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為 鏈上數據學堂 系列文章第 3 篇,共有 10 篇。帶您一步步認識鏈上數據分析,歡迎有興趣的讀者追蹤本系列文章。
(前情提要:鏈上數據學堂(一):你知道全市場的 BTC 平均成本是多少嗎? )
(背景補充:鏈上數據學堂(二):老是賺錢的 Hodlers 們,他們買 BTC 的成本是多少? )
TLDR
- 本篇文章將針對 Realized Profit 這個鏈上指標進行介紹
- Realized Profit 顯示市場每天獲利離場的量體
- 巨量的 Realized Profit 通常只會由低成本籌碼持有者造成
- 頂部通常伴隨著巨量的 Realized Profit
Realized Profit & Realized Loss 介紹
Realized Profit,中譯「已實現利潤」,是以每個 BTC「最後轉移時」的價格,與「前一次轉移時」的價格為依據,去計算每天有多少 BTC 進行獲利了結,將這些 BTC 獲利了結的利潤總量進行加總,就能得到每天的 Realized Profit。
當然,如果最後轉移時的價格,低於前一次轉移時的價格,則會被計為「Realized Loss(已實現虧損)」。
(Realized Profit & Realized Loss 圖表)
巨量的 Realized Profit 通常只會由低成本籌碼持有者造成
如下圖所示:由於高成本籌碼持有者,本身的利潤空間並不大,因此當他們進行出售時,能產生的 Realized Profit 並不多。
所以,當我們看到巨量的 Realized Profit 時,通常意味著有低成本籌碼在拋收 BTC。
(Realized Profit 計算示意圖)
頂部通常伴隨巨量的 Realized Profit
當大量的低成本籌碼持有者,都將手中的 BTC 進行拋售時,我們就會在圖表上看到聚集性的巨量已實現利潤。
此時,由於市場上剩餘的都是高成本接盤的參與者,市價與他們的成本價較為接近,一旦情緒稍微出現轉變,就更容易使他們恐慌拋售,造成價格連鎖下跌,形成頂部。
(頂部通常伴隨巨量 Realized Profit)
結語
以上就是鏈上數據學堂(三)的全部內容,有興趣更深入學習鏈上數據分析的讀者,記得務必追蹤本系列文章!
如果想看到更多關於鏈上數據的分析、教學內容,也歡迎追蹤我的推特(X)帳號!
希望本文有幫助到你,感謝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