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加密貨幣交易中,成功與交易者的心理狀態密切相關。本文探討21個常見心理陷阱,幫助交易者識別並克服這些障礙,以提升交易表現和理性決策。本文源自 Route 2 FI 所著文章,由 白話區塊鏈 整理、編譯。
(前情提要: 神祕用戶靠 TRUMP 獲利超 1 億美元,是「走運」還是「內線交易」?)
(背景補充: 分析》追蹤巨鯨動向作為交易訊號真的可靠嗎?)
交交易心理學揭示了成功加密貨幣交易背後隱藏的心理博弈。作為交易者,你的思維可以成為最強大的工具 —— 也可能是最大的弱點。
你的個人偏見,比如確認偏誤和過度自信,可能會悄然破壞你的財務決策,而你甚至可能對此毫無察覺。最成功的交易者不一定是最聰明的,而是那些瞭解自己心理模式、控制情緒,並能在壓力下做出理性選擇的人。
通過識別大腦的自然反應方式,你可以培養紀律性,更有效地管理風險,將交易從情緒化的過山車轉變為一種策略性、精確化的操作。
接下來讓我們深入探討一下!
你在上方智商曲線中的哪一段,屬於哪個 Pepe 型別呢?
交易心理學揭示了交易者在面對市場事件和各種影響交易的因素時的心理反應。
交易者的心理狀態不僅決定了他們的交易決策,還會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他們的交易生涯發展。
你可能已經知道,成功的關鍵並不是高智商,而是耐心、毅力、自律以及健康的心理狀態等心理因素。
面對相同的市場狀況,不同交易者的反應可能截然不同。
一、交易型別
比如,當比特幣($BTC)價格大幅下跌時,有些人會恐慌性拋售,而另一些人則選擇逢低買入,堅信價格會反彈。因此,根據心理特徵,交易者大致可以分為以下幾類:
1)衝動型交易者
這類交易者沒有周密的計劃,決策快速,卻往往忽略後果。他們容易受到情緒影響,導致潛在的巨大虧損。
2)謹慎型交易者
這類交易者會在交易前全面分析市場情況和自身財務狀況,通常情緒穩定,並有良好的自我管理能力。然而,他們有時過於保守,缺乏冒險精神,而適當的冒險往往能帶來更高的收益。
3)實用型交易者
實用型交易者兼具冒險精神和謹慎分析能力。他們懂得管理風險,能夠自信地進行交易。這類交易者是理想型別:既不過度分析,也能合理評估每筆交易是否具有正期望值(+EV)。
你可能已經在這些型別中找到了自己的影子,並能反思自己的心理特徵如何影響交易結果。
毫無疑問,交易心理學是交易成功不可或缺的一環。
二、交易偏見
交易偏見是交易者在決策過程中可能出現的認知錯誤,通常會顯著影響交易表現和最終結果。
以下是幾種常見的交易偏見:
1)確認偏誤(Confirmation Bias)
交易者傾向於尋找支援自己已有觀點的資訊,同時忽略與其觀點相悖的證據。這種偏見可能導致錯誤決策或過度交易。
舉個例子:假如你持有大量以太坊($ETH)。通常情況下,你可能會在 Crypto Twitter 等平臺上尋找支援 「以太坊是好資產」 的資訊,而不會去研究以太坊可能並非最佳選擇的原因。結果是,你更傾向於接觸那些與你現有觀點一致的內容,而不是進行全面客觀的評估。
交易心理學不僅幫助你更好地理解市場,還讓你清楚自身的行為模式,助力交易表現的提升。
2)可得性偏誤
在加密貨幣交易中,可得性偏誤是指投資者基於容易回憶起或最近獲得的資訊進行決策,而不是通過全面分析。一個典型的例子是,交易者因社交媒體或新聞平臺頻繁提到某種加密貨幣,就急於買入,而不考慮其基本面。
比如,一個特定的山寨幣由於名人背書或病毒式的網路熱梗在推特上爆火,交易者可能會高估它的潛力並重倉投資,儘管該幣種可能缺乏堅實的技術基礎或實際應用場景。
這種偏誤可能導致糟糕的投資決策,因為易得資訊未必準確反應資產的真實價值或長期前景。另一個例子是,交易者對近期市場事件反應過度。如果比特幣價格突然飆升,可得性偏誤可能讓投資者認為這種快速收益很常見並容易實現,進而進行過於樂觀的交易。
這可能導致追逐短期趨勢,而忽視更穩定的長期投資策略。
3)錨定偏誤
在加密貨幣交易中,錨定偏誤的一個經典例子是,當投資者在市場高點以 10 萬美元買入比特幣時,即使市場條件發生變化,價格顯著下跌,他們仍然固守 「10 萬美元」 這一錨定價格。這種心理可能導致以下錯誤決策:
明顯需要賣出時依然死守部位,寄希望價格能回到 10 萬美元。
無視新的市場資訊或分析,只相信自己對 10 萬美元價格的執念。
錨定偏誤可能導致巨大的財務損失,因為交易者未能適應市場變化,錯過了止損或以更低價格獲利的機會。
另一個常見的錨定偏誤與淨資產數位相關。作為交易者,每天都暴露在盈虧(PnL)波動中。假設你的加密資產淨值是 10 萬美元。如果虧了 2 萬美元,你很容易被 「帳戶縮水」 的事實困住,覺得很難回到原來的水平。這種心態可能導致你對市場採取過於防守的策略,即使是看起來有潛力的交易機會,你也因害怕再虧損而縮減風險。
4)損失厭惡偏誤
交易者通常對虧損的痛苦感受比獲得盈利的愉悅更為強烈,這往往會導致他們持有虧損的部位過久,或者過早平掉盈利的部位。
損失厭惡偏誤在加密交易中表現得尤為明顯。假設某交易者以 10 萬美元買入比特幣,預期價格會上漲,但價格卻跌至 8 萬美元。儘管市場指標表明價格可能繼續下跌,交易者卻不願割肉,寄希望價格回到自己的買入點。
這種不願止損的行為源於實現虧損帶來的心理痛苦,即使趨勢明顯不利。
另一種表現是,當一枚幣漲了 10% 時,交易者會迅速拋售以鎖定收益,害怕利潤回吐;而當一枚幣跌了 20% 時,他們卻遲遲不賣,抱有價格反彈的幻想。
這種行為反應出交易者對虧損的痛感遠高於同等收益的快感。在波動劇烈的加密市場中,損失厭惡可能導致:
- 長期持有表現不佳的資產。
- 錯失其他潛在的盈利機會。
- 增加情緒壓力和非理性決策。
說實話,這是我每天都會陷入的經典陷阱之一。比如,現在我正在做空一些弱勢山寨幣。如果當前我盈利了 1 萬美元,但價格稍有回撥,導致盈利降到 5000 美元,我往往會陷入 「不達到 1 萬美元以上絕不平倉」 的心態。因為這讓我感覺虧了 5000 美元,儘管這筆交易總體仍然是盈利的。我相信很多人都能對此感同身受。
5)過度自信偏誤
6)過度自信偏誤交易者常常高估自己的知識和能力,可能導致過度冒險和頻繁交易。
一個典型的例子出現在 2021 年比特幣牛市期間。許多交易者過於自信,認為自己能夠預測市場走勢,因此大幅加槓桿,堅信比特幣價格會持續上漲。
當比特幣價格在 2021 年初突破 6 萬美元時,許多投資者因近期的上漲趨勢而變得過度樂觀,確信價格會繼續攀升。他們忽視了潛在風險和市場波動的可能性。
然而,當市場最終回撥,比特幣價格在幾個月後跌至 3 萬美元以下時,這些過於自信的交易者遭受了重大損失。
7)恐懼與貪婪
恐懼和貪婪會導致交易者因害怕虧損而過早退出交易,或因試圖最大化利潤而持倉過久。
無需多言,這點很直觀,不言自明。
8)最近訊息偏誤
交易者傾向於賦予最近事件或資訊更高的權重,從而忽視長期趨勢或歷史資料。
例如,你可能對短期價格波動反應過度,從而做出非理性決策。假設以太坊($ETH)價格大幅下跌後,交易者可能會認為下跌趨勢會持續,於是匆忙賣出持倉,從而錯失市場回升的機會。想想加密推特(CT)在經歷幾天的下跌後,每個人都會說行情已經結束,你早該賣掉,但最終市場往往會反轉。
9)從眾偏誤
交易者跟隨大眾行為,不基於自己的分析做決定,這在加密市場中非常常見,也是經典的 CT 行為模式。
一個典型的例子是以太坊在 2020 年至 2021 年期間的價格表現。從 2020 年初的約 130 美元到 2021 年 11 月創下的歷史新高 4,859 美元,以太坊價格上漲了驚人的 3,756%。
這一價格暴漲反應了多種從眾行為:
FOMO(錯失恐懼):隨著以太坊價格在 2020 年和 2021 年持續上漲,越來越多的投資者蜂擁而入,不想錯過潛在收益。
市場情緒:比特幣的表現和機構的採用推動了整個加密市場的積極情緒,也蔓延到了以太坊。
技術進步:以太坊向以太坊 2.0 的轉型,以及 2021 年 8 月實施的 EIP-1559(引入了燃燒手續費機制),進一步激發了市場興趣。
DeFi 熱潮:作為去中心化金融(DeFi)應用的主要平臺,以太坊的需求和使用量顯著增加。
機構興趣:隨著機構採用的增長,以及芝加哥商品交易平臺(CME)在 2021 年 2 月推出以太坊期貨,為這一資產帶來了更多可信度。
需要注意的是,以太坊在 2021 年 11 月達到峰值後,2022 年經歷了顯著回撥,價格在 6 月跌至約 900 美元,許多投資者因此措手不及。
10)框架效應
11)框架效應(Framing Effect)
資訊的呈現方式會影響交易決策,交易者可能因資料被正面或負面表達而做出不同選擇。
以 Solana 為例,以下是框架效應在加密交易中的一個典型案例:
「Solana 在過去 24 小時內上漲 10%,彰顯其強大的生態系統增長。」
「儘管上漲了 10%,Solana 仍未能重回歷史高點。」
這兩句話描述的是同一個 10% 的漲幅,但呈現方式截然不同。第一條新聞強調了正面資訊,可能鼓勵交易者買入或持有 Solana,而第二條新聞則突出了潛在的不足,可能使投資者猶豫甚至選擇賣出。
這種不同的框架可能對交易者的決策產生重大影響。例如,閱讀第一條新聞後,交易者可能認為 Solana 網路增長勢頭強勁,傾向於投資。而閱讀第二條新聞後,交易者可能對投資感到遲疑,甚至在漲幅的情況下選擇退出。
12)控制幻覺(Illusion of Control)
交易者高估自己對市場結果的影響力,導致過度冒險。
例如,一位交易者可能花費數小時研究一個名為 「Fartcoin」 的 Token 價格走勢,並認為自己發現了一套完美的市場時機策略。基於這種 「洞察」,他們可能押上大部分投資組合,誤以為自己可以控制交易結果。
這種控制幻覺在牛市期間尤為明顯。當整體加密市場處於上升趨勢時,大多數 Token 都會隨之增長。交易者可能將成功歸因於自己的能力,而非市場的整體走勢。例如,他們可能自信地說:「我知道這個山寨幣今天會漲 30%,因為我的技術分析」,但實際上,這種增長可能只是市場整體趨勢的結果。
個人而言,我完全不相信技術分析,因為一次又一次地證明,市場真正的驅動因素是新聞,而不是你畫的那條 「隱形線」。
13)聚集錯覺(ClusteringIllusion)
交易者在隨機的市場資料中看到不存在的模式,從而制定出錯誤的策略。
一個典型例子是:一位加密交易者注意到某個幣的價格連續五天上漲,基於這一短期模式,他認為形成了一個看漲趨勢,並決定重倉投資該資產。然而,這五天的上漲可能完全是隨機的,並不代表任何真正的趨勢。
這一例子揭示了聚集錯覺的核心:
交易者在小樣本資料(五天的價格走勢)中看到了一種模式。
他們對這一模式賦予了意義,而忽視了更廣泛的市場背景或長期資料。
投資決策基於假設這一模式會持續,而沒有考慮市場波動可能是隨機的。
在加密交易的高度波動環境中,價格因各種因素劇烈波動。將短期的隨機價格變動誤認為有意義的趨勢,可能導致糟糕的投資決策。
說實話,這種情況我們都經歷過。但畢竟,我們的分析總得基於一些依據,不是嗎?
14)負面偏誤(Negativity Bias)
交易者往往更關注交易或策略中的負面因素,從而可能錯失良機。
例如:假設一位交易者在過去幾個月的交易中表現出色,大多數交易都取得了正收益。然而,有一天,由於監管負面新聞導致的市場暴跌,他們遭遇了一次重大虧損。
儘管整體表現依然成功,這位交易者卻開始過度關注這次負面經歷,進而:
變得過於謹慎,即使市場條件改善,也錯失潛在的盈利機會。
不斷預期類似的負面事件發生,從而過早賣出倉位或過度使用止損單。
忽視積極的市場指標或利好訊息,只專注於潛在的威脅或不利因素。
這種偏誤還體現在一些交易者出售他們此前看漲的資產後。他們可能開始散佈恐慌言論(FUD),試圖證明自己的決定正確,並希望該資產不會繼續上漲(畢竟,他們已經賣出了)。
15)自我歸因偏誤(Self-Attribution Bias)
交易者將成功的交易歸因於自己的能力,而將失敗的交易歸因於外部因素,從而阻礙學習和改進。
一個經典例子是:某位交易者以 80,000 美元買入比特幣,並以 105,000 美元賣出,賺取了可觀的利潤。他將這次成功歸因於自己出色的市場分析和交易技巧。然而,當同一個交易者以 3,500 美元買入以太坊,而價格跌至 3,000 美元時,他卻將虧損歸咎於市場操縱、意外的監管新聞,或者 「鯨魚」 拋售。
我們在加密推特(CT)上幾乎每天都能看到這種現象(提示:這就是日常!)。
16)事後偏誤(Hindsight Bias)
交易者認為過去的事件比實際更可預測,這可能導致他們對未來預測過於自信。
例如,一位交易者在 2025 年 1 月初以 200 美元買入 Solana(SOL)。到了 1 月中旬,價格漲至 250 美元。回顧時,這位交易者認為:「我早就知道 Solana 會漲 25%。市場情緒和技術指標都那麼明顯。」
這反應了事後偏誤的幾種特徵:
交易者高估了自己預測 Solana 價格走勢的能力。
忽視了加密市場的固有波動性,尤其是像 Solana 這樣的山寨幣。
無視影響價格上漲的外部因素,例如整體市場狀況或特定新聞事件。
這種偏誤可能導致以下後果:
對未來交易過於自信
忽視潛在的風險或相反的指標
未能有效分散其加密投資組合
三、我在交易中經歷的問題
這些偏誤在我的交易過程中也時常出現。通過意識到這些偏誤的存在,可以幫助我們更好地反思交易行為並改進策略。
1)隨機重倉(Random Reinforcement)
有時候,業餘交易者(比如我自己)可能連續大賺,而經驗豐富的交易者卻接連失利。儘管這種情況本質上是一場運氣的遊戲,但交易者可能會誤以為是自己的能力使然,或相反,對自己的能力產生嚴重懷疑,進而陷入隨機強化的心理陷阱。
隨機重倉是一種具有破壞性的心理現象,在交易者中非常普遍。這種現象會讓交易者對自身能力產生誤解,模糊判斷,導致過度自信,或是極度缺乏自信。問題在於,新手可能會誤以為自己找到了輕鬆盈利的方法,而老手則可能開始懷疑自己的技能、交易計劃,甚至對整個交易知識體系產生動搖。
一個我經常犯的錯誤例子:
假設我一天的交易以在 $TIA 上獲得巨大收益開局。這種情況可以發生在任何資產上,但通常來說,如果一開始有大的盈利,我就會變得過於自信,更容易開始在沒有明確交易邏輯的情況下頻繁操作。
我的想法是這樣的:「反正我已經賺了很多,現在可以冒更大的風險。就算虧損也沒關係,因為我現在是在用‘白賺的錢’下注。」
你能看出這種思維的漏洞嗎?
隨機強化讓交易者忽視市場的隨機性,誤以為短期的成功完全是自己的能力所致,導致在缺乏嚴謹策略的情況下做出更多高風險決策。這種心態會導致:
無視市場風險,頻繁交易。
高估自己的技能,忽視潛在的警示訊號。
在市場轉變時遭遇重大損失。
2)錯失恐懼症(FOMO)
每個人都對 FOMO 很熟悉。社交媒體、新聞以及從眾心理讓我們迷戀於 「只要立刻行動就能賺大錢」 的想法,這正是恐慌性交易的開端。因為 FOMO 而交易會排除理性和合理性。
坦白說,我幾乎每天都會在 Crypto Twitter(CT)上感受到這種情緒。總有某個 Token 可能要 「飛向月球」。
有位讀者曾給我寫信說:
「我從 2019 年開始就沒度過假,因為我覺得一旦離開一週,市場就會在我不在的時候暴漲。我相信很多人也有類似的感受,因 FOMO 而無法全身心享受生活。」
這聽起來很悲哀,但我能理解。尤其是在我未完全投入市場的時候,或者在熊市平倉期間,這種感覺尤為強烈。
如果你在漲綠的日子裡感受到 FOMO…… 那到了跌紅的日子時,你可能已經彈藥不足。 如果非要 FOMO,選個跌紅的日子吧。
3)報復性交易(Revenge Trading)
這種交易方式對交易者的財務狀況非常不利,往往會加劇虧損。
假設你這一週交易順利,賺取了穩定的收益。然而,在週末,你突然虧掉了所有的利潤,甚至更多。
接下來的反應是一種 「報復心理」。
報復的物件是市場本身。於是你試圖儘快彌補虧損,瘋狂地交易垃圾幣,往往犯下一些不可原諒的錯誤。
我將報復性交易定義為:在一筆交易中虧損後,試圖通過多筆低品質的交易來挽回損失。
建議:
優先品質,不要急於求成。尋找好的交易機會需要時間,不要因為情緒驅動而倉促操作。
暫停交易,重新評估策略。在遭受虧損後,停下來反思問題所在。分析自己的交易,找出錯誤的地方,這能幫助你避免未來犯同樣的錯誤。像 CoinMarketMan 和 TradeStream 這樣的工具可以幫助你記錄和分析交易資料。
尋求幫助。如果你發現自己難以擺脫虧損和報復性交易的迴圈,可以考慮找一位導師或教練。他們可以提供寶貴的指導,幫助你制定更有效的交易策略。
4)賭博心理(Gambling Psychology)
首先,讓我們承認,我們所有人或多或少都有賭徒心理。
交易的本質是計劃、嚴格的紀律和不斷學習,但有些交易者卻將其視為賭博。擁有賭博心態的交易者通常不考慮建立一個合適的交易策略,而是隨心所欲,憑藉運氣交易。他們被贏得 「賭局」 的腎上腺素刺激所驅動,完全無視系統性操作。
這種賭博心理在新手交易者和一些渴望不勞而獲的專業交易者中都很常見。
賭博心理會讓交易者在沒有深思熟慮的情況下做出衝動決定,最終導致不可避免的虧損和情緒崩潰。
5)從眾心理(Herd Instinct)
從眾心理是心理學領域中的一個重要問題。在交易中,從眾心理往往基於對失敗的恐懼。因此,交易者常常依賴於群體決策,而不是進行全面的市場分析。這種依賴行為可能導致恐慌性交易、不合理的操作,並最終導致虧損。
要成為一名成功的交易者,始終需要關注自己的心理狀態。這條簡單的公式應該成為你交易旅程中的指路明燈:理性分析 > 從眾行為。
從眾心理的一個例子:
假設 Ansem 在推特上釋出了一條關於某個新幣的訊息。隨即,該 Token 的價格開始飆升。很快,其他加密領域的意見領袖也開始討論這個 Token。因為整個群體都湧入,你感到有安全感,於是跟隨大流。然而,如果你不夠警惕,很可能在最終被 「砸盤」 時承受損失。事實總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