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臺北醫學大學附屬醫院的官方新聞稿表示,已正式將轉診病歷區塊鏈上線。在名為「分級醫療暨區塊鏈啟動儀式」現場,北醫希望和大家傳達,區塊鏈比想像得更貼近生活:病歷共享、區域共照、醫病共好。
北醫正式在8月30日啟動「健康醫療區塊鏈平台」,推出「智鏈護照」,提升轉診時的文書處理問題。新聞稿表示,民眾可於24小時內取得完整病歷摘要、檢查影像等就醫資訊,並授權給其他醫院及診所瀏覽,轉診無須再特別申請病歷,大幅提升醫療體系中的精確性及便利性。北醫的目標,將朝向以病人為中心來發揮效益。
病患在申請智鏈護照後,可以透過官方推出的APP登入個人私鑰,取得自身在北醫的完整病例資訊。此舉可幫助病人在小診所和大醫院之間求診時,病歷更加透明且快速化。區塊鏈科技幫助整體醫療關照體系更加完善,落實「大病看醫院,小病看診所」的分級醫療制度。對於病患的隱私上,北醫也設計了三道的驗證手續,防範病歷資料遭受盜用。
院方表示,區塊鏈的特點,可以讓病歷在醫院、診所的不同節點上傳,降低中心化儲存遭攻擊的缺點。不可篡改的優勢,也將記錄每一筆對於病歷的修改。
院長陳瑞杰表示:
「病歷資料上傳前均經加密演算,在網路上以加密後之病歷索引存查,使用前再予解密,更能保有病患的隱私及記錄的安全。更重要的是,病患跨院就診無需經歷繁複的資料申請,並可經「智能合約」分享就醫記錄及對象,達到「病人自主」與「病人賦權」的理想。」
他進一步強調:「區塊鏈是醫療資料應用的未來。」
醫療區塊鏈應用
事實上,除了病患、醫療體系關心病例上鏈問題外,保險公司也對這項區塊鏈應用相當的關注。在經過病患的授權後,保險公司所取得的病歷資料將更具正確性,區塊鏈科技降低了保險公司向醫院求證的成本。(當然,病歷寫入區塊鏈過程的真偽性,仍需要進一步地探討解決。)
據動區報導,六月時,由阿里巴巴馬雲、騰訊馬化騰和平安保險馬明哲所共同創立的網際網絡保險公司「眾安保險」,宣布與100家醫院合作,推動採用區塊鏈技術,欲在高度安全的情況下,處理患者的數據與財務信息。
在德國,Camelot顧問集團開發了一種利用區塊鏈科技的醫療數據管理解決方案,所有數據交易都加密並存儲在鏈上,並直接在通過授權的參與者之間進行交易。在美國,生命科學研究市場Scientist.com發布了一個新的區塊鏈平台,旨在追蹤和確保藥物數據。
而與我們同屬亞洲的韓國,當地生技企業Macrogen與當地科技公司Bigster正在開發一個醫療大數據生態系統,該系統兼具安全、私人存儲、和大量基因組和個人信息的傳輸。
儘管目前北醫所釋出的平台仍有許多限制,如系統只限於病患在北醫的病歷資料,且過去在小型醫療診所的病例也無法彙整至智鏈護照上。然而,北醫所走出的第一步,不論對於台灣醫療界、病患、區塊鏈產業,都是重要的里程碑。
台灣醫療界的優勢與醫療區塊鏈的潛力
台灣的醫院,已有12家通過全球醫療公認可度最高的 JCI(Joint Commission International)國際醫院評鑑,台灣的醫療技術已經達到世界級水準。 在Ranking Web of Hospitals中,世界前30名的醫院也佔了三席。台灣的醫療水平世界知名是不可否認。
據衛生署,目前全國496家醫院中,已有超過400家醫院實施電子病歷並提供電子病歷跨院交換,佔全部健保特約醫院家數8成以上。另基層醫療約有2,000家診所、152家衛生所可跨院調閱電子病歷,同時搭配健保雲端藥歷與健康存摺,提供民眾完整之個人健康資訊。
而就國際的層面,區塊鏈的應用在目前的基礎之上,應用區塊鏈與智能合約保護病患隱私,免除調閱資料的繁瑣,盡早建立更完善、龐大的資料庫在未來也將有益於醫療人工智能的發展。
罕病資料共享或器官捐贈受者苦無器官等等問題或許也能試著透過區塊鏈嘗試解決,也可能可以解決非法器官移植的問題。科技若能克服了隱私與法律的限制,透過區塊鏈建立起龐大的資源共享系統,將能更大的造福到人類。
?相關報導?
【深度應用介紹】區塊鏈讓17世紀的優質保險概念「互相保險」——回到未來
【醫療保險】騰訊和阿里巴巴持股的保險巨頭「眾安」正與100家醫院合作,使用區塊鏈技術革新醫療保險業
《BlockTempo動區動趨》LINE官方號開通囉~立即加入獲得第一手區塊鏈、加密貨幣新聞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