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OL:用得好,你掌握主動權;用得不好,他們反客為主。本文源自 Esty 所著文章,由 深潮 TechFlow 整理、編譯及撰稿。
(前情提要:中國KOL重倉做多以太坊問AI還有救嗎?Aixbt 冷回:死了!會跌到500美元)
(背景補充:如何追蹤聰明錢?三大工具助你監控加密 KOL 錢包地址)
在與多位 KOL 合作後,包括像 @Flowslikeosmo 這樣的知名人物,我總結了一些實用的 KOL 行銷經驗供參考。
1. 選錯人,專案容易偏離
每個市場週期,總有專案方向 KOL 投入大量資金,但幾乎每次都事與願違。 很多專案方的誤解在於:
- 認為有 KOL 就能帶來流量;
- 以為一旦「病毒式傳播」就算成功;
- 把互動量當作實際轉化。
然而,現實是: 95% 的情況下,這些投入並不會真正轉化為專案成果 —— 它們只是讓表面資料更好看而已。
例如,你的貼文獲得了 20 萬次瀏覽和 200 則機器人評論?看起來很炫,但這些真的推動了你的代幣生成事件(TGE)或總鎖倉量(TVL)嗎?
很多專案方都在追逐短期的「爆款時刻」。正如 @madladshad 所說,這是一種「短期炒作的行銷方式」。他們往往忽略了使用者留存和對關鍵指標的最佳化,這才是專案長期發展的關鍵。
2.KOL 的分類與背後的問題
KOL 會對你的專案表現出興趣,但這種興趣往往只持續到資金停止流入為止。之後,他們可能連你的專案名字都不會記得。
整體來說,KOL 可以分為以下幾類:
- 投機型 (90%) :什麼熱點都追,什麼內容都發。他們的目標是盡可能榨取利益。透過類似 Socialplug 的工具虛增資料,或與其他 KOL 組成網路,偽造互動量來欺騙專案方。這類 KOL 通常會迅速推銷並拋售專案代幣。
- 半投機型 (5%) :通常有一個特定領域或興趣點,主要討論相關內容。他們的粉絲和互動量大多是真實的,態度也比較誠懇,但面對一些高額合作時,可能難以拒絕誘惑。
- 真誠型 (5%) :這些 KOL 沒有透過刷量成長帳號,而是透過專業內容吸引粉絲。他們在某一領域有深入的知識,很少接廣告合作,即使接了,也會優先考慮粉絲的利益。這類 KOL 才是真正能帶來市場影響力和轉換率的合作夥伴,例如 Kaito 的核心圈成員。
需要說明的是,我並不怪罪任何一類 KOL。事實上,KOL 的這些行為只是產業現狀的反應。真正的問題在於背後的資本力量──大資本、創投公司和專案團隊的貪婪與投機,才是這現象的根源。
3. 常量與變項:掌控敘事的藝術
如果你不掌握自己的敘事,市場會替你定義,結果可能不如你所願。
你需要認識到,KOL 只是一個擴大機。在考慮使用它們之前,請務必先打好基礎:
- 打造真正能解決實際問題的產品;
- 明確你的敘事、品牌定位和市場差異化;
- 團隊內部達成一致,確定核心原則;
- 明確你的分發管道和傳播方式;
- 決定社群營造對你的重要性;
- 與有實際價值的合作夥伴建立聯絡。
遺憾的是,大多數專案缺乏清晰的認同、明確的目標、有效的解決方案、道德價值以及長遠的願景。
4. 我們的選擇決定了我們的未來
學會利用人性中的逐利心理。
當你打好基礎後,如何將這些轉化為實際行動?
理想情況:你的產品已經達到了產品市場契合點(PMF),使用者和 KOL 自發性地談論它,因為它能為他們帶來收益,同時也能為他們創造優質內容,吸引更多關注。
但現實中,這是一個「先有雞還是先有蛋」的問題。許多人認為你需要先有「影響力」才能達到 PMF。這個觀點部分正確,但關鍵在於,「影響力」不一定需要依賴 KOL,例如透過合作夥伴關係和口碑傳播同樣可以實現。
更現實的路徑:當你明確了自己的細分市場和目標受眾後,就可以開始尋找適合的 KOL。你可以使用像 @_kaitoai 這樣的工具,分析他們的受眾覆蓋率和真實粉絲數量(如果有)。建立一個強大的網路也至關重要,因為透過人脈的引薦往往事半功倍。另一種方法是使用 @Tunnl_io ,透過篩選找到合適的 KOL。
在 Twitter 上主動與目標 KOL 互動。認真回覆他們的內容,私訊溝通並提供支援。你需要在個人層面建立關係,而不是單純的商業交易。雖然這種方式對品牌有幫助,但從個人帳號出發往往更有效。不要指望一週內見效 —— 長期的互動和累積才會帶來效果,因此請儘早開始,並將其作為核心行銷策略的一部分。
隨著關係的建立,討論會逐漸聚焦到你正在開發的產品。這時,你可以適時推廣產品,並展示其如何為 KOL 帶來實際好處。這裡的目標依然是建立長期的關係和網路,而不是短期的利益交換。
如果你的產品能夠為 KOL 帶來實際經濟效益,同時又符合他們的品牌定位,那麼他們主動推廣你的可能性會大幅提升,因為你的成功也會為他們帶來更多收益。此外,你也可以請求他們為你引薦其他 KOL,這樣就不必從零開始冷啟動。透過引薦建立的關係,往往比冷啟動更有效率且更容易成功。
即使你的產品能夠讓 KOL 賺錢,他們仍然會希望獲得額外的補償。贈送代幣看似是一個簡單的解決方案,但從長遠來看,這可能會對專案不利,因為許多人會選擇拋售代幣來實現收益(這本身無可厚非)。此外,大多數真正有影響力的 KOL 更傾向於直接接受現金支付,例如 USDC。那麼,該如何應對這種情況呢?
在與 KOL 談判合作時,應優先考慮長期合作,而不是僅發布一次推廣內容。為什麼?單次發布難以觸及 KOL 受眾的主要群體,而多次發布可以顯著擴大覆蓋範圍。
當一個 KOL 持續發布與你相關的內容時,受眾對專案的看法會逐漸從「單純的付費推廣」轉變為「真正的信任」。受眾的認知會影響他們對專案的現實判斷。
同時,其他 KOL 可能會注意到你與某個 KOL 的合作,並主動聯絡你,這會讓你在未來的談判中佔據更多優勢。
此外,不必只盯著「大型」KOL。與「微型 KOL」(MicroKOL)合作往往更有價值,因為他們的受眾通常更加真實,互動也更具黏性。
5. 沒有神或王者,只有有效的行銷漏斗
病毒式傳播的效果往往短暫,而一個設計良好的行銷漏斗則能帶來長期的累積效應。加密領域中最成功的品牌並不依賴炒作週期,而是透過建立使用者參與的路徑,打造真正的使用者忠誠度。
假設你的產品功能強大,同時擁有出色的使用者介面(UI/UX)和流暢的使用者引導流程,以下是有效的行銷漏斗範例:
- 在 Twitter(現稱 X)上打造一個清晰的主頁,配備吸引人的頭像和橫幅。使用者需要在 3 秒內理解頁面的主要內容。此外,簡潔的個人簡介中應包含指向落地頁和分發管道(如 Telegram 或 Discord)的連結。
- 落地頁的設計風格應與 X 頁面保持一致,做到簡潔易懂,並提供明確的行動呼籲(CTA),引導使用者存取主產品。
- 透過持續的 X 貼文、AMA 活動、團隊成員釋出內容、合作夥伴推廣、私訊互動和回覆評論,激發使用者的興趣。
- 使用者點選你的主頁,看到清晰的介紹,並進一步訪問落地頁。
- 使用者進入主 dApp(去中心化應用程式),並完成產品的使用者引導流程。
- 滿意的使用者加入 Telegram 或 Discord 社群,與其他使用者互動。
- 在社群中,使用者會受到團隊和其他成員的熱情歡迎,同時找到繼續關注專案的理由。
- 使用者逐漸成為社群的一員,並基於信任和信念,自發性地為專案進行推廣。
透過這種方式,使用者不僅被成功轉化為產品的忠實使用者,也可能成為你的品牌傳播者。相較於短期的病毒式傳播,這種方式能持續為專案帶來價值。
真誠的 KOL 如何發揮作用?
KOL 能夠大幅提升你的傳播範圍和分發能力 —— 這與我們之前提到的內容(見第 3 點)密切相關。還記得我提到過,你需要優先選擇長期合作並篩選出「合適」的候選人嗎?以下是形成完整閉環的過程:
- KOL 持續幾個月發布與你專案相關的內容,逐漸涵蓋他們的大部分受眾;
- 有興趣的受眾點選你的主頁,並因你紮實的基礎工作而被引導至你的產品;
- 你優秀的 UI/UX 和產品體驗,加上團隊的熱情服務,成功將這些使用者轉化為忠實使用者;
- 滿意的使用者會自發性地向他人推薦你的專案;
- 初期合作的真誠 KOL 的網路注意到了你的專案,並對其產生興趣;
- 更多的 KOL(包括更有影響力的 KOL)主動聯絡你尋求合作;
- 在談判中,你因此佔據更多的主動權。
6. 百萬扇門,其中一扇門會通往真實的價值
讓我分享一個自己的故事。我之所以寫這篇文章,是因為我在創業過程中犯過一些錯誤,這些錯誤導致我被欺騙並浪費了大量的行銷預算。
當時,我被所謂的「虛榮指標」(Vanity Metrics)吸引,輕信了一些投機者。這些人透過互相推銷彼此的內容,試圖製造一種「真實」的假象。結果是,儘管貼文發布後我的 X 資料在一週內有所提升,但實際效果卻微乎其微。我對此感到非常懊悔,於是開始尋找更好的方法。
在這個過程中,我遇到了一位讓我非常敬佩的 KOL。在我看來,他是這個行業中最真實的 KOL 之一。為什麼?因為他真正關心自己的受眾,不會隨便接受合作提案,對合作物件的篩選極為嚴格,而且他的成長完全依靠真實的努力,從未使用機器人刷資料。
我透過當時的一個人脈(「網路 = 資產」)與他建立了連結。我們開始聊天並逐漸熟悉,最終在 Token2049 活動中見面。我們聊了很多關於生活、目標、願景、加密產業和行銷的話題。隨著時間的推移,我們成為了非常親密的朋友。
現在,我們的關係已經發展到這樣一個階段:我可以很自然地向他請求引薦其他志同道合的 KOL,因為我相信他推薦的人都經過了嚴格的篩選;或者向他諮詢關於其他 KOL 的意見和獨家資訊(Alpha),以便做出更明智的決策。如果我正在做一個適合他受眾的專案,也可以向他提議一個對雙方都有利的合作方案。
我知道這樣的情況並不常見,但在一個充滿詐欺的行業中,特殊時期需要採取特殊手段。我不僅結識了一位值得信賴的朋友,還找到了一個終身的商業夥伴。
總結
你的行銷活動是為了打造一個真正的品牌,還是隻是製造一輪短暫的炒作?
- 先打磨清楚你的故事、品牌定位和產品核心;
- 記住,KOL 是放大傳播的助力工具,而不是解決一切問題的靈丹妙藥;
- 盲目投放廣告並寄望運氣是不可取的 —— 這只會浪費你的預算;
- 與 KOL 建立長期且有價值的關係,而不僅僅是一次性的交易合作;
- 優先考慮合作的品質而非數量,長期合作比短期推廣更重要;
- 微型 KOL(MicroKOL)也有其獨特的價值,千萬不要忽視他們;
- 粉絲數並非選擇 KOL 的唯一標準。相較於粉絲數量,更應該關注粉絲的品質、KOL 所處的細分領域、受眾情緒以及內容的整體品質;
- 儘早開始目標定位,因為打造成功品牌需要漫長的時間和持續的努力。
大多數專案之所以曇花一現,是因為它們沒能留下任何讓人記住的東西。如果你沒有提供受眾值得信任和信仰的內容,他們最終會將你遺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