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會計師事務所「畢馬威(KPMG,台灣加盟所名為『安侯建業』)」,最近發表一篇報告指出,加密貨幣要想成為,能夠儲存價值的資產,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即使是最大宗的比特幣(BTC)也不例外。
四大「畢馬威」近日發布一篇名為《加密資產制度化(Institutionalization of Cryptoassets》的研究報告(以下簡稱「報吿」)。該報告表示,像比特幣這樣的「資產」,因為缺乏[對價格的]信任(trust)以及規模化(scalability),所以[在大眾眼裡]無法當作交易媒介,更遑論視其為一種可以儲存價值的資產。報告建議,加密貨幣產業要能趨向穩定,進而在更多領域落地開花,勢必得走向「制度化(Institutionalization)」一途。
(延伸閱讀:凌晨整體市場迅速下跌,比特幣一路跌破5800美元,以太幣跌至180美元上下)
畢馬威首席經濟學家康斯坦絲・杭特(Constance Hunter)宣稱:
代幣經濟(Tokenized Economy),需要加強與傳統金融服務生態系的互動,提升兩者之間的化學反應,才會成長、成熟,也才能往「信任」、「規模化」的方向發展。
現階段:市場都在「賭大的」
何謂「制度化」?報告給出了明確的定義:一個產業中,規模浩大、複雜的協作關係。「制度化」的加密貨幣產業,應該要能看見諸多角色在其中,包含金融科技公司、銀行、支付機構(例如:支付寶、LINE Pay等)、各類交易所、金融商品經紀人/經銷商等等,且這些角色彼此之間,會緊密互動。
如果在上述角色當中,能出現一些大型機構的身影,將為現在的加密貨幣產業,減少許多摩擦成本,改善效率問題。
「制度化」第一步:監管法規帶來「信任」
當前,加密貨幣市場的主要參與者,仍是散戶。多數散戶投資人進入加密貨幣市場,是在為加密貨幣可能的「美好前程」押注,而非真正看見加密貨幣解決問題的能力。這樣的體質,比起投資,更像賭博;再加上目前這個產業缺乏監管法規,整個市場風險極大。因此,報告指出,監管法規會是加密貨幣產業「制度化」的過程中,一項極為重要的指標。「制度化」的加密貨幣公司,要能在監管法規問世前,就先定義好自己的產品,以便在相關法規出現後,能合乎規範。
(延伸閱讀:【紐約Blockchain Week】ICO是投資還是賭博?——東西方的ICO項目文化差異辨析)
此外,加密貨幣「制度化」的過程中,亦會需要來自大型企業、機構的資金。一套定義明確的監管法規,讓企業、機構在踏入加密貨幣市場時,能有跡可循。
「制度化」第二步:大型機構/企業加入,製造「規模」
加密貨幣交易所的領頭羊「Coinbase」表示,若頂尖的大型金融服務公司能使用加密貨幣,或開發出世界級加密貨幣應用,加密貨幣產業將很有希望從現在的「賭博」階段,轉型成「制度化」階段。Coinbase本身就正在積極打造一個規模化的平台,為這些大型機構/企業,鋪好進入加密貨幣市場的路。據悉,該平台擁有一個交易撮合引擎,能帶來高頻、低延遲的交易搓合;同時還具備一套透明、即時的價格工具,兩路進攻,吸引重要的資金。
[註]:Coinbase是這篇報告的貢獻者(contributor)之一。
該報告特別提到,像Coinbase這樣的公司,[散發著制度化的氣息,]已能夠勝任一個合格的[加密/數位]資產託管者。
企業/機構和散戶不同,特別重視一個產業裡,整體的合規性、透明度和治理情形。在企業/機構進入加密貨幣的世界裡前,上述條件需要先被滿足,才可能進一步考慮使用、買賣加密資產。
未來:加密資產「勢不可擋」
儘管畢馬威的報告,點出了加密貨幣產業現階段的困境,該報告還是為加密貨幣,譜出一個明亮的未來。
報告的主要作者們都相信,隨著民眾越來越習慣加密貨幣的存在,加上大型機構/企業進入加密貨幣產業,將來萬物代幣化(Tokenization)會是趨勢,使用加密貨幣將成常態。當然,在這之前,大型機構/企業還得面對重重難關,像是如何盡納稅義務、如何合於監管、處理系統升級(硬分叉);抑或是如何確保系統安全性、執行財務審計作業、如何證明資產來源等等。
(延伸閱讀:『一切價值代幣化』——佈局證券型代幣市場,新創獨角獸 Circle 收購股權眾籌平台 SeedInvest)
報告在最後結語道:
往後幾年當中,推陳出新的代幣(Token)和新興資產可能仍會存在,但只有創新的商業模式和不斷加入市場的新血,才能重新定義加密貨幣產業,為她帶來重大改變。
?相關報導?
摩根史坦利:多數投資機構已認可加密貨幣,並視加密貨幣為資產配置的一員
交易所巨頭 Coinbase 獲監管機構批准,在紐約州合法提供「數字資產託管」服務
《BlockTempo動區動趨》LINE官方號開通囉~立即加入獲得第一手區塊鏈、加密貨幣新聞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