也偏愛以太坊。全球最大託管銀行之一的紐約梅隆銀行,最近在以太坊上推出了鏈上資料工具 Digital Asset Data Insights,而貝萊德的代幣化基金 BUIDL 也已在以太坊上部署超過 23 億美元資金。

這是否意味著傳統機構正在主動接觸以太坊生態,開始圍繞其安全性、透明性與可組合性進行實驗?加密 KOL 藍狐也提出一種前瞻性構想:未來大型金融機構是否會在以太坊安全層之上構建專屬的 L2 或私有鏈?
LXDAO 發起人 brucexu.eth 的看法或許能給我們一些啟示,他表示,近期接觸到的一些香港金融機構和資產上鏈專案普遍選擇以太坊作為底層平臺,因為在當前階段,它幾乎是唯一的優選方案。他指出:
「從功能性看,比特幣缺乏靈活的擴展套件性;從穩定性和中立性來看,金融機構無法接受可能被國家干預或面臨當機風險的公鏈;而新興區塊鏈尚未經過時間與安全性考驗,其成熟度仍需驗證。」
這些早期動作或許只是序章。但短期內,以太坊能否實現價值兌現,應用層的爆發非常重要。
萬鏈仰望,還是英雄遲暮?
從今年 2 月以太坊基金會更換核心團隊開始,到近期提出支援 RISC-V 虛擬機器的提案,以太坊正在顯露出「主動修正」的姿態。以太坊基金會執行董事 Tomasz K. Stańczak 近期也坦言,以太坊的「次級目標」是成為機構優選的基礎設施,贏下 RWA 和穩定幣等市場。
種種動向並不令人悲觀,甚至在技術面也初現轉機。據 Trend Research 研究分析,ETH 正處於支阻互換的關鍵位置,若突破或迎來有利的趨勢反轉。ETH 自 2024 年 12 月至今經歷了 5 個月的漫長下跌,盈利地址數下降到熊市更低的位置,持續超賣,當前伴隨加密大盤的復甦,進入到關鍵的支阻互換區間。

Trend Research 指出,多項技術指標亦釋放出潛在築底訊號。ETH 的 K 線形態、均線、MACD 與 Momentum、RSI 及 MFI 等多重指標均指向短期內多空轉折的可能,當前價格也逼近下跌通道的上沿與橫向壓力位,正嘗試突破。
以太坊似乎在迎來自己的「關鍵視窗期」,但如中國人常言「未慮勝,先慮敗」,即便局勢初現微光,也不免要追問一句:若終究功敗垂成,又將如何?如果這些努力最終仍難以突破效能瓶頸、生態發展陷入停滯或未能重拾價格信心,以太坊是否會淪為新時代的「末日戰車」?
十年,是時間的節點,更是信仰的考驗。時代的車輪滾滾向前,成則萬鏈仰望,敗則英雄遲暮。
📍相關報導📍
PlanB 炮轟以太坊是垃圾幣:中心化程度遠超比特幣,活該被所有人嘲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