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將全覽 Mantle Network 的投資邏輯、設計原理、經濟模型與市場格局。
(前情提要:解析 BitDAO Mantle:如何從眾多L2公鏈中脫穎而出? )
(背景補充:BitDAO推出模塊化 L2 解決方案「 Mantle 」測試網, 全力推動Web3普及 )
專案簡介
Mantle Network 是一個相容以太坊虛擬機器(EVM)的模組化 Layer 2 網路,由 BitDAO 孵化,利用 roll-up 技術和去中心化的資料可用性層(Mantle DA)提供高吞吐量、低費用和快速確定性的服務,同時保證了以太坊級別的安全性。同時還使用了多方計算和去中心化的排序器來增強網路的安全性和去中心化程度。Mantle Network 的目標是為以太坊生態系統提供一個高效能、低費用、易於使用的平臺,以促進去中心化應用的大規模採用。
1. 研究要點
1.1. 核心投資邏輯
Mantle Network 是一個基於 Optimistic Rollup 技術的 L2 擴容解決方案,它提供了 EVM 相容性和模組化設計。它的核心投資邏輯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 Mantle Network 由知名 DAO 組織 BitDAO 孵化,因此在技術團隊實力和資金支援上具有顯著優勢。 這為 Mantle 站穩激烈的 Layer 2 競爭格局奠定了堅實基礎。與此同時,Mantle 已經與多家頂級專案達成戰略合作,這將有利於其快速融入以太坊生態並聚集使用者與應用場景。隨著以太坊生態的持續發展壯大,Mantle 還可進一步開啟巨大的市場空間。可以說,Mantle 具備雄厚的技術和資金後盾,擁有廣闊的市場前景,正在構建一個共贏的生態體系,這是其具備長期投資價值的關鍵所在。此外,從資產配置看,Mantle Treasury 持有大量主流數位資產, 這為其提供了更強勁的流動性支援和做市能力,有利於鞏固 MNT 代幣的價格。 相比只持有治理代幣的其他 DAO,Mantle 更豐富的資產儲備也使其能充分融資生態建設。Mantle 可以利用資產優勢設立生態基金,吸引高質量專案。這也是 Mantle 作為重要 Layer 2 網路之一具有長遠發展前景的關鍵支撐。
▪ 完善的治理機制有利於代幣的長期穩定增值。 Mantle Network 的背後組織 BitDAO 已經採取了各種措施來提升其代幣經濟模型的長期穩定性和升值潛力。比如改變了 Bybit 的捐贈模式,固定階段減少捐贈量,降低代幣流通;通過治理理論理論國庫代幣通膨風險;學習其他 L2 代幣模式控制增量不超過總量 2% 等。這些治理舉措反應了 Mantle Network 的背後對於團隊維護代幣價值非常重視,並善於總結其他成功案例的經驗,這也使 MNT 代幣相比加密資產具有更好的長期增值潛力。可以預見,隨著生態發展成熟,Mantle Network 會不斷完善治理機制,並基於 DAO 的集體智慧制定更多提升代幣內在價值的政策, 這為 MNT 的長期投資前景奠定了基礎。
▪ Mantle Network 的多種運營機制為 MNT 代幣提供了減少流通量的途徑。 不同於其他 L2 將 ETH 作為 Gas 代幣,MNT 代幣被當作成為 Mantle 鏈的 Gas 代幣,隨著生態穩定發展、鏈上互動活躍,MNT 將會穩定消耗,而無需進行其他的人為調控,是一個穩定的通縮模型。同時,通過多個代幣質押場景,將有效減少代幣流通量,提升代幣價值。Mantle Network 的經濟模型設計讓 MNT 在多方面具備流通量減少的機制,這為其長期投資價值提供了支援,是 MNT 投資的一個核心邏輯。
▪ Mantle Network 採用了模組化的技術路線,這體現了其技術系統的前瞻性。 Mantle 各元件功能明確劃分,採用鬆耦合設計,這保證了系統的靈活性,使其能夠按需調整元件以適應技術和業務變化。比如資料可用性元件 EigenDA 可以方便替換為其他儲存方案,與 Monolithic 架構相比,Mantle 的模組化系統更易進行更新迭代,其安全性和穩定性也更高,系統出現問題也可以通過升級單個元件來解決,而非需要全面重構。此外,模組化也使第三方可以根據需求只接入或使用 Mantle 系統的部分功能,這拓展了系統的適用範圍和場景。這種設計理念值得其他專案學習,也是 Mantle 具備長期投資價值的技術基礎。
▪ Mantle Network 實現了其他 L2 網路難以達到的超高可擴充套件性。 Mantle 使用 Optimistic Rollup 和獨立的資料可用性層 EigenLayer, 可以提供更低成本和更快速的交易。這種架構與 Cartesi、Loopring、Polygon、Arbitrum 等其他以太坊 Layer 2 擴容解決方案不同,儘管 Mantle 不是唯一使用獨立資料可用性層的 L2 解決方案,但其資料可用性層 MantleDA 是去中心化的,而其他 L2 網路的資料可用性層多採用中心化架構。這使得 Mantle 可以實現真正的去中心化和高可擴充套件性,Mantle 通過這種技術架構創新,有望提供超過其他 L2 網路的交易效能和低成本優勢。這種可擴充套件性提升將有利於其實現廣泛採用和取得競爭優勢。 因此,Mantle 的超高可擴充套件性是其一個重要的區別化技術優勢和投資價值點。
▪ Mantle Network 的安全性建立在以太坊強大的共識機制和驗證節點集之上。 Mantle 的狀態和交易是由以太坊的驗證節點按照與 L1 鏈上交易相同的方式進行驗證的。也就是說,驗證 Mantle 交易安全性的節點集與以太坊的一致,這與其他 L2 網路使用自己的共識模型不同,Mantle 直接複用了以太坊的安全模型。因此,Mantle 可以繼承以太坊的強大安全性,其安全性不弱於以太坊主網,這種緊密融合以太坊安全模型的設計,使得 Mantle 相比其他 L2 網路,在安全性方面具有獨特的優勢和更高可靠性。這是 Mantle 網路一個核心的競爭力和投資價值所在。
1.2. 估值
根據 CoinGecko 資料,截至 2023 年 9 月 3 日,$MNT 代幣價格為 0.45 美元,市值為 14.59 億美元,流通量 32.34 億枚,總量 62.19 億枚,全流通市值為 28.05 億美元。經過對 Mantle Network 專案的深入分析和價值評估,我們認為在當前階段 $MNT 代幣存在一定程度的高估值,但從長期來看,如果 Mantle 能夠實現其技術承諾,穩步發展生態,充分體現出其技術優勢、生態潛力和市場空間,其估值將具有提升的空間。
我們會在後續報告(6.2 專案估值水平)中詳細闡明 Mantle Network 的估值分析方法和依據。同時,我們會持續關注其生態發展動態,以便及時調整對其估值判斷。
1.3. 專案風險
Mantle Network 當前面對的風險主要是:面臨激烈的 Layer 2 競爭環境的競爭風險、技術安全風險、專案發展尚處於初期階段的風險 、 BIT 代幣表現不佳對 MNT 的負面影響以及其代表的 OP Rollup 技術方向不再得到社群支援的風險。具體專案風險細節詳見 6.3 專案風險。
2. 專案概況
2.1. 專案業務範圍
Mantle Network 是基於 Optimism OVM 架構設計的以太坊 Layer 2 解決方案。它採用了模組化設計,試圖利用 EigenDA 作為資料可用性層,以及 Specular Network 的欺詐證明系統來實現交易的有效性證明。
根據 Mantle Network 的官方資訊,其業務範圍除了作為 L2 擴容解決方案,提供高速低費的鏈上交易,建立一個可持續發展的公鏈商業模式外,其他業務主要包括:
1) Mantle LSD(即將上線)
Mantle LSD 是一個基於 Lido 的去中心化質押服務,它允許使用者將 ETH 質押到以太坊 2.0 上,並獲得 mntETH 作為憑證。Mantle LSD 旨在利用 Mantle Network 生態系統的協同效應,成為 Mantle 生態中的 ETH 流動性質押的首選解決方案。它可以降低 Mantle 的存款成本,也讓第三方應用可以無需許可地使用和擴容。Mantle LSD 還具有簡單和安全的系統架構,可以利用 Mantle 生態系統現有的能力,如社群、治理、品牌影響力等,有利於推動 Mantle Network 生態系統的發展。
2) Mantle EcoFund
Mantle EcoFund 是一個由 Mantle Treasury 提供的 2 億美元的生態基金,與戰略投資夥伴以 1:1 的比例共同投資。EcoFund 的主要目標是促進開發者和 DApp 在 Mantle 網路上的採用,同時也考慮到基金的可持續性和回報。EcoFund 將優先投資在 Mantle 生態系統內構建高質量和創新專案的團隊,並在適當的時候增加對潛在的優秀專案的投資。
3) EduDAO
EduDAO 是一個去中心化自治組織(DAO),它連線了不同的大學生態系統,以增強合作和資料交換,培養新一代的區塊鏈和 Web3 創新者。EduDAO 由 BitDAO 財庫資助,作為一個獨立的指導委員會,每年分配高達 1100 萬美元的資金,用於專案資助、研究和獨立產品開發。EduDAO 的大學合作伙伴包括伯克利 RDI、伯克利區塊鏈、賓夕法尼亞區塊鏈、哈佛區塊鏈俱樂部、麻省理工斯隆區塊鏈俱樂部、密歇根區塊鏈、南加州大學區塊鏈、牛津區塊鏈協會和清華大學學生區塊鏈協會。EduDAO 的目標是為區塊鏈行業培養下一代的領導者和創造者。
4) Game7
Game7 是一個遊戲加速器,它的目標是推動無需許可和可互操作的遊戲世界的發展。Game7 為遊戲開發者提供了關鍵的工具,比如 NFT 市場、跨鏈橋接、遊戲 DAO 等。
Game7 和 Mantle Network 都是 BitDAO 孵化的專案,它們之間有著緊密的合作關係。Game7 將利用 Mantle Network 提供的基礎設施,為其孵化和投資的遊戲專案提供優質的使用者體驗和生態互聯。
2.2. 團隊情況
2.2.1. 整體情況
Mantle Network 作為一個 Layer 2 網路解決方案,是由知名的 DAO 組織 BitDAO 所孵化和支援的。Mantle 最初的概念原型是由 Bybit 的執行長 Ben Zhou 和加密社群的其他知名成員提出的,包括來自 EigenLayer 的 Sreeram、Dow Jones 和 Cooper Midroni。團隊由超過 50 人的來自不同領域和背景的專業人士組成,在扁平化的管理結構下工作。
2.2.2. 團隊背景
Mantle Network 的建立背景、獲得的資源承諾、未來願景等各個方面都與背後的組織 BitDAO 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為全面理解 Mantle Network 的歷史淵源和發展脈絡,需要回溯探索其孵化組織 BitDAO 的相關歷史。Mantle 和 BitDAO 可以說是一體的兩個組成部分,Mantle 的成功依賴於 BitDAO 強大的資源支撐和共同的願景目標。
1) BitDAO
BitDAO 由新加坡大型加密衍生品交易所 Bybit 的共同創辦人 Daniel Yan 和 Ben Zhou 在 2021 年建立,國庫資產來自於募資和捐款。2021 年 6 月,在私募融資中募集了 2.3 億美元,投資方包括 Founders Fund、Pantera Capital、Dragonfly Capital 等,同年 8 月,BitDAO 通過 SushiSwap 旗下 MISO 平臺的 BIT-ETH 眾籌池完成拍賣,發行 2 億枚 BIT,籌集 112670 枚 ETH(當時價值 3.6 億美元)。
BitDAO 是迄今為止最大的 DAO 組織之一,他的 DAO 金庫管理著價值約 34 億美元的資產,主要由 BIT、MNT、ETH、USDC、USDT 組成。
而 BitDAO 之所以能夠走熱,離不開背後金主 Bybit 的貢獻。作為 BitDAO 最大支援者,Bybit 承諾將其期貨合約交易量的 0.025% 定期捐贈給 BitDAO 金庫,一些公開資料顯示,2021 年 7 月到 2022 年 6 月期間,Bybit 總共向 BitDAO 捐贈了超過 10 億美元的代幣,2022 年 6 月,Bybit 宣佈將在未來 4 年繼續定期向 BitDAO 捐贈代幣,但捐贈數量會逐步減少,具體的每日捐贈資訊和公示可能需要通過 BitDAO 社群公示的途徑才能獲取。
2) 生態合併
2023 年 5 月, BitDAO 通過了 BIP-21 提案,完成了與 Mantle Network 的合併,統一了品牌和代幣為 Mantle (MNT)。這建立了一個更大的生態系統,MANTLE 生態將繼承 BitDAO 的願景,獲得了其資金和社群支援,用於 Mantle 網路的運營和生態發展,BitDAO 的代幣 BIT 也按照 1:1 的比例轉換為 MNT。Mantle Network 與 BitDAO 合併後,使新的 Mantle 生態系統成為加密行業最大的金庫,截至本文撰寫時價值超過 30 億美元。
可以看出,Mantle 獲得 BitDAO 強大支援,資金實力雄厚,背後更是中心化交易所 Bybit 對於去中心化的探索,有利於 Mantle 網路未來發展,同時,代幣經濟的統一也整合了生態資源,這為專案進一步發展提供了強大的保障。
2.2.3. 核心成員
Arjun Kalsy : Mantle Network 的生態系統負責人,他負責專案的市場推廣和生態建設。他是一位成功的區塊鏈創業者和顧問,曾是 Polygon 的增長副總裁,負責該平臺的業務發展和生態擴張。他還參與了多個重大的企業合作,如 Reddit、Instagram 和 Disney 等。在此之前,他是 Playment 的客戶關係經理,他幫助客戶訓練高精度的人工智慧 / 機器學習電腦視覺模型,重點是實現自動駕駛和交通領域的應用。
Joshua Lapidus : Mantle Network 的戰略顧問,他負責協助 Mantle Network 的發展和擴張,以及與其他 Web3 生態系統的合作和互動。他是 Unemployable 的當前主持人,這是一個為自由職業者、獨立工作者和自僱人士的Podcast。他還擔任 BanklessDAO 的作家,同時還是三個成功的 NFT 專案的創辦人:NFTP 的 Rainbow Rolls,ETHDenver 的 BufficornBUIDLBrigade,和 Public Nouns(一個從 NounsDAO 分叉出來的專案,致力於通過創意方式為公共物品提供資金)。
Pranjal Bhardwaj : Mantle Network 專案的共同創辦人之一。Pranjal 之前在加密領域工作多年,曾在 Polygon 擔任高階研發工程師,後加入了 BitDAO。在 BitDAO,Pranjal 負責其研發團隊,參與了 BitDAO 孵化的多個專案,其中包括 Mantle Network。在 Mantle Network 專案中,Pranjal Bhardwaj 擔任技術負責人,負責區塊鏈和智慧合約等底層技術的設計。他是 Mantle Network 技術團隊的關鍵成員之一,在專案的技術架構設計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Sreeram: Mantle Network 的共同創辦人兼首席技術官,同時也是 EigenLayer 的共同創辦人兼首席技術官。Sreeram 是一位經驗豐富的軟體工程師和架構師,曾在 Dow Jones 和 Cooper Midroni 等公司負責分散式系統、大資料、機器學習等領域的專案。他是 Mantle DA 的主要設計者和開發者,專注於提供高效和安全的資料可用性層。
其他成員:Mantle Network 的團隊還包括其他多位優秀的工程師、設計師、運營人員、市場人員等,他們分別負責 Mantle Network 的不同方面,如網路開發、合約編寫、介面設計、社群管理、品牌推廣等。他們共同構成了 Mantle Network 的核心力量,為 Mantle Network 的發展和壯大做出了貢獻。
2.3. 融資情況
作為 BitDAO 孵化的專案,Mantle 未進行獨立公開融資。 Mantle 最初由 Bybit 提供資金,但在 BIP-19 提案通過後,改為由 BitDAO 管理的 Mantle budget 提供資金,根據 BitDAO 官方提供的 Mantle core budget 地址,其現有資金為 1800 多萬美金。
2.4. 過往發展情況和路線圖
2.4.1. 過往發展情況
2.4.2. 當前進展
根據其官網和論壇的資訊,Mantle Network 目前正在進行或計劃進行的主要工作有:
▪ 完善和優化 Mantle Network 的技術架構和功能,包括 EigenDA、MPC、去中心化排序器等。
▪ 推動 Mantle Network 的生態建設和合作夥伴關係,包括與以太坊協議、跨鏈橋、DeFi 應用、GameFi 應用等進行整合和支援。
▪ 釋出和運營 Mantle Network 的自有產品和服務,包括 LSD(Liquidity Staking Derivatives)、EduDAO、Game7 等。
▪ 設立和管理 Mantle Network 的生態基金和財庫,包括為生態專案和開發者提供資金、資源和激勵。
▪ 增強和擴容 Mantle Network 的社群和品牌,包括舉辦各種活動和競賽,釋出各種宣傳和教育材料,建立各種社交媒體和溝通渠道等。
2.4.3. 發展計劃及路線圖
根據專案官網的資訊,Mantle Network 的未來發展計劃及路線圖如下:
▪ 2023 年 9 月:主網 Beta 版本上線,提供更穩定和可靠的網路服務,並支援更多的 DApp 和協議。
▪ 2023 年 10 月:推出 EigenLayer 資料可用性層,並利用再抵押 ETH 的方式繼承以太坊的安全性和去中心化性。
▪ 2023 年 11 月:推出多方計算功能,並使用門限簽名方案(TSS)技術來提高鏈下交易的正確性和隱私性。
▪ 2023 年 12 月:推出去中心化排序器功能,並通過輪換無需許可的排序器集合來提供安全和無需信任的區塊生產。
▪ 2024 年 1 月:推出跨鏈橋接功能,並實現與其他 L2 專案和公鏈的互操作性。
▪ 2024 年 2 月:推出 NFT 市場功能,並支援使用者在 Mantle 上建立、交易和展示 NFT。
▪ 2024 年 3 月:推出 DAO 功能,並讓使用者通過 $MNT 代幣參與 Mantle 的治理和決策。
3. 專案分析
3.1. 專案背景
Mantle Network 的出現背景主要基於以下兩個方面:
1) 市場趨勢背景
Mantle Network 的誕生是在以太坊 L2 領域快速發展和全球監管趨嚴的背景下進行的。隨著 DEX 的不斷崛起,加密貨幣交易量從 CEX 遷移到 DEX 的趨勢明顯。然而,以太坊 L1 的高昂的 Gas 費用和低效的吞吐量限制了 DEX 和 DeFi 的發展。因此,L2 擴容解決方案成為了解決這一痛點的關鍵。計劃於 2023 年 11 月進行的以太坊坎昆升級將大幅降低 L2 的儲存成本,進一步促進 L2 領域的創新和競爭。
另外, 合規化浪潮催生高效的 Layer 2 時代 。隨著監管機構對加密資產的使用日趨嚴格,合規化已經成為區塊鏈行業的重要議題。這促使許多 Layer 2 專案採取無代幣發行的模式,通過 Gas 費和 MEV 收入進行盈利。目前主流的 Arbiturm 跟 OP 採用中心化的排序器架構。這種高效設定既能享受到 Layer 2 帶來的紅利,也能更好地應對監管要求。可以預見,在合規化趨勢下,輕資產的 Layer 2 網路將得到更快速的展開,形成規模化應用,這幾乎是 Layer 2 發展的確定性未來。Mantle 作為新生代的 Layer 2 網路,也面臨監管環境變化的影響,適應合規化將是 Mantle 需要關注的外部形勢,與其他 Layer 2 專案一起推出,共同推進 Layer 2 時代的到來。
2) 技術背景
在 L2 rollup 技術陣營中,OP 欺詐證明和 ZK 零知識證明都各有優劣,儲存成本和計算成本是它們需要面對的挑戰,此外,現有方案大多採用中心化排序器,容易導致單點故障。
Mantle 作為 Optimistic Rollup 類解決方案,其關鍵創新在於模組化的網路架構設計,Mantle 可以對交易執行、資料儲存、確認流程等不同元件進行解耦和優化,這種模組化方案可以提升網路吞吐量和可擴充套件性,同時不影響安全性,它也使得 Mantle 可以實現更經濟高效的合約開發和部署。同時,為了解決排序器中心化的問題, Mantle Network 計劃在未來實現排序器去中心化, 讓社群參與排序器的執行和治理,從而提高網路的去中心化程度和抗攻擊能力。
另外,當前 OP 欺詐證明的挑戰期為 7 天,這意味著使用者需要等待 7 天才能將資產從 L2 提取到 L1。這對使用者體驗和流動性有一定影響。為了解決這一問題,Mantle Network 計劃通過實施多方計算 (MPC),將挑戰期縮短至 1 至 2 天。
3.2. 專案原理
Mantle Network 的核心原理是利用 Optimistic Rollup 來實現 L2 擴充套件解決方案,Optimistic Rollup 指的是一種利用欺詐證明機制來保證 L2 網路與 L1 網路之間的安全性和同步性的技術。Optimistic Rollup 技術的基本原理如下:
1) 在 L1 網路上部署一個欺詐證明合約,用於接收來自 L2 網路的區塊hash,並提供一個挑戰和證明的機制。
2) 在 L2 網路上執行一個執行層,用於執行使用者在 L2 網路上發起的交易請求,並根據狀態轉換規則來更新 L2 網路上的狀態。
3) 在 L2 網路上選出一個排序器,負責收集使用者的交易請求,並按照一定的順序打包成區塊,並將區塊hash提交到欺詐證明合約。
4) 在 L2 網路上執行多個驗證者,負責監控欺詐證明合約上的區塊hash,並根據狀態轉換規則來重放區塊中的交易,並驗證其正確性。
5) 如果驗證者發現排序器提交的區塊中有錯誤或欺詐的交易,它們可以向欺詐證明合約發起一個挑戰,並提供相應的證據。如果挑戰成功,排序器將被懲罰,並且錯誤或欺詐的交易將被回滾。如果沒有人在一定時間內對排序器提交的區塊發起挑戰,或者挑戰失敗,那麼該區塊將被認為是有效的,並且其中的交易將被最終確定。
接下來我們對比一下 Mantle Network 的網路架構:
根據 Mantle Network 的網路架構,我們先簡單解讀一下它系統的運作流程:
1) 使用者在 L2 網路上發起交易或執行合約時,交易請求會被髮送到排序器,排序器會按照一定的規則將交易請求排序並打包成區塊。
2) 每個區塊都有一個唯一的標識,稱為狀態根,它代表了區塊執行後的 L2 網路狀態。最新狀態根會被提交給多方計算 (MPC) 節點進行驗證,MPC 節點使用門限簽名(TTS)演算法對狀態根進行簽名,以確認其正確性,狀態根獲得 MPC 簽名後的,會被提交到以太坊 L1 上的欺詐證明合約(SCC)中儲存,用於未來進行狀態校驗和提款操作。
3) 當用戶想要從 L2 網路提取資產到 L1 網路時,他們需要等待一段時間,稱為欺詐證明視窗期。這是為了防止排序器或其他人在 L2 網路上作弊或提交錯誤的交易。如果有人發現了不正確的交易,他們可以在視窗期內向 SCC 合約發起挑戰,並提供證據。如果挑戰成功,作弊者將被懲罰,並且不正確的交易將被撤銷。
4) 除了狀態根之外,每個區塊還包含了交易的具體資料,稱為 CallData。在狀態根被驗證的同時,CallData 會被壓縮並提交到 L1 網路上的一個數據層中,稱為 Mantle DA,用於儲存 L2 網路的交易資料,Mantle DA 的資料可用性節點會對交易資料進行簽名,並將簽名證書上鏈。
5) 其他節點可以通過 DTL 服務從 Mantle DA 中獲取交易資料,並進行驗證和確認,這樣可以增強 L2 網路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6) 如果使用者想要從 L1 網路轉移資產到 L2 網路,他們需要通過 CTC(存款合約)的 enqueue(呼叫)方法完成,這個方法會將使用者的資產放入一個佇列中,然後由排序器將其轉移到 L2 網路上。
7) 當用戶想要從 L2 向 L1 轉帳,需要通過訊息機制,由 L1 驗證後執行。
Mantle 系統還有其他的合約和角色,用於實現不同的功能,如驗證狀態、管理許可權、升級系統等。而且,它的關鍵操作角色由多籤錢包控制,防止單點故障或惡意操作。
通過對比 OP Rollup 和 Mantle 的運作原理,我們可以發現,Mantle 在 OP Rollup 技術的基礎上進行了一系列的創新和優化,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 模組化設計顯著降低交易成本
Mantle 採用了模組化的網路設計,將 Optimistic Rollup 與獨立的資料可用性層相結合,這避免了交易資料全部提交到以太坊的產生的高昂 Calldata 成本。(隨著交易量的增長,這部分費用高達總費用的 80-95%,嚴重制約了 Rollups 的成本效率。)
Mantle 的模組化設計將區塊鏈的四個關鍵功能分別在不同的層次上處理,而不是像大多數單一的區塊鏈那樣在一個網路層上完成。這四個功能分別是:
▪ 交易執行:在 Mantle 的相容 EVM 的執行結算層上進行,Mantle 的排序器在 L2 執行層上生成區塊,並將狀態根資料提交到主區塊鏈。
▪ 共識和結算:由以太坊 L1 網路負責。
▪ 資料可用性:由 EigenDA 技術幫助實現,EigenDA 是一個數據可用性層,建立在 EigenLayer 上,用於儲存通常會被廣播到 L1 的回撥資料。
▪ 資料獲取:由其他節點通過 DTL 服務從 Mantle DA 中獲取交易資料,並進行驗證和確認。
下圖展示了模組化鏈設計的示例。
模組化設計還使得 Mantle Network 可以更容易地接入新技術,比如共識機制可以用 zk-Rollup 或 zkEVM 取代。同時,Mantle 的模組化架構相比於基礎層,可以顯著降低交易成本,同時由於分層的優勢,也提高了網路的效率,而且通過 Optimistic Rollup,還減輕了節點的總負載。
2) EigenLayer 實現高效能的資料可用性
Mantle 使用了 EigenLayer 作為去中心化的資料可用性層解決方案。EigenLayer 允許以太坊驗證節點通過再抵押 ETH 的方式參與資料可用性保障,Mantle 資料可用性層是一個由 EigenDA 支援的資料層,它可以儲存和傳輸 Mantle 執行層上的交易資料,這使得 Mantle 可以繼承以太坊的安全性,而無需將資料全部發布到 L1。 同時 EigenLayer 也提供了每秒 1TB 級別的高吞吐量。 相比僅依賴中心化儲存的其他 L2 網路,EigenLayer 這種技術設計顯著增強了 Mantle 的資料可用性和抗審查能力。
EigenLayer 為 Mantle 提供了高度安全和高效能的資料可用性支撐,是 Mantle 網路的關鍵技術創新之一。這也使 Mantle 在擴容性和去中心化性方面具有明顯的競爭優勢。
3) 多方電腦制縮短欺詐證明時間
Mantle 網路使用了多方計算(MPC)協議,這是其加速欺詐證明和提升交易速度的關鍵技術創新。Mantle 的驗證節點網路採用了基於門限簽名(TSS)的多方電腦制, 這使得一組驗證節點可以對 Layer 2 上的交易快速達成共識 , 生成帶多簽名的狀態根資訊然後再提交給以太坊,相比直接把交易批次提交給以太坊,這種多方預驗證 方式可以大幅減少欺詐證明的需求,並將證明時間縮短至 1-2 天。 儘管多方計算不如零知識證明可靠,但設定了節點質押和懲罰機制,可以在平衡成本的前提下確保一定安全性。總體來說,Mantle 的多方計算協議機制幫助其實現了更好的交易速度與安全性平衡,是其獲得高吞吐量和低延遲的關鍵創新之一。
4) 去中心化排序器消除了中心化風險
實現了排序器的去中心化,從而提供了安全和無需信任的區塊生產。排序器是 L2 解決方案中負責收集交易、計算狀態並生成區塊的角色,對網路的安全性至關重要。傳統的 Rollup 方案中,排序器通常是一個單一的中心化節點,容易受到故障、操縱或審查的影響。Mantle 通過一個無需許可的排序器叢集,替代了中心化排序器,帶來了以下好處:
▪ 提高了網路的可用性,消除了單點故障的風險,保證了網路的持續執行。
▪ 提高了網路的共識可靠性,防止了排序器的操縱或審查,保證了交易的公平和透明。
▪ 提高了網路的激勵相容性,通過獎勵機制驅動排序器的合規行為,保證了網路的長期可持續性。 相比之下,中心化排序器面臨公共產品困境。
▪ 去中心化排序器本身就提高了抗攻擊能力,其無需信任的共識又增強了安全性。這也是向完全去中心化演進的重要一步。
綜上所述,去中心化排序器是 Mantle 相對於傳統 Rollup 的明顯優勢之一。它消除了中心化風險,提供了更高效、可靠和安全的區塊生成。這使 Mantle 網路更加健壯,也更好地保障了使用者權益。
3.3. 專案網路節點
Mantle Network 中當前定義了四種節點角色,分別是 排序節點、門限簽名方案 (TSS) 節點、Rollup 驗證 / 副本節點以及資料可用性 (DA) 節點 。它們各自承擔不同的責任:
1) 排序節點(Sequencer):
排序器是負責接收和記錄使用者在 L2 網路上傳送的交易,並將交易打包成區塊的角色。排序器還負責將區塊中的交易進行 Rollup,生成包含執行狀態根的批次,並將批次提交到 L1 網路上。排序器還需要將區塊資料廣播到整個網路(L1 和 L2)。在 Mantle Network 的初始階段,排序器由 Mantle 核心團隊運營,是一個中心化的節點。 但是,在 Mantle Network 的發展路線圖中,排序器將逐步實現去中心化,為其他節點提供參與的機會。
2) 門限簽名方案(TSS)節點:
TSS 節點是負責對排序器生成的批次進行「簽名」,以便將其傳送到 L1 網路上的角色。TSS 節點需要對排序器生成的狀態根進行驗證,確定其正確性。狀態根必須由 TSS 節點簽名後,才能傳送到以太坊上進行記錄。在 Mantle Network 的初始階段,TSS 節點由一組有信譽的機構運營,但是最終將通過 Mantle 網路的治理機制,無需許可地進行投票選舉。
3) Rollup 驗證者 / 副本節點:
Rollup 驗證者 / 副本節點是負責從 Mantle 網路的可信排序器同步 Rollup 資料,並對 L2 網路上提交的狀態根進行驗證的角色。如果驗證者 / 副本節點發現了無效的狀態資料,它們可以發起欺詐證明,以撤銷錯誤的交易。驗證者 / 副本節點還負責向用戶提供 Rollup 資料。
4) 資料可用性(DA)節點:
DA 節點是負責儲存和傳輸 Mantle 網路上的交易資料,並提供資料可用性服務的角色。DA 節點使用 EigenLayer 作為資料可用性層,它是一個基於 ETH 再抵押的協議,可以保障 Mantle 資料可用性層的安全性和效率。DA 節點不需要將資料釋出到 L1 網路上,而是釋出到由重新抵押 ETH 保障的 EigenDA 上。這樣做可以極大地提高吞吐量和可擴充套件性,並允許構建新型別的 DApp。
3.4. 專案生態系統
Mantle Network 生態系統主要從生態系統激勵、生態系統應用和其在 LSD 領域的規劃體現。
1) 生態系統激勵
Mantle 擁有強大的生態資產,包括 BitDAO 國庫在內的超過 20 億美元資金和龐大的使用者群體,這為 Mantle 生態的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同時,根據 8 月 28 日最新訊息,Mantle Network 治理頁面顯示,Mantle 社群近日發起關於使用 Mantle Treasury 促進生態系統發展的提案,計劃撥款 2.38 億美元以促進生態系統發展,具體內容包括:為應用程式提供最高 1.6 億美元的流動性支援,為 RWA 支援的穩定幣提供最高 6000 萬美元的種子流動性,為第三方跨鏈橋提供最高約 1800 萬美元的流動性支援。
同時,Mantle Network 與 Bybit 的特殊關係,將有力促進 Mantle 生態系統內優質專案獲得更廣泛的使用者基礎和流動性。 Bybit 作為全球入門級加密貨幣交易平臺之一,擁有龐大的使用者群體。Mantle 生態中的優秀專案有機會通過 Bybit 的推薦被更多投資者發現,並在平臺上市交易。專案獲得更高的流動性和更廣泛的投資者認可,將有利於其長期發展,而一個繁榮的生態也將進一步提升 Mantle 網路的價值。可以預見,藉助 Bybit 的流量和資源優勢,Mantle 生態中的專案和資產將受益匪淺。這種共贏格局也將持續吸引更多優質專案加入 Mantle。
這些舉措表明,Mantle Network 將會依託其雄厚的國庫資源,大力支援生態系統的繁榮發展。通過流動性激勵和生態基金,Mantle 將吸引更多優質應用加入其網路,推動形成良性迴圈。
2) 生態應用
Mantle Network 構建了一個豐富的生態,目前在其生態系統頁面上引用了 119 個專案,其中少數依然處於測試網階段。而在賽道細分上,專案方和開發者主要集中在三個部分:DeFi 類 38 個、基礎設施類 27 個、GameFi 類 25 個,其餘的是其他類別,如社交、娛樂、工具等。以下是一些 Mantle Network 生態中的代表性專案:
A. DEFI 賽道
▪ iZUMi Finance
iZUMi Finance 是一個多鏈 DeFi 協議,提供一站式的流動性服務(LaaS)。它的理念是每種代幣都應該以一種高效和持久的方式獲得更好的鏈上流動性。
UMi 目前推出了 LiquidBox、iZiSwap 和 iUSD 三種鏈上流動性產品。
iUSD 是 iZUMi 推出的美元計價的可轉換債券,利用智慧合約和多重簽名錢包管理的透明鏈上資金作為超額抵押品來支撐 iUSD 的價值。
延伸閱讀:iZUMi 創新 DL-AMM 自動做市商模型:基於 UniSwap V3 的改進
▪ FusionX
FusionX 是一家去中心化交易協議,旨在為 Mantle Network 提供安全可靠的交易服務。該專案由資深區塊鏈團隊於 2022 年啟動,屬於較早期加入 Mantle 生態的專案之一。FusionX 採用了 AMM 模型,使用者可以進行流動性挖礦、交易、借貸等操作,同時,它支援多種交易對,包括 ETH/WETH、MATIC 和其他 ERC20 代幣,為使用者提供流動性,專案特點是高效的鏈上訂單簿系統,可以確保交易的即時性。
▪ Symbiosis
Symbiosis 是一個跨鏈 AMM DEX,它將來自不同網路的流動性彙集在一起,包括 L1 和 L2、EVM 和非 EVM。通過 Symbiosis,使用者可以在不同網路間輕鬆交換任何代幣。Symbiosis 發行了以 Mantle 生態資產抵押的演算法穩定幣 mUSD,該穩定幣可以兌換 Mantle 生態中的其他資產。mUSD 與 Mantle 生態資產之間採用動態利率機制,以穩定 mUSD 的價格。
B. 基礎設施
▪ EigenLayer
EigenLayer 是一個基於以太坊的協議,它引入了一種新的加密經濟安全原語,稱為再抵押(restaking)。再抵押允許共識層的 ETH 質押者選擇驗證構建在以太坊生態系統之上的新軟體模組,從而擴容加密經濟安全性
延伸閱讀:EigenLayer深度研報》什麼是再質押敘事?雙重收益和治理權都拿?
▪ Pyth Network
Pyth Network 是一個區塊鏈上的預言機,它可以將金融市場的資料以高精度和低延遲的方式釋出到多個區塊鏈上。Pyth Network 的資料來源於 80 多個一手資料提供者,包括一些世界上最大的交易所和做市商,如 Jane Street、CBOE、Binance、OKX 和 Bybit 等。同時,它提供了多種不同的資產類別的價格資料,如美股、商品和加密貨幣等,每個價格資料都是由多個數據提供者的價格彙總而成的,每秒鐘可以更新多次。
▪ Biconomy
Biconomy 是一個開放的去中心化區塊鏈橋接平臺,它的主要功能包括:
跨鏈資產轉移:支援不同公鏈之間的安全和高效的數位資產轉移,例如 ETH、BTC 等。
DApp 互通:讓 DApp 可以訪問其他多鏈上的資源,如合約、資料、帳戶等,實現真正意義上的跨鏈互操作。
開發合約:提供跨鏈互動的合約庫,開發者可以方便地新增跨鏈能力到自己的 DApp 中。
C. Gamefi
▪ Roboworld
Roboworld 是一款免費卡牌遊戲,玩家可以收集獨特的機器人並將其作為 NFT 進行交易,並用它們與對手作戰。玩家必須戰略性地選擇和使用以機器人為特色的卡牌來智勝對手並取得勝利。
▪ Chesslers
Chesslers 是一個基於 Web3 的遊戲平臺,它可以讓使用者玩國際象棋並賺取獎勵。Chesslers 基於他們的賭注協議,可以在現有的 Web2 遊戲上實現 Web3 的經濟模式。使用者可以用真實的貨幣或 Chesslers 代幣來下注和玩高品質的技能型遊戲。
▪ Age of Zalmoxis
Age of Zalmoxis 是一款結合了歷史真實性、引人入勝的故事和靈感來自於富有傳奇色彩的達契亞王國(現代羅馬尼亞)的神話元素的遊戲。它是一款第三人稱的大型多人線上角色扮演遊戲(MMORPG),具有 NFT 和 GameFi 機制。它是基於古代達契亞王國的歷史背景,這個王國曾經成功抵抗了羅馬帝國的侵略,直到最終被圖拉真皇帝在兩場血腥的戰爭中征服。
對 Mantle Network 鏈遊生態需要特別說明的是,Mantle 作為高效能的 Layer 2 網路,可以為鏈遊提供必要的高吞吐量和低廉 gas 費用,這對實現互聯互通的區塊鏈遊戲 vision 至關重要。Mantle 從 BitDAO 繼承了豐富的遊戲生態資源,包括 Game7 和 HyperPlay 等專案,這為 Mantle 吸引遊戲使用者和開發者奠定了基礎。Game7 為鏈遊開發者提供了許多有價值的工具和資源,例如 web3.unreal 外掛等,這有助於開發者更便捷地構建區塊鏈遊戲,HyperPlay 作為區塊鏈遊戲商店和資產互通平臺,也在幫助推動無縫的遊戲內資產流通,Mantle 生態已經聚集了大量遊戲專案,並還在快速增長中,這顯示出其在遊戲領域的巨大潛力。
我們可以發現,Mantle 在技術和生態兩方面都為區塊鏈遊戲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援,有望推動區塊鏈遊戲邁向規模化應用。
總體來看, Mantle Network 的生態系統優缺點明顯。
具體來看,優點體現在:
▪ Mantle 生態專案總數量已達 100+ 個,可與其他頂級 L2 網路匹敵。
▪ 專案覆蓋了遊戲、DeFi、基礎設施等多個領域,且生態在不斷加入增長。
▪ 有一些獨特的應用場景,如直接計算等。
▪ 生態資產強大,有一系列激勵計劃。
▪ 使用者體驗好,尤其適合鏈遊生態發展
缺點主要是:
▪ 相比其他 L2,Mantle 發展時間更短,生態建設還算初級。
▪ 主流協議如以太坊上 DAPPS 還未正式接入 Mantle 生態。
▪ 團隊背景和融資規模不如某些 L2 先行者優勢明顯。
▪ 除 DEFI 類外,其他領域應用數量還比較有限。
▪ 使用者基數和 TVL 規模有待提升。
總體來說,Mantle 生態專案數量已具備一定規模,但仍處於早期階段,主流資源聚集程度還需觀察。
3) Mantle Network 在 LSD 領域的規劃
從 Mantle Network 官網規劃及其網路架構可以瞭解到, Mantle Network 的 LSD 生態即將上線且在其網路架構中佔有重要的地位。
從 Mantle 金庫可知,Mantle 擁有超過 22 萬枚 ETH 的儲備,以此作為在 LSD 領域的資金實力。該網路有望與各大頂級 LSD 協議開展戰略合作,共同推動基於 Mantle 網路的 LSD 解決方案的研發和應用,具體而言:
A. 釋出 Mantle LSD
Mantle 計劃釋出名為 Mantle LSD 的流動性 ETH 存款協議,這將是基於以太坊主網的去中心化協議。使用者可以將 ETH 存入協議中,以獲取等值的 mntETH 代幣,並賺取抵押收益。這種模式能夠發揮 Mantle 生態系統的優勢,包括其大規模的初始存款規模和流動性,以及 mntETH 在 Mantle 網路中的多樣化使用場景。
B. 創新的 mntETH 利用方式
mntETH 可被直接在 Mantle 網路中使用,這將大幅提升 mntETH 的使用場景,增強其在 Mantle 生態中的粘性。Mantle LSD 的運營模式可以最大限度地利用 Mantle 已經建立的社群、治理結構、品牌影響力等資源,從而降低運營成本和風險。
C. 高效的整體治理
Mantle LSD 將在 Mantle 的整體治理框架下運作,確保其具備長期競爭力和可持續性。同時,Mantle LSD 的簡單系統架構將降低複雜度風險,使其易於被其他應用和生態接入與相容。
D. 戰略合作與 DAO 建設
除了 mntETH 的發行,Mantle 還將與多家頂級 DeFi 協議開展戰略合作,以形成強大的生態合力,共同推動基於 Mantle 網路的 LSD 解決方案的研發和應用。例如,Mantle 已經與 Lido Finance 達成合作,在 Mantle 網路上建立 stETH 生態。Mantle 還考慮與 Pendle、StakeWise 等協議開展合作,這些合作不僅可以產生協同網路效應,也可以優化資本使用效率。另外,Mantle 還在探討直接抵押等收益方案,並提議建立經濟委員會這個子 DAO,以提升資產管理效率。
從這些方面,我們可以看出,Mantle 在 LSD 領域的規劃是系統性的、創新性的、高效性的。它不僅豐富了 Mantle 的 DeFi 生態,也將給 Mantle 網路帶來更多獨特的使用者粘性和價值捕獲能力。相比其他 L2 解決方案,Mantle 在這方面具有顯著優勢,這將有力推動 Mantle 網路的快速增長與跨鏈互聯。
3.5. 專案資料
3.5.1. 專案相關資料
▪ 代幣相關資料
根據 Coingecko 的資料,Mantle Network 網路原生代幣為 MNT,截至 2023 年 9 月 2 日,MNT 的價格為 0.45 美元,流通市值為 14.54 億美元,在所有加密貨幣中排名第 32 位。從交易量來看,MNT 主要流動性來源於其背後資金實力雄厚的中心化交易所 Bybit,而在其他主流交易所,MNT 的交易量並不高,目前,MNT 還沒有在主流的大型交易所上市,這可能會影響其流動性和曝光度。此外,根據鏈上資料,目前 MNT 持有地址數量約為 163,406 個。
綜合來看, MNT 代幣的流動性仍高度依賴 Bybit 交易所,而在 external 的主流交易所和區塊鏈社群內價值傳遞渠道有待進一步拓展,持幣地址數也還有成長空間,隨著生態系統的逐步豐富,MNT 的外部流動性和持幣分佈也有望更加均衡。
▪ L2 鎖倉資料
根據 L2Beat 的統計資料,截至 2023 年 9 月 2 日,Mantle Network 的總鎖倉價值約為 8879 萬美元,在所有 Layer 2 網路中排名第九,佔總市場份額的 0.94%。
從 TVL 規模來看,Mantle Network 落後於當前 L2 領域的頂級專案,如 Optimism、Arbitrum 等。這主要是由於 Mantle Network 作為新興的 L2 解決方案,其主網仍處於初期運營階段。
隨著 Mantle 生態系統的逐步豐富和使用者基數的擴大,其 TVL 規模也有望持續增長。適當的激勵機制設計與使用者培育,也將有助於 Mantle Network 進一步提升其在 L2 領域的影響力和競爭力。
3.5.2. 社媒資料
截至 2023 年 9 月 2 日,Mantle Network 在社交媒體平臺上的表現很好,顯示專案熱度很高,目前專案主要運營的渠道有 Twitter、Discord、Telegram 和 Medium 等。 目前,Mantle 的 Discrod 帳戶已經吸引了接近 32 萬的關注者,日線上人數超過 9000 人,成為最受歡迎的渠道之一,同時,推特更新互動 頻繁。下面是各平臺的具體資料:
4. 通證經濟模型分析
4.1.1. 代幣模型
Mantle 生態系統和 $MNT 代幣目前正在接受治理審批流程,以確定關鍵方面,包括代幣地址、代幣設計和初始代幣分配。此過程涉及關鍵提案和討論,例如 BIP-21 合併提案和 MIP-22 代幣設計提案。
1) BIP-21 合併提案要點
▪ 提出了一個「一品牌,一代幣」的原則,將 BitDAO 和 Mantle 的品牌和代幣合併為 Mantle,以簡化生態系統的結構和傳播。
▪ 授權了一個代幣轉換計劃,將所有持有者的 $BIT 代幣按照固定的比率轉換為新的 Mantle 代幣,該代幣將具有更先進的設計和功能,以支援 Mantle 的產品和治理。
▪ 簡化了代幣經濟模型,加速了所有 BIP-20 的貢獻和 BitDAO 發行的鎖倉計劃,使得 Mantle 代幣的流通供應更加清晰和可預測。
▪ 保留了現有的治理和資源管理流程,Mantle 代幣持有者仍然可以通過投票決定生態系統的方向、預算、國庫等事項。
▪ 不影響現有的子 DAO 型別、社群和產品類別等倡議,它們仍然可以自主決定自己的品牌、治理、使命和策略。
2) MIP-22 代幣設計提案要點
▪ 設計了一個新的 Mantle 代幣,$MNT,應具有類似於 $ARB 和 $OP 代幣的可升級和鑄幣等功能,以支援 Mantle 的產品和治理。
▪ 確定了一個代幣轉換計劃,將所有持有者的 $BIT 代幣按照 1:1 的比率轉換為 $MNT 代幣,提供多種轉換渠道和靈活的轉換期限。
▪ 建立了一個臨時的轉換庫,用於支援代幣的建立和轉換過程,收到的 $BIT 代幣將被銷燬,傳送的 $MNT 代幣將保持 1:1 的比例。
▪ 不改變現有的治理和資源管理流程,$MNT 代幣持有者仍然可以通過投票決定生態系統的方向、預算、國庫等事項。
▪ Mantle 核心貢獻者團隊將被授權確定 $BIT 代幣下架、$MNT 代幣上市、轉換通道開放和 Mantle 網路主網的最佳時間和順序。
4.1.2. 代幣總量及分配情況
1) MNT 代幣總量情況
MNT 是 Mantle 生態系統的實用和治理代幣。MNT 持有者可以通過投票參與生態系統的重要決策,例如國庫管理、協議引數、產品方向等。為了簡化代幣經濟模型,MNT 持有者通過了 MIP-23 提案,將國庫中的 MNT 代幣數量減半,從 60.5 億枚降至 30.5 億枚。同時,該提案保持了 MNT 的流通供應量不變,為 31.7 億枚,並將完全稀釋後的供應量從 92 億枚降至 62 億枚。這樣,國庫中的代幣佔比從原來的 65.6% 下降到 49%,流通供應量佔比從原來的 34.4% 上升到 51%。這一變化旨在提高 MNT 的需求和稀缺性,從而提升其價值。
2) BIT 的代幣經濟學
2021 年 7 月 15 日,$BIT 代幣推出,最大供應量為 100 億 個代幣(無通貨膨脹),後改為 62 億。
MIP-22 投票通過後將進行 1:1 轉換成 $MNT。
3) 代幣分配情況
Mantle 國庫中的 $MNT 代幣的分配需要遵循 Mantle 的治理流程。預算、資金募集和分配過程都遵循嚴格的程式,例如 BIP-19 Mantle 網路預算。截至 2023 年 8 月,還沒有關於 $MNT 代幣分配的巨集觀目標或限制的正式討論。但是,預計會有以下幾個主要類別:
▪ 使用者激勵: 優先推動 Mantle 產品的使用者採用,通過實施多季成就、任務和其他激勵計劃等多種策略。使用者採用的目標指標包括每日活躍使用者、總交易和協議費用、總價值鎖定 (TVL) 和其他相關的產品採用指標。這些激勵旨在吸引和留住 Mantle 生態系統的使用者。
▪ 技術合作夥伴激勵: 這個類別專注於激勵那些為 Mantle 生態系統的增長和發展做出貢獻的去中心化應用程式、基礎設施服務提供商和核心協議技術合作夥伴。通過為這些合作伙伴提供激勵,Mantle 旨在促進生態系統內部的協作和夥伴關係,提升整體的生態系統效能和擴容性。
▪ 核心貢獻者團隊和顧問: 這個類別也需要遵循相同的預算提案流程,確保對為專案成功做出積極貢獻的團隊和顧問分配資源的透明度和問責制。
▪ 其他機會: 這個類別包括可能出現的一些機會,例如收購、代幣互換、國庫銷售和其他交易。每個機會都將根據具體情況進行評估,考慮它們對 Mantle 生態系統的潛在好處和與專案目標的一致性。
▪ 銷燬: MNT 代幣包括銷燬功能,允許從流通和總供應分析中刪除 MNT 代幣。從國庫中銷燬 MNT 代幣是通過 Mantle 治理流程確定的。
4.1.3. 代幣價值捕獲
MNT 代幣的價值來源於其在 Mantle 生態系統中的實用性和治理性。
1) 作為一種實用代幣,MNT 可以用於支付 Mantle 網路中的汽油費,以及作為節點運營者的抵押資產,這些功能增加了 MNT 的需求和稀缺性,從而提升了其價值。從來長遠來看,當 Mantle 生態發力 LSD 賽道,甚至 Restaking 業務時,$MNT 還能單獨或配對 LP,作為抵押品來進行使用。
2) 作為一種治理代幣,MNT 賦予持有者對 Mantle 生態系統決策的投票權。這些決策包括國庫管理、協議引數、產品方向等,這些功能增加了 MNT 的影響力和參與度,從而提升了其價值。
4.1.4. 代幣核心需求方
1) Mantle 使用者: 他們需要使用 MNT 來支付網路中的 GAS 費,以及參與網路治理。
2) Mantle 網路節點運營者: 為 Mantle 網路提供基礎設施支援的個人或組織,例如驗證者、儲存者、計算者等。他們需要使用 MNT 來抵押成為節點,並獲得網路獎勵和費用收入。
3) Mantle 生態開發者: 在 Mantle 上進行生態開發的人員,他們需要使用 MNT 來獲得生態系統激勵和支援,開發鏈上 DApp,作為開發者激勵,MNT 需求會隨開發者而增長。
4) 當然,已經在規劃中的 LSD 平臺,也會將 MNT 作為主要的 LP 質押代幣。
5. 行業空間及潛力
5.1. 行業概述
5.1.1. 專案分類
Mantle Network 屬於 Layer 2 擴容解決方案的專案類別,它旨在解決以太坊網路的擁堵、高昂的 Gas 費用和低效的交易速度等問題。細分來看,L2 擴容解決方案通常涉及到 Optimistic Rollup、zk-Rollup、Plasma、State Channel 等技術,當前,主流的 L2 擴容解決方案主要是 Optimistic Rollup 和 zk-Rollup。
Mantle Network 是基於 Optimistic Rollup 的 L2 解決方案。
5.1.2. 市場規模
L2 擴容解決方案市場規模可以從以下幾個維度來衡量:
1) 以太坊網路的規模
以太坊網路是目前最大的公鏈平臺,擁有超過 160 萬個活躍地址,超過 6200 萬個智慧合約,超過 4200 個 DApp,以及接近 2000 億美元的市值。以太坊網路是 L2 擴容解決方案的基礎和目標,其規模和活躍度決定了 L2 擴容解決方案的需求和潛,為 L2 擴容提供了龐大的潛在使用者需求。
2) L2 擴容解決方案的規模
目前,市場上已經有多個 L2 擴容解決方案在執行或開發中,它們各自採用了不同的技術方等。根據 L2Beat 的資料,截至 2023 年 9 月 2 日,L2 擴容解決方案的總鎖倉價值(TVL)已經達到了 94.8 億美元,顯示出了強勁的發展勢頭和使用者需求。其中,Arbitrum 是目前最受歡迎的 L2 擴容解決方案,其 TVL 佔比高達 54.99%,其次是 Optimism,佔比為 25.21%,再次是 zkSync,佔比為 4.3%。值得注意的是,在過去半年內,雖然整體市況下跌,但 L2 擴容解決方案的總 TVL 反而增長了近 2 倍,說明了 L2 擴容解決方案在提升使用者體驗和降低交易成本方面的優勢和潛力。這為專案如 Mantle Network 提供可供開發的市場機會。
5.1.3. 行業發展背景
L2 是一種在以太坊 L1 之上構建的擴容解決方案,旨在提高交易的速度和效率,降低使用者的成本和摩擦。L2 的出現是為了解決現有的問題並創造價值,而不是為了與 L1 競爭或取代,然而,從商業角度來看,L2 似乎更能掙錢,也更有發展前景。
1) 從商業模式上看
L2 可以提供與以太坊主網等效的功能,但 gas 費更低且交易更快,這可以吸引 dapp 和使用者接入,增加鏈上交易,從中獲取收入。L2 只需支付定期打包交易到 L1 的 gas 費,即可獲得收入與支出的差價。其商業模式具備顯著優勢。
同時,L2 的研發和運營成本也更低。它可以複用 Optimistic Rollup 等現成方案,無需自主研發共識機制,啟動一個 L2 網路的門檻更低。
相比之下,打造一條競爭力的 L1 需要巨大的時間和資源投入。
① 首先,需要開發一套市場能買帳的共識機制,這需要大量的研發資源、時間和積累;
② 其次,需要吸引足夠多的節點參與網路,以保證網路的安全性和去中心化;
③ 最後,需要構建一些差異化的敘事,如主打隱私或者安全等。
同時,在熊市環境下,面向 VC 講故事更難融資,散戶更難買帳,做一條新 L1 從一級市場到二級市場必然歷經波折。與其從 0 到 1 去肝一條充滿特色的公鏈,投入大,見效慢;不如寄生於以太坊的 L2 中,投入小,見效相對快。
2) 從流量上看
更為重要的是「流量生意」,即使用者從哪裡來。L2 可以從自家產品生態或以太坊生態中的存量使用者啟動,並通過產品整合、使用者遷移、合作場景等方式擴容到更多的領域,中心化交易所或大型錢包等入局 L2 , 可以帶來天然的使用者流量。但無論如何,專案和資本選擇做 L2,大多還是從自家產品生態或以太坊生態中的存量使用者啟動,進而再擴容到更多的合作場景中(如 Polygon 在 Web2 領域的動作)。相對而言,L1 則需要從零開始建設使用者基礎,並面臨著與其他數百條公鏈的競爭。
3) 從外部競爭格局上看
L1 的賽道已經非常擁擠和激烈。根據 DeFiLlama 的資料,目前市面上的公鏈共有近 200 條,其中約 190 條屬於 L1,這意味著 L1 市場存在過度競爭的情況。而在這些公鏈中,只有少數幾條能夠佔據使用者心智和市場份額,隨著近幾年的黑天鵝事件以及資本的撤出,許多曾經紅極一時的公鏈已經在各類使用者活躍、收入構成、交易量等指標看板中失去了光芒,大多數 L1 們,概念還在,但並非生機盎然。選擇跳入這樣一個死海,從生意上來看,並不是一個明智的選擇。
相比之下,L2 的賽道相對較為寬鬆和有利, 競爭壓力較小、市場份額集中度較低、技術路線多樣。 具體來說,目前 L2Beat 能統計到的 L2 共有 26 條,競爭強度大概是 L1 的七分之一,L2 市場份額排名前兩位的專案分別為 Arbitrum 和 Optimism,市場份額佔比分別為 55% 和 25%,其他 L2 專案的市場份額相對零散,仍有成為頂級專案的機會,同時,L2 採用了多種技術路線,包括 Optimistic Rollup、ZK-Rollup 等,這為使用者提供了更多的選擇,也為 L2 的發展提供了更大的空間。
而隨著今年以太坊技術升級的完成以及後續幾個升級,圍繞效能做文章的敘事將長期存在,L2 們仍有相當長時間的發展視窗;同時熊市中能夠持續保持熱度的敘事和賽道並不多,L2 在注意力和資金稀缺的大環境中,也有持續被關注的優勢。因此從競爭格局和外部環境來看,做 L2 目前似乎也是一個有利可圖的生意。
5.2. 賽道格局
5.2.1. 競爭格局
當前 L2 市場正處於競爭白熱化的關鍵階段。隨著坎昆升級的臨近,L2 網路已成為 2023 年下半年最火熱的敘事賽道。7 月份以來,L2 層 TVL 時常維持在 100 億美元以上,許多老牌公鏈宣佈轉向 L2 或推出自身 L2 專案,並獲得融資支援,同時,原生 L2 網路也在推進技術創新。根據加密資料平臺 Rootdata 顯示,收錄的 L2 相關網路基礎設施已有 77 個,目前,L2 市場主要以 Optimistic Rollup 和 zkRollup 兩大主流擴容方案為主。
延伸閱讀:以太坊坎昆升級,能為 L2(Layer2)帶來哪些利多?
1) Optimistic Rollup 系
Optimistic Rollup 是目前 L2 網路中最為成熟的技術路線,其代表網路包括 Arbitrum、Optimism、Metis、Boba 和 Mantle Network 等五大網路。
2) zkRollup 系
zkRollup 是 Layer 2 網路中另一種具有潛力的技術路線,其代表網路包括 zkSync、StarkNet、Polygon zkEVM、Linea、Scroll 和 Taiko 等六大網路。
3) 簡單對比
5.2.2. 競爭專案
Mantle Network 專案面臨著來自其他 L2 擴充套件解決方案專案的激烈競爭,核心競爭因素主要是 技術方案優勢、生態繁榮程度和使用者體驗 等方面。以下是一些主要的競爭專案:
1) Arbitrum:
是基於 Arbitrum Rollup(改進版 Optimistic Rollup)技術構建的 Layer 2 擴容方案,於 2021 年 8 月份上線主網。Arbitrum 的總鎖倉價值穩居各 L2 首位,其生態專案數量也最為豐富,已有 559 個專案接入。Arbitrum 生態目前主要包含三條子鏈:Arbitrum One 是主網;Arbitrum Nova 面向高頻應用;Arbitrum Orbit 是構建 L3 的工具包。
Arbitrum 的優勢: Arbitrum 的生態規模位居各大 Layer 2 首位,生態專案數量超過 550 個,Arbitrum Rollup 採用多輪出塊機制,相比 Optimistic Rollup 的單輪機制,可以提供更高的出塊效率和更低的 Gas 費用,同時,Arbitrum 擁有自己的 Arbitrum 虛擬機器,支援更豐富的程式語言。
Arbitrum 的劣勢: 存相比 Optimistic Rollup,Arbitrum 的交易確認延遲更高,同時,Arbitrum Nova 採用 AnyTrust 框架,安全性不如 Arbitrum One 直接利用以太坊的安全性。
2) Optimism:
Optimism 是一種基於 Optimistic Rollup 構建的以太坊 Layer 2 擴容方案,於 2021 年 8 月份上線主網。Optimism 的目標是提供與以太坊完全一致的互動體驗,但交易成本只是一層網路上的很小比例。Optimism 目前是 L2 擴充套件解決方案類別中 TVL 第二高的專案。
▪ Optimism 的優勢: Optimism 推出了開源模組化工具包 OP Stack,讓開發者可以根據自己的需求場景利用 OP Stack 工具包組裝一個訂製的 Layer 2 網路。許多知名區塊鏈專案基於 OP Stack 推出了各自的 Layer 2 網路,共同組成了 Optimism 的超級鏈王國,這為 Optimism 生態注入了更豐富的應用場景和網路效應。此外,Optimism 通過 Bedrock 升級等優化措施,大幅降低了交易費用,提升了效能表現。其 gas 費用已成為最低的以太坊 L2 之一。
延伸閱讀:解析Optimism當前現況:生態發展與OP Stack的未來
▪ Optimism 的劣勢: 相較於 Arbitrum,Optimism 鏈上生態繁榮度稍顯遜色,同時它的交易速度約為 1000 筆 / 秒,相較於 zkRollup 技術的 Rollup 網路,仍有提升空間。
3) zkSync:
zkSync 是知名的 zk Rollup 類 Layer 2 擴容解決方案,其核心網路 zkSync Era 採用了 zkEVM 設計。zkSync 的總鎖倉規模達到 5 億美元,在各 L2 中位列第三。zkSync 正在從 zkSNARK 轉換到 zkSTARK 證明系統,這將提升網路的交易效率,並且啟動了社群空投計劃以激勵使用者。
▪ zkSync 的優勢: 最近,zkSync 推出了 zkStack 工具包,開發者可以基於此工具包構建訂製的 zkRollup 系 L2 和 L3(也稱為超鏈 HyperChain)。這有助於拓展 zkSync 的技術應用場景。同時,zkSync 可以利用零知識證明的壓縮特性,將更多的交易打包到一個證明中,並且不需要等待挑戰期。這樣可以提高交易吞吐量和速度,同時也保證了安全性和正確性。
▪ zkSync 的劣勢: zkSync 生態仍較小,需要進一步擴大,同時,最近的空投事件也反應出項目在社群建設方面還需加強。同時,ZkSync 的技術複雜度較高,開發者需要具備一定的技術基礎才能在 ZkSync 網路上構建應用程式。
4) Starknet
StarkNet 是由 StarkWare 基於 zkSTARK 開發的 zkRollup 系擴容網路,於 2021 年 11 月份推出主網。StarkNet 是目前 TVL 排名第二的 zkRollup 系網路。
▪ StarkNet 的優勢: Starknet 正在通過 kakarot 和 Warp 專案逐步實現與以太坊的 EVM 相容。這是 Starknet 當前的研發重點。同時,Starknet 未來也會支援開發者構建應用鏈,這可擴大其使用場景。
▪ StarkNet 的劣勢: 由於目前尚不相容 EVM,Starknet 的生態繁榮程度還較弱。同時,StarkNet 的技術複雜度較高,開發者需要具備一定的技術基礎才能在 StarkNet 網路上構建應用程式,對開發者友好度較弱。
延伸閱讀:讓TPS飆升50倍!StarkNet:「Quantum Leap升級」最快7/13部署主網
5) Polygon EVM
Polygon 是一個致力於增強以太坊擴容性的區塊鏈,他們通過利用不同的解決方案來實現這一目標。他們的旗艦產品是 Polygon PoS 側鏈,目前每天處理 30-40 萬個地址的 200-300 萬筆交易。
▪ Polygon EVM 的優勢: Polygon 不僅提供了自己的 Layer 2 網路 Polygon PoS 和 Polygon zkEVM,還提供了用於構建訂製 Layer 2 和 Layer 3 網路的模組化開源元件 Supernets,豐富了 Polygon 的技術路線。同時,最近釋出的 Polygon 2.0 進一步統一了不同網路,原代幣程式碼更新為 POL,並發布了新治理框架,形成多鏈互操作的生態系統,這增強了 Polygon 的網路效應。此外,Polygon 與多家 Web2 企業合作,擁有大量使用者基礎,其生態專案也在穩步增長中。
▪ Polygon EVM 的劣勢: Polygon 生態仍以自己的側鏈和子鏈為主,與以太坊主網的互操作性有限,其治理機制也存在可完善空間。
總體來看,Mantle Network 與其他 L2 網路相比,優勢主要體現在其 模組化設計、強大的 BitDAO 支援、專注資料可用性和專注提升使用者體驗,在遊戲領域具有潛力。 劣勢主要體現在其作為 L2 領域的新來者,核心技術如模組化架構等有待實踐驗證,生態建設仍在初期,缺少站穩腳跟的 DApp,長期競爭力存在不確定性。
6. 初步價值評估
6.1. 核心問題
專案處在哪個經營週期?是成熟期,還是發展的早中期?
Mantle Network 目前處在發展的早中期。它是一個創立於 2021 年的新興專案,目前還沒有形成一個完整和成熟的生態系統。主網也是才在 2023 年 7 月上線,還需要經過更多的測試和優化,以提高其穩定性和可靠性。雖然已經有了一些優質的合作伙伴和應用,如 EigenLayer、Biconomy 等,但是它的使用者規模和市場佔有率還比較低,還需要吸引更多的開發者和使用者加入其平臺,以提高其影響力和競爭力。
專案是否具備牢靠的競爭優勢?這種競爭優勢來自哪裡?
Mantle 具有模組化架構等一些潛在的差異化優勢,加上社群支援,有望在競爭中脫穎而出。但整體來說,這些優勢還需經過產品迭代和應用檢驗,且面臨強大競爭對手,尚未形成非常明顯的競爭壁壘,還需觀察在主網後的執行效果。
專案在運營上的主要變數因素是什麼?這種因素是否容易量化和衡量?
- 技術進展: Mantle Network 專案需要不斷地開發和完善其技術方案,以提高網路效能和安全性,並修復可能存在的漏洞或缺陷。技術進展可以通過專案團隊釋出的更新日誌、程式碼提交、測試結果等來量化和衡量。
- 生態發展: Mantle Network 專案需要不斷地拓展其生態合作伙伴和應用場景,以吸引更多的使用者和資金進入 L2 網路,並提供更多樣化和高收益的鏈上活動。生態發展可以通過 DApp 數量、TVL、交易量、使用者數等來量化和衡量。
- 社群活躍: Mantle Network 專案需要不斷地激勵和獎勵其社群成員和合作夥伴,以增強社群的凝聚力和影響力,併為專案的治理和決策提供支援和回饋。社群活躍可以通過社媒關注者、社群成員、投票參與率、提案數量等來量化和衡量。
專案的管理和治理方式是什麼?
Mantle 採用相對靈活的鏈下治理機制。具體來說,治理議題和提案由 Mantle 核心團隊或社群成員首先在論壇中進行提出和討論。如果提案獲得足夠的關注和支援,則形成正式的 MIP 提案,由 MNT 代幣持有人進行鏈上投票表決。一旦 MIP 提案通過,Mantle 的核心開發團隊和貢獻者會根據提案內容負責執行和把控專案進展。這種治理機制與完全按鏈上投票自動執行相比,具有更高靈活性。它使 Mantle 可以根據實際情況調整執行進度,而不會被簡單的多數票牽著走。但這也意味著 Mantle 治理存在一定的中心化依賴,核心團隊在治理中的角色更大。這種鏈下治理方式在去中心化自治領域中尚屬探索,其效果仍需觀察其在 Mantle 專案中的實際應用。
6.2. 專案估值水平
我們採取橫向對比同賽道 L2 估值的方式為 Mantle Network 進行估值。
智慧合約公鏈的估值是一個複雜且困難的課題。DeFi 協議可以採用收益倍數等方式進行估值參考,而智慧合約公鏈更加類似一個國家,以「綜合國力」的視角來評估公鏈的現狀和潛力或許更為恰當。
而公鏈的「綜合國力指標」應當考慮活躍 DAPP 數量、活躍使用者數、TVL、鏈上總資產價值、活躍開發者人數、鏈上轉帳數量、鏈上轉帳總價值等等資料,並通過一定的加權處理得出,然而目前並沒有類似指標。
因此我們重點選取資產、使用者量、網路活躍、開發者四個維度的指標,將 Mantle Network 與其他 L2 競爭對手進行比對。
1) 資產指標: TVL。使用者願意將有價資產放在某條鏈上,表明了使用者對該條鏈的安全性、可用性、投資價值的綜合認可度。我們採用流通市值 /TVL 作為橫向比對的資產指標(MTV),該指標數值越小,說明其單位流通市值對應的鏈上資產數越多,估值也就越低。
2) 使用者指標: 活躍使用者數、活躍地址數等指標可以反應公鏈的使用者基礎和活躍度。我們選擇 30 天平均日活躍地址數衡量使用者規模,將流通市值與日活躍地址數比值,即市值 / 日活躍地址,作為比對指標。這個指標數值越低代表同流通市值下使用者規模更大。
3) 交易活躍度指標: 鏈上交易的活躍度是衡量公鏈使用者活躍度的重要指標。傳統上,通常使用每日消耗 Gas 的美元價值來衡量活躍度,但該指標存在一定的侷限性:
① 高 Gas 價格會導致使用者的活躍度降低,但該指標並不能反應這一點。
② 該指標無法區分不同型別的交易,例如轉帳交易、合約呼叫等。
為了克服上述侷限性,我們採用每日消耗 Gas 的美元價值和每日交易量兩個指標來衡量活躍度。具體而言,我們將最近 30 天消耗 Gas 的美元價值以及 30 天的交易量折算成年化資料,得到兩個可以橫向對比的指標:
③ 市值 / 年化 Gas 消耗金額:該指標越小,說明該鏈的單位流通市值能夠承載更多的業務活躍度,估值也就越低。
④ 市值 / 年化交易量:該指標越小,說明該鏈的單位流通市值能夠承載更多的交易量,估值也就越低。
這兩個指標能夠更全面地反應鏈上交易的活躍度,並能夠有效地克服傳統指標的侷限性。
4) 開發者指標: 活躍開發者人數、鏈上驗證合約數等指標可以反應公鏈的開發者生態。活躍 DApp 的數量是評估 Layer 2 網路繁榮程度的一個重要指標,但是目前還缺乏可靠的活躍 DApp 統計資料源。我們可以使用以下方法來衡量 Layer 2 網路的開發者活躍程度:
① 可以選擇官方瀏覽器上的日均新部署合約數量作為評判標準
② 計算「流通市值除以日均新部署合約數量」這個指標,反應單位市值可以承載的開發者活躍程度。
③ 這個指標越小,說明在相同市值下可以承載更多開發者,相對估值也更低。
通過與不同 Layer 2 網路在該指標上的橫向對比,可以直觀地判斷網路的生態繁榮程度和估值水平高低,從而更好地評估 Layer 2 的發展潛力。這種計算方法在當前條件下可以提供一個簡潔的生態活躍度比較,以補償直接的 DApp 統計資料不完整的缺陷,更全面地反應網路的開發者盈利空間。
此外在進行對比之前,我們還需要注意的是:不同於其他 L2 將 ETH 作為 Gas 代幣,MNT 代幣被當作成為 Mantle 鏈的 Gas 代幣,在與其他 L2 網路對比時,需要將此納入考慮,那麼基於此比較方法,Mantle 的估值會稍低。
橫向資料對比結果如下:
我們可以明顯的發現,Mantle 與 BitDAO 完成生態合併後,當前的估值出現明顯高估的情況。與其他 OP Rollup 賽道的 Layer 2 網路相比,Mantle 的生態系統仍處於較早期階段,各項核心指標均存在一定落後,但是 Mantle 原生代幣 MNT 已經有 50% 流通,這支援了其高估值。
展望未來,隨著 Mantle 生態系統的不斷完善和繁榮,其業務基礎會逐步加強。此時如果 Mantle 能保持適度的估值水平,就有望在 OP Rollup 賽道中取得更大的成長,打破當前的局面。
6.3. 專案風險
▪ 專案發展尚處於初期: Mantle Network 於 2023 年 7 月才推出主網 alpha 版本,因此新興的公鏈,其技術和商業化的實現都還是一個較早期的發展階段。從主網運營時間來看,網路效果和技術穩定性都還需要經過這麼長時間的考驗。一些關鍵的治理主題,如質押機制設計和 zkEVM 技術路線,也有待討論中。作為新專案,Mantle 還需要持續進行技術迭代和角色擴充套件,以吸引使用者和生態,這需要團隊保持高效率的治理和開發。綜上所述,Mantle 網路的發展還比較早期,關鍵治理和技術方面都有待完善,這種發展過程中的不確定性都將成為 Mantle 進一步發展的潛在風險。
▪ 競爭風險:面臨激烈的 Layer 2 競爭環境。 Mantle Network 作為新興的 Layer 2 解決方案,其未來發展面臨的一個重要風險是日趨激烈的公鏈競爭。目前 Layer 2 市場上已經有多家較為成熟的專案處於領先地位,如 Arbitrum、Optimism 等。這些先行者擁有較強的技術實力和較大的使用者基礎。與此同時,各類新創 Layer 2 專案也在不斷湧現,這些新專案都在爭奪使用者和市場資源。而且未來以太坊的升級也將提升其自身擴容能力。面對如此激烈的競爭環境,Mantle 需要不斷通過技術創新來增強自身產品力,才能在競爭中突圍而出,否則可能面臨使用者流失風險。綜上所述,公鏈競爭的日益白熱化是 Mantle Network 需要 Priority 重視和應對的風險之一。如何在競爭中脫穎而出是 Mantle 專案團隊需要重點考慮的關鍵所在。
▪ BIT 代幣表現不佳對 MNT 的負面影響。 Mantle Network 的原生代幣 MNT 是通過轉換 BitDAO 的代幣 BIT 產生的。而 BIT 代幣的市場表現一直不佳,從 ICO 價格的 1.4 美元跌至當前的 0.5 美元左右。這種持續下跌的價格趨勢,可能會對 MNT 產生負面影響。一方面,BIT 持有者可能因此而對 MNT 的預期價值和前景缺乏信心,不願積極參與 MNT 的生態建設。另一方面,外部投資人和使用者也可能因 BIT 代幣的價格歷史,而對 MNT 的價值和升值空間產生懷疑。這不利於 MNT 獲得廣泛認可和流動性。如果未來 MNT 無法有效改變這種對 BIT 表現的聯動預期,那麼其自身的代幣需求和價格都可能面臨一定的下跌壓力。這是 Mantle Network 在代幣設計和運營上需要重點防範的風險因素。
▪ 技術安全風險: Mantle 當前的技術風險主要是 :1)當前 Mainnet Alpha 版本欺詐證明依然在開發當中;
2)資料可用性層未上線。 Mantle 計劃使用欺詐證明來保證狀態的正確性,但這一功能目前還在開發中,系統允許無效的狀態根。而且,由於資料不儲存在鏈上,而是由團隊外部維護,因此可能無法檢測到欺詐行為,即使是在鏈下,如果惡意使用者提交了無效的狀態根,則使用者的資金可能會被盜。同時,Mantle 的資料可用性層 MantleDA 是基於 EigenDA 的分叉版本,但目前還沒有整合到 EigenDA 主網上,而且,MantleDA 中的罰沒機制(Slashing)目前已禁用,資料可用性的欺詐證明機制也還沒有啟動。則使用者將無法訪問其資金。此外,如果外部資料被篡改,則使用者的資金可能會丟失。
6.4. 思考
從我們對 Mantle Network 的整體分析來看, Mantle 是一個優劣勢都非常明顯的一個 L2 解決方案,它能否最終成為主流的 L2 解決方案,關鍵取決於其能否兌現技術承諾,構建一個足夠安全和高效的 Rollup 網路。我們需要持續關注 Mantle 的技術演進路徑,以及其生態系統建設的進展,才能全面判斷其未來前景。Mantle 正在努力開拓 L2 網路的新路徑,我們也期待其能為整個以太坊生態做出積極的貢獻。從它的發展規劃來看,短期有一些發展機遇我們可以關注:
1) 推出了 Mantle Journey 激勵計劃。
Mantle Network 為使用者提供了多種方式來賺取 Mantle Journey (MJ) 里程,並在 Mantle 生態系統中兌換專屬權益。使用者可以通過在 Mantle 網路上進行交易、提供流動性、參與治理、完成特定任務等方式來累積 MJ 里程。這些里程可以用於鑄造獨特的 Mantle Citizen NFT、獲取 NFT 稀有屬性、兌換生態系統獎勵等。Mantle Journey 的運作為使用者提供了更多參與 Mantle 生態建設的激勵。它能有效聚合使用者,增強使用者粘性,也為使用者提供了變現的通道,這將有利於吸引更多使用者加入 Mantle。從專案機會來看,Mantle Journey 為使用者提供了獲得回報的新機制,它開拓了 Web3 社群建設的新模式,值得其他公鏈學習借鑑,這也體現了 Mantle 的社群運營能力。
2) Mantle Network 正處於高速增長期,其生態系統中存在多重盈利機會。
Mantle 正在積極構建 LSD 生態體系,並與其他創新 DeFi 協議達成合作。這為使用者提供了通過參與質押、交易和投資組合等多種方式獲取收益。隨著生態系統協議數量的增加,使用者可以關注那些潛在的優質應用,選擇適時加入其 IDO 或提供流動性,以獲取更高的回報。在 Mantle 生態達到較為成熟階段後,其網路效應會進一步放大,屆時使用者可以緊跟生態發展趨勢,抓住新出現的熱點方向進行參與,獲得額外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