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金融科技發展與創新實驗條例》及相關子法陸續出爐,主管機關金管會已開始接受業者的諮詢及申請,許多區塊鏈業者摩拳擦掌,信誓旦旦地要加入這個來自政府送來的「鼓勵創新」的禮盒。這場台灣金融史上首見的金融監理沙盒,預計將於今年9月公布首波名單,名單中有哪些業者哪些項目令人期待,因為這將是台灣不僅僅是Fintech,更是區塊鏈、加密貨幣圈落地的風向球之一。
這篇專欄是系列第二篇,本篇寫在沙盒名單公佈之前,分析現行沙盒的申請概況,並整理最新的公布的輔導辦法主軸,進而解讀這場台灣史上絕無僅有的金融盛宴。
申請熱度解讀
如果沒有/或極少數人要進沙盒,那麼這個制度註定是要失敗的。因此讓我們先看到金管會最近公布的申請情況:
圖片來源:https://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80824000363-260205
目前正式遞件的業者有兩件,令人驚喜的是,兩家業者均非金融業,看來與我之前的預估有落差,非既有金融業的新創業者似乎仍有參與意願。其中申請的證券期貨業務,我預估可能是有關加密貨幣的期貨交易所的項目。
而輔導案件中,接近可遞件的案件數高達19件,其中金融業與非金融業者比重約1:2。看到這,感覺整體申請的狀況很熱絡,當初對於進入沙盒門檻過高的顧慮似乎不存在,不過金管會主委顧立雄近日表示:
對於金融機構提出的創新業務,金管會將同步提「試辦」及「進沙盒」兩種方案,由跨機關組成的審查委員共同審查。並表示不排除邀請申請的金融業者或非金融業者到審查委員會表示意見。
這段話是什麼意思?這裡進一步解釋,其實金融業裡原本就有所謂的試辦機制,例如:台北富邦銀行9月獲准在自家銀行內試推其採用區塊鏈技術的電子錢包
試辦機制針對法令合規爭議較低、不涉及法規調整的金融科技創新項目。相較於進沙盒,試辦的好處在於:
- 沒有先後排他性:同樣的項目,不同業者均能申請。而金融監理沙盒,同樣的項目只能由一家業者得標,對於其他相同項目而言的業者具有排他性。
- 在自律規範、風險控管、實驗人數及曝險金額上,試辦的要求會比沙盒更寬,正式推出服務的速度也可能更快。
所以這19件申請沙盒的數字可能高估,其中7家金融業者,經邀請到沙盒審議委員會中,委員一定會確認業者真正的需求是進沙盒實驗或試辦,經評估後預估將有部分業者捨棄沙盒轉向試辦。
整理來說申請沙盒的狀況比我預想中來得好,其中區塊鏈項目佔的比重如何?從目前公開的資料不得而知,但就我所知,至少有兩家台灣的金融業者,有準備申請有關金融創新的區塊鏈項目,讓我們拭目以待九月的名單。
進入沙盒後怎麼辦?新辦法公告
過去幾個月,業者對於進沙盒後,與政府合作模式存有疑慮,尤其是始終缺乏具體協助辦法,金管會只有在條例釋疑中提到:申請人對於所規劃實驗有提供諮詢輔導機制,但並未公開任何輔導機制的指引,顯得被動。
業者的心急總算得到回應,金管會於今年7月初總算公布了相關輔導及協助辦法,至少讓後續進沙盒後,有了協作的依歸供依循。
金融科技發展之輔導及協助辦法
第 二 條 為提供金融科技發展之友善環境,鼓勵運用科技創新金融商品及服務,主管機關得採取下列措施:
一、調適金融法令規定,以利金融創新。
二、設置或輔導設置金融科技發展之實體聚落,提供金融科技創新研發環境。
三、協助提供金融科技創新創業所需資金之管道。
四、鼓勵運用創新科技提供金融服務之公司、團體及個人與金融業策略合作。
五、鼓勵金融業運用金融科技轉型發展。
六、強化金融科技基礎設施及技術應用之資訊安全。
七、整合政府、產業、學研機構之資源,鼓勵投入金融科技人才培育。
八、辦理國際金融科技交流活動。
九、推廣金融科技知識普及。
十、其他有關金融科技發展事項。
還有業者關心的:
第 三 條 除前條規定外,對於運用創新科技提供金融服務之金融機構、公司、團體及個人(以下簡稱金融科技創新者),主管機關依本條例第二條第二項規定設立之專責單位得採取下列措施:
一、提供金融法規諮詢。
二、輔導創新科技或經營模式之研發。
三、協助評估申請金融科技創新實驗(以下簡稱創新實驗)之必要性。
四、協助輔導創新實驗申請案之相關準備。
五、不同發展階段之育成服務。
六、其他輔導事項。
幾個重點項目提醒各位業者注意:
- 未來將有兩個責任機關,金管會本身及依法設立的專責機構,分別職司不同輔導、協助之責。
- 申請階段:對於申請的必要性及準備申請資料,可以請求個別諮詢輔導服務,且經主管機關評估無申請之必要者,可要求主管機關提出書面意見文件。
- 進入沙盒期間:設有法定育成的義務,但育成內容、如何分階段輔導,不同業別有無差異,仍須邊走邊看。不過預期未來會找專業法人或團體作為這個業務的執行機構。
- 法令調整面:本辦法第四條提到,主管機關為順應國內外科技發展實務及趨勢,得調適相關金融法令規定,以利金融商品進入市場。但注意主管機關仍握有裁量權,相關業者有無積極請求之權利,仍須個案觀察。
老實說我之前對於台灣的沙盒是悲觀的,因為他的潛在問題很多,尤其是針對區塊鏈的新創業者,有諸多不利的因素,就舉一個最大的問題:進沙盒的前提是受到金融法規的監理,但在台灣加密貨幣的監理制度尚未建立、既有法規是否適用都有爭議的情況下,這個前提似乎不存在,好像也沒有進沙盒的必要。
雖然區塊鏈只是Fintech的一環,但目前看來,沙盒的進程還算順利,民間業者對於政府的政策也有所回應,這是好事情,也希望繼續順利推展下去。
作為區塊鏈、政府監理的風向球,進入沙盒的新創當然很重要,但我真正關心的、對於台灣區塊鏈產業發展更重要的,其實是區塊鏈於金融界落地的狀況。因此,那些不必或不能進入沙盒的更多新創業者,他們的心聲、他們的困難也是需要被同等注意的,進入沙盒與否絕非唯一的考慮因素。
?相關報導?
【動區專欄】台灣金融監理沙盒「開啟」 – 區塊鏈新創申請評估與建議(上)
監管大突破,美國法官作出「ICO屬於證券法管轄範圍」之裁決
《BlockTempo動區動趨》LINE官方號開通囉~立即加入獲得第一手區塊鏈、加密貨幣新聞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