秘銀與17直播(母公司M17)同為「台灣出品」,同樣是黃立成麻吉大哥領投,同是作社群項目,設計有激勵回饋機制,也同樣在今年上半年度,進到投資人的目光中進行募資。
不同的事:
一個尚未有營收貢獻,主要在幣圈流竄;
一個貢獻母公司90%以上的營收(M17第一季營收為3790萬美元)
一個生態圈還不成氣候;
一個在台灣、香港、日本直播市場市佔前一兩名。
哪一個是秘銀、哪一個是17直播應該很清楚,正妹聚集最多者才是直播贏家。而二者的募資結局也是大不同:
秘銀,一個不到兩天就私募完畢,私募金額換算當時幣價行情約1.8億新台幣,進入交易所流通、大量交易後,不到兩小時就被推到近50台幣,市值一度達一億美金。
M17就沒這麼幸運了,夾著台灣第一間潛在獨角獸光環到美國紐約證交所掛牌上市,原預估每股 10 到 12 美元,但正式定價僅 8 美元,募資金額比預期縮水 3 成。
而掛牌當日居然未見任何交易,成交量直至今仍掛0 ,遭疑 IPO 上市失敗。(另有消息說是技術上錯誤導致被迫延遲上市,實際原因至今無官方說明)
是什麼原因造成了如此差異?
我認為這是幣圈與資本市場特質差異所然。
別對市面上的ICO、白皮書太嚴格
這邊舉秘銀其實不公允,因為秘銀的白皮書相較其他的已經算是誠意十足,其團隊成員陣容堅強,除了麻吉大哥的財力以外、還有Maicoin當家劉老闆站台,這個組合也的確促成Mithril秘銀幣在Maicoin新成立的「MAX 台灣數位資產交易所」上線交易,對於秘銀幣的流通性與市場能見度有所助益。
(秘銀爾後也在世界各交易所OKEx、Bithumb、Bitfinex上架,秘銀上週也上架另一間台灣交易所BitoPro)
但對於秘銀於白皮書撰寫的計畫,再加上實際去使用其產品後,如同之前撰文的分析,我個人是抱持懷疑的態度:首先對於秘銀與Lit(秘銀幣的專屬社群App)的搭配,我認為激勵機制難以單獨成為公司的可持續性商業模式;對於其產品特性,我認為秘銀會讓社群只重「發生」與「頻率」的淺碟社交。
回應財訊「左踢臉書、右打Google」?-黃立成秘銀帝國的潛在危機
最好不要買我的幣,來挖我的礦就好!medium.com
只是幣圈並不這麼看就是,其市值穩健保持在加密貨幣前百大之強,不愧是台灣之光。或者也可以說,這個程度在幣圈就夠打了,要求太多反而討人厭。
M17上市反被嫌東嫌西
M17母公司旗下有兩款主要產品,一個是17直播,另一款為Paktor。該集團過去三年的營收高速成長,在台灣、香港、日本及東南亞地區有所斬獲。
根據M17在紐約證交所提交的募資計畫,原預定每股定價為 10 至 12 美元,總募資額將達 1.15 億美元,但是有消息傳出承銷商花旗與德意志銀行將價格下調至8美元,發行 7,511,000 股,總募資規模降至約 6,010 萬美元,縮水 30% ,這個募資規模甚至不及秘銀兩個月前的估值,查其原因大概是:
- 營收分佈不健康:前10名的打賞顧客就佔了總收入12%;前100名直播主帶來的收入,則佔了總營收的1/3。
- 會員成長停滯:自今年三月起會員成長數趨緩。
- 錢燒太快:今年第一季就虧損了2480萬美元,目前M17手頭上剩下3140萬美元的現金,夠不夠燒半年引起投資人疑慮。
結語
總募資額縮水、紐約交易所故障或放棄IPO疑雲(另有消息說是技術上錯誤導致被迫延遲上市,實際原因至今無官方說明),對照當初風光上市、媒體大肆宣稱是:台灣第一家獨角獸,現在的M17的確是雷聲大雨點小。而這也再次提醒了一件事,幣圈與真正的資本市場真的是有一段不小的落差。
在幣圈,不論是ICO,還是直接私募輔以交易所控盤模式,幣圈勇於接手的韭菜源源不絕,長江後浪推前浪,前浪死在沙灘上。
真的IPO ,就是真槍實彈,商業模式、財務報表、潛在投資價值在更多理性投資人面前無所遁形,能夠故弄玄虛的空間也不多。
市場差異、投資人調性差異,導致了這次秘銀與M17如同天堂與地獄般的差別待遇。
參考資料:
【MITH】為什麼我不建議現在買秘銀(Mithril)?
一日韭菜、你全家都是韭菜….medium.com
《BlockTempo動區動趨》LINE官方號開通囉~立即加入獲得第一手區塊鏈、加密貨幣新聞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