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劍橋大學天文學研究所(Institute of Astronomy)的 Nikku Madhusudhan 教授帶領研究團隊,在距離地球 124 光年的系外行星 K2-18b 的大氣中探測到兩種關鍵化學氣體 —— 二甲基硫(DMS)和二甲基二硫(DMDS),這一發現被認為是迄今為止太陽系外存在生命的最有力證據。
(前情提要:美生技公司「復活」滅絕1.2萬年的恐狼:提取化石DNA,3年內有望培育猛瑪象)
(背景補充:日本開發出「核廢料電池」!可再利用貧鈾發電,且0%二氧化碳排放)
據《CNN》報導,英國劍橋大學天文學研究所(Institute of Astronomy)的尼庫·馬都蘇漢(Nikku Madhusudhan)教授帶領的研究團隊,在距離地球 124 光年的系外行星 K2-18b 的大氣中探測到兩種關鍵化學氣體:二甲基硫(DMS)和二甲基二硫(DMDS)。
這一發現被認為是迄今為止太陽系外存在生命的最有力證據,引發全球科學界的高度關注。馬都蘇漢教授對此也表示:
這是尋找太陽系外生命的一個轉型時刻。
我們的數據顯示,K2-18b 可能是一顆充滿生機的行星,擁有氫氣主導的大氣和廣闊的海洋。這一發現將徹底改變我們對系外行星生命潛力的理解,標誌著觀察性天體生物學時代的開啟。
為何這一發現指向外星生命?
報導指出,DMS 和 DMDS 這兩種氣體在地球上主要由微生物(如浮游植物和藻類)產生,因此它們的存在被視為潛在的「生物標誌」(biosignature)。K2-18b 位於其母恆星的「適居帶」(habitable zone),這一區域的溫度條件允許液態水存在,而液態水則是生命存在的重要前提。
此外,先前研究已在 K2-18b 的大氣中檢測到甲烷和二氧化碳,這些碳基分子的存在進一步支持了該行星可能具備支持生命的化學環境的猜想。馬都蘇漢教授認為,綜合目前的觀測數據,K2-18b 很可能是一顆擁有氫氣海洋的行星,其環境可能孕育了簡單的微生物生命。
值得一提的是,這一突破性發現得益於美國 NASA 的詹姆斯·韋伯太空望遠鏡(James Webb Space Telescope)。該望遠鏡搭載的近紅外光譜儀(Near-Infrared Spectrograph)能夠精確分析遙遠行星大氣的化學成分。當 K2-18b 從其母恆星前方經過時(即「凌星」現象),恆星光線穿透行星大氣,產生獨特的光譜「指紋」,從而揭示大氣中存在 DMS 和 DMDS 等分子。
科學界對該發現保持謹慎
儘管這一發現令人振奮,但科學界仍保持謹慎態度。例如,美國德州西南研究院(Southwest Research Institute)行星科學部首席科學家克里斯托弗·格萊恩(Christopher Glein)就表示:
K2-18b 的數據為我們提供了一個引人入勝的世界,但我們必須非常小心,確保數據的可靠性,並排除這些氣體由非生物過程(如火山活動或化學反應)產生的可能性。
同時,馬都蘇漢的團隊也表示將利用韋伯太空望遠鏡進行更多觀測,以精確測定 K2-18b 大氣中的 DMS 和 DMDS 濃度,並尋找其他潛在的生物標誌氣體。此外,該團隊也已經鎖定其他位於適居帶的系外行星,並計劃對這些候選行星開展類似研究,以擴大對太陽系外生命潛力的探索。馬都蘇漢樂觀表示:
我們有信心在一到兩年內確認這些氣體的來源,這將是天體生物學的重大里程碑。
K2-18b 是什麼?
K2-18b 於 2015 年被開普勒太空望遠鏡(Kepler Space Telescope)首次發現,並被確認為一顆位於適居帶的系外行星。該行星環繞一顆紅矮星(red dwarf star)運行,這顆恆星比太陽小且溫度較低,因此 K2-18b 的適居帶比太陽系更靠近其母恆星。
K2-18b 的質量約為地球的 8.6 倍,直徑約為地球的 2.6 倍。科學家推測,這顆行星可能是一顆「氫海洋行星」(hycean planet),擁有富含氫氣的大氣和液態水海洋。這種獨特的環境也可能為某些形式的微生物生命提供了生存條件,使 K2-18b 成為探索外星生命潛力的理想目標之一。
📍相關報導📍
CZ出獄後在幹嘛?訪談自爆:搞教育平台Giggle Academy,投資AI、生物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