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虛擬貨幣詐騙猖獗,詐騙手法更是日新月異,如今又出現「到府幣商」,成為 2024 年的打詐新重點,為此,金管會與刑事局開始聯手偵防,金管會已確定將個人幣商納管,超過 3 筆以上的虛擬貨幣交易,就必須進行法遵聲明、反洗錢及稅金的申報。
(前情提要:命理師假扮幣商!招集「高齡車手團」專幫詐騙洗錢,加總超過300歲)
(背景補充:疑詐騙!藝人伍思凱投「直銷型」加密貨幣!日賺25萬台幣,業績達標獲頒賓士)
據聯合報報導,在台灣,數位貨幣相關犯罪案件已占刑事局所有詐欺案件量的 10% 以上,而隨著刑事局與金管會、銀行業在 2023 年積極防堵資金從銀行體系透過匯款轉出,犯罪組織開始轉向「到府服務」。
刑事局在農曆年前出具的最新統計指出,在 2023 年,全年受害人通報總詐騙金額為 88.78 億,較 2022 年 73 億持續增加,但去年警方、銀行合作的全年阻詐金額達到 89.89 億元,是 2022 年全年阻詐金額 42 億的 2 倍以上,這顯示銀行端的匯款金流防堵已達高峰。
到府幣商湧現
隨著銀行端匯款金流防堵力道不斷加大,詐騙集團開始設法另闢途徑,轉為提供「到府服務」,到府服務主要分成二種類型,一種是「到府收錢」,另一種則是「到府幣商」。
其中,「到府幣商」是個人幣商會直接到受害者家中,為受害者下載專門 App,把現金轉為穩定幣等虛擬貨幣,再買賣股票、其他數位貨幣等,接著把受害人資金一步步匯出。
據悉,有專門的工程師特別為詐騙集團寫 App ,起初,詐騙集團會以蠅頭小利,讓投資人誤以為投資短期內就獲利,等到投資人越投越多,車手再一次大額匯出所有的資金。
目前,刑事局在查緝虛擬貨幣相關詐欺犯罪最大的困境之一,就是車手以現金與幣商進行場外交易,製造金流斷點,阻斷追索金流流向詐團的查緝,最常見手法為車手把現金轉給幣商,再轉成比特幣等虛擬貨幣,然後轉給詐騙集團。
金管會將個人幣商納管
對此,金管會和刑事警察局已開始聯手偵防,其中,金管會已確定將個人幣商納管,日前已有規定出爐,凡是個人幣商所經手的數位虛擬貨幣交易案,只要超過 3 筆以上,就必須進行法遵聲明、反洗錢及稅金的申報,這意味著不是只有具公司法人身份的幣商才要申報,個人幣商也將一併納管。
金管會曾在去年 6 月指出,據虛擬通貨平台洗防辦法,個人幣商已納管金管會,只要從事虛擬通貨的自然人,除了要遵循《商業登記法》、《稅籍登記規則》,還要遵循《洗錢防制法》,而洗錢防制法主管機關則為法務部。
延伸閱讀:金管會:個人幣商「沒登記就是違法」!須商業登記、稅籍登記、符合洗錢防制法
📍相關報導📍
保護好錢包!虛擬貨幣七大詐騙手法盤點:網路釣魚、龐氏騙局、假交易所…如何防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