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實際投入針對三個儲備貨幣國家(荷蘭、英國及美國)的研究後,才發現其中的全局規律超出我的預期;在所有帝國興衰起伏的背後,似乎被一個巨大的週期支配著,這是我以前從未意識到的。在這個美國作為全球霸權的新世界下,已經過去 75 年了,世界格局正依循著背後的「大循環」發生根本的變動……
本文源自全球最大避險基金橋水基金創辦人—— Ray Dalio(雷.達里歐)的 Linkedin 發文《Chapter 1: The Big Picture in a Tiny Nutshell》。延續其年初撰文世界秩序結構正在重新洗牌、世界大戰前兆風險令人擔憂中表達對武漢肺炎(COVID-19)衝擊全球經濟和美元體系無限QE的擔憂與深入分析,達里歐這次進一步列舉了世界歷史上值得借鑑的橋段與現今對比,並分析了各大超級帝國與王朝最終走向滅亡的過程,及其經濟市場的變動狀況;在本篇,達里歐透過講述支配所有經濟變動的「週期原型」,來解釋歷史中帝國霸權興衰背後的本質「因果關係」。閱讀完本篇後,或能多少搞懂現在美國正在發生的經濟變動,究竟代表者什麼?
以下為 Ray Dalio 的完整撰文:
我這次的主要任務是弄清世界經濟如何運轉,並從中獲得永恆的通用原則。
對我來說,
這不僅是我的熱情也是對世界必要的貢獻。
一、前言
接下來的篇章,我想以我的看法為大家解釋歷史上強大帝國們興衰背後的本質因果關係。
前情提要:橋水避險基金達里歐:世界秩序結構正在重新洗牌、世界大戰前兆風險令人擔憂
以下是我與橋水團隊研究歷史中三個儲備貨幣國家:荷蘭、英國及美國,和其他六個強勢國家:德、法、俄、印度、日本和中國過去500年的帝國史,其中更特別去觀察中國從唐代以來的朝代更迭規律,綜合以上之動因解析其中精華。
除了財富和權力的轉移以外,我們還看到了科技、文化和藝術等日常生活方面的重大變革。上述的單一個案研究將會放在第二部分中在作詳細闡述。
當我們在實際歷史事件和背後的運作原型(archetype)中反覆切換研析時,我們見證了一個個的真實案例是如何清晰佐證這背後的原型概念,以及我們團隊歸結出的原型概念又是如何清晰闡述並解釋這些實際歷史事件的因果關係。
如同我在第一章所提到的,我這次的主要任務是弄清世界經濟如何運轉,並從中獲得永恆的通用性原則。
對我來說,這不僅是我的熱情也是對世界必要的貢獻。
不過,在等到我實際投入研究時,才發現其中的宏景規律超出我的預期,在所有強大帝國興衰起伏的背後,似乎被一個巨大的週期支配著,這是我以前從未意識到的。
延伸閱讀:狂想|倫敦金匠到央行數位貨幣,彭博社撰文描繪「告別銀行」後,由加密貨幣帶領人民新的十年
延伸閱讀:末日博士魯比尼警告:觸發三條件,將引發全球經濟大蕭條;比特幣能倖免嗎?
事先聲明:除了我過去50年來全球投資經驗以外,如果沒有各方強力的協助、加上我過去一年半的辛苦鑽研與我團隊大量地閱讀史料與研究,我也無法向讀者們成功展示出這樣宏大的意象(picture)。
雖然以下都是我的獨立觀點,不能保證全是對的。
不過,我非常肯定大部分是正確的,而且我知道我這次所學對我來說至關重要,這些從歷史事件中歸納出的原型讓我在未來能具有預判力,預知在我人生中從未發生過,但已在歷史長河中不斷發生的場景。我的目標是把這些複雜的週期關係,盡量清楚明白地表達給讀者你。
二、研究對象
這次研究中的「強國」,不一定是生活水準最好的國家。有兩個原因:
- 第一,儘管財富和權力是大多數人一生所追求的,然有些人及他們的國家並不這樣認為,也不會想為之奮鬥。例如,有些人認為擁有和平與充實的人生,比財富、權力更重要,他們不會拚命去賺取錢財名聲,因此不納入本次研究。
- 第二,研究群體不包括我所謂的 「精品國家」(boutique countries),例如瑞士和新加坡。這些國家的財富和生活水準雖然高,但經濟規模不足以成為大國。
延伸閱讀:橋水基金Ray Dalio:川普的「零利率政策」意味著什麼?
延伸閱讀:趁亂挑戰美元霸權?中國央行宣布「數位人民幣 DCEP」完工。下一階段起草法規立案、金融機構監管交涉
三、財富與權力從何而來
讓我們先從整體來看:在遍歷歷史記載後,會發現各式各樣的聚落(例如,部落、王國、國家)要麼自己創造,要麼從他人身上獲得財富和權力。當某一聚落比其他組織積攢更多時,他們成為了世界的主導力量,也就構成了所謂當時的世界秩序。
而一旦他們失去那種權力與財富時(就像過去每個帝國傾覆一樣),財富、權力以及世界秩序就會發生震盪,並且對經濟、市場和生活各方各面鑄成巨大影響。在本文中,我們將研究多種勢力如何共同造就這個週期的跌宕,規律性地靠帝國的財富和力量先崛起,保持,然後衰退。
隨著人類文明的進步與發展,生產力驅動了世界總財富、權力和生活水準隨著時間不斷提升。這樣的上升趨勢背後,來自於社會中人類學習的收穫總是大於損失;儘管由於教育、工作能力、科技發展程度等的差異,會產生不一樣的增長速度。
理解了這些你便會曉得,學習能力和生產力發展是不斷在革新進步的,所以以上兩者並不是導致權力財富結構發生重大轉變的原因。
財富和權力的變動震盪是由多種因素共同導致的,其中我一共確立了 17 種影響因素,不過最重要的其實是「貨幣」和「信貸週期」這兩項。
這些強大的力量通常會週期性的依序發生,並相互增援、串連形成一個巨大的起伏週期,這樣的大週期也確實在歷史中反覆發生。
於是這個龐大的原型週期(archetypical cycle)控制著所有帝國的興衰,影響著所有層面,包括它們的貨幣和市場。
與筆者在《橋水基金應對大債務危機的原則》中描述的債務週期原型(archetypical debt cycle)一樣,該原型週期是種我們可以與其他債務個案進行比較的典型債務週期,當然也包括我們現在所處的債務週期階段。
有了這些認知後,我們便可以試著透過縫隙盼測未來。
當我還在撰稿的當下,全世界都見證了所有 17 種力量都在發揮影響力,最重要的是債務週期,貧富差距週期以及全球地緣政治週期。
正如在上篇文章中提到的,我們(美國)最近處於因新冠肺炎引起的經濟動盪時期,聯準會將利率降至 0%,國家同時背負了大量債務。
這導致大量政府債務的產生,各國央行正在增印貨幣(to monetize),同時國家之間存在巨大的政治和價值意識差距,而且東方的新興大國(中國)又正在挑戰當前的世界霸權,也就是美國。
延伸閱讀:富爸爸作者羅伯特清崎:無限QE美元貶值還想存錢?投資一點「比特幣」和黃金吧
延伸閱讀:經濟危機初現|美國「首家因新冠肺炎」衝擊倒閉的銀行出現!但比特幣也別高興得太早
雖然這種情形在我這一代人的生活中尚未發生過,但它確實發生過許多次了,最近一次發生在1930-45 年期間。
本篇的主旨便是要向讀者大眾說明,我相信我們現在所經歷的就是原型週期中財富和權力的震盪階段,並且隨著震盪的持續推展,我們將見證世界秩序結構的深刻變化會帶給全球國家什麼樣的影響。
全球財富與權力分佈的轉移往往容易被忽略,其原因在於雖然轉移過程快速,但它並不會猛然出現,如此顯而易見卻又被世人忽略的事情令我們相當震驚。
因為多數人沒有注意到這樣的週期規律,也因此無法準確定位我們現在的處境。因次本文也將會概述我如何看待帝國興衰及其市場運作背後的週期機制。
延伸閱讀:長篇故事|假如金融大鱷索羅斯要摧毀「比特幣」,他會怎麼做?
四、為了看清歷史全貌,不要與細節糾纏
如果我把這次研究叫做「人類社會變遷史」,那我就無法專注在精確呈現每一個事件細節。請讀者理解,並嘗試用宏觀地去看待它。
為了清楚看到不同階段之間的變遷,我們就得捨棄鑽究龐雜的細節。當然,在遇到事關重大的事件時,還是會切換至微觀視角,呈現出完整細節。
舉例來說,我就曾經糾結在到底要多細緻的區分國家、王國、民族、部族、帝國和王朝間的區別。
在現代幾乎都是所謂主權國家,但其實我們熟悉的主權國家概念是直到歐洲 30 年戰爭後的 17 世紀才出現的,在此之前沒有現代主權國家,只有王國、帝國。不過直到現在,仍有王國體制的存在,並且容易與主權國家混淆,或甚至兩者兼備。
大致上,我們可以說王國的規模最小、國家其次、帝國最大(勢力可擴散至王國或國家領土之外),彼此間的界線是模糊的。像是大英帝國一開始是王國體制,後來逐漸演變成國家,最後成為疆界廣泛擴張到英格蘭以外的帝國。
除此之外,每種類型的政治實體(例如國家、王國、部落、帝國)會以不同方式控制人民。在某些案例下,帝國指被強權殖民的地區;有時指那些遭威脅和利誘被統治力量間接控制的地區。
大英帝國大體上是採擴張實際殖民領地的方式,而美國則利用「胡羅蔔加大棒」的隱性策略暗中操控其他國家,這可能不完全正確,但在撰文當下,美國總共在 70 個國家設有軍事基地,所以也很難不稱其為「美利堅帝國」。
總之,你應該明白我想表達的了,追尋每個細節反而會成為望遠鏡鏡鏡頭前的龐然大物,阻礙我傳達其中最核心的訊息。
且也請你理解為何我把所有以下將提及的政治實體,都概括統稱為國家。
延伸閱讀:比特幣可能成為「避險資產」嗎?從70 年代美國「拋棄黃金」的歷史探討
延伸閱讀:泡沫?經濟危機?原來是道德故事|歷史上,從來就沒有真正的「鬱金香狂熱 Tulip Fever」
五、歷史演進與週期循環
如上頭所述,人類社會長久以來的進步,來自於我們不斷將事情越做越好,也就是提高生產力。
長期來看,藉由學習提高生產力是最重要的力量;儘管從短期來看,圍繞這一上升趨勢的經濟週期波動最為重要,卻無法改變長期趨勢。
下圖顯示了過去 500 年全球人均產值(估算的實際GDP)的變化,也可說明這點。
– 表一:全球人均實質 GDP (2017 USD, In) –
從這種自上而下的全局視角,我們看到了早期全球人均產出成長十分緩慢,直到 1800 年左右增長曲線斜率驟升,反應出生產力快速提升。
1800 年的變動要歸功於普遍教育水準提升。背後是由許多因素導致,最早可追溯至 15 世紀中葉歐洲印刷機的發明(中國在更早以前就發明了),書本產量增加幫更多人提升知識和教育水平,並為文藝復興、科學革命、啟蒙運動和英國第一次工業革命打下基礎。
教育普及也讓社會從農業經濟轉向工業經濟。在農業經濟中,農民的土地必須與君主、貴族跟教會共同擁有,於是農業土地成為這些上層階級權力財富的主要來源;而在工業經濟中,資本家創造並擁有工業產品的生產材料與工具,並與政府共同維護這套牟利系統與制度,從中取得權力與財富。
換言之,自從工業革命帶來變動後,社會就一直在這套資本體係中運作;在這種體制中,財富和權力來自教育、創新能力和資本主義的結合,並由政府和把持資本與教育資源的人聯合主導世界。
儘管資本主義過去曾被共產主義(以前的嘗試均告失敗)和社會主義(人們正辯論這種結合財富和機會分配的機制之優缺)挑戰。
但一直以來的成功公式都是,先由知識份子提出創新,隨後將其轉化為生產,最後由資本主義制度和與其共生的政府體系共同主導利益分配。
延伸閱讀:比特幣是不是避險資產?若出現流動性危機,避險資產也無法成為避風港
但生產率趨勢線穩定上升的背後,卻是動盪起伏的經濟景況,包含繁榮和蕭條,也經歷過革命與戰事。但這些動盪階段,相對於長期的演變趨勢仍顯得微弱,因此只在圖表僅呈現微若的振動。
對於身為親身經歷的我們來說來說似乎很劇烈,不過僅因為我們的人生不過滄海一粟罷了。
舉 1929-1945 年的經濟大蕭條和戰爭時期為例。對當時的人們而言,這 17 年既漫長且動盪不斷。
下面的<表二>擷取表一折線圖中這 17 年間景況經濟景況。
如你所見,大蕭條期間人均 GDP 先是下降了約 10%,隨後又得到復甦;同時美國股市跌了 85%。大蕭條後緊接著二戰,軍用品的產量因此提升。
因此就算這階段的人均 GDP 得到提升,也不該被視為「生產力高的時期」。
來到戰爭尾聲時,全球人均 GDP 大降了約 12%,主要導因於戰敗國的經濟崩潰。
– 表二: 1929 – 1945 年全球人均實質 GDP –
儘管上面的圖<表一>呈現出全世界(盡我們最大能力來衡量)的生產力狀況,卻沒有表達出國家間發生的財富和權力轉移。
以下<表三>顯示了過去 500 年間 11 個強勢大國的相對財富和國力。[1] 該表的衡量指數由八個指標計算而來,我稍後作介紹。即使這些數據因年代悠久未無法確保精確,但仍可以清楚表達出宏觀趨勢。
如表三所顯示地,幾乎所有大國都先後經歷崛起與衰退。「粗線」是四個主要大國:荷蘭、英國、美國和中國,以上國家掌握著歷史上最新的三種儲備貨幣。美國是掌握現在的第一大貨幣,在前面是英國,而荷蘭則更早。
我之所以加進中國,是因為他現在已經成長到世界「第二強大國家」,並且在1850 年以前大部分時間更是都身居強權地位。以下簡單解讀一下<表三>要表達的訊息:
– 表三:1500 – 2000 年全球 11 大國財富與權力相對指標 –
- 儘管中國國力在 19 世紀後急劇下降,但在此之前的幾個世紀一直處於統治地位(尤其貿易上始終超過歐洲);
- 荷蘭作為一個相對小的國家,17世紀卻成為世界上最強大的帝國;
- 英國遵循荷蘭模式,在19世紀達到攀升至世界巔峰;
- 最終,美國崛起快速超趕,目前保持世界強權已經有150 年,巔峰時期在二戰和戰後。如今,正被中國再次迎頭趕上
下張圖表則一路追溯至西元 600 年,包含表三的 500 年在內,總共11個國家,12 大型戰爭和長達 1000 多年的悠悠歷史。
此表中,我省略了戰爭時期的陰影標示,為大家減輕資訊龐雜度。
如下表所示,在 1500 年前,中國幾乎沒有一刻不是最強大的,期間阿拉伯的阿拔斯帝國、法國、蒙古、西班牙和鄂圖曼帝國也曾崛起。
– 表四:600 – 2000 年全球 11 大國財富與權力相對指標 –
六、細說國家財富與國力的衡量方式
我在<表三><表四>圖表中衡量各國財富和權力的相對指標,大致由八個指標平均而得。
他們是: 1.教育、2. 競爭力、3. 科技、4. 經濟產出、5. 貿易份額、6. 軍事實力、7. 金融中心實力和 8. 儲備貨幣。雖然還有其他細項衡量標準,但讓我們先聚焦在這八個關鍵因素。
我們以國家的國力巔峰年份設為基準零值,往前往後各拉 120 年觀察每種指標的變化。
下表顯示了八種衡量指標的平均值,但大部分權重位在最近的三個擁有儲備貨幣的國家(即美國、英國和荷蘭)[2]。
– 表五:財富與國力八大影響因素相對變化 –
以上的折線圖地清楚地講述大國們是如何崛起和衰弱的,等等我還會引入其他細項因素,但在此之前先讓我簡述一下本文的重點 —— 週期。
開始之前,值得注意的是所有這些指標從大國崛起到衰落都是呈圓弧下降,是因為這些指標因素總是相互影響。比如在教育、競爭力、經濟產出、貿易份額等方面的優劣,可合乎邏輯地促成其他方面的優劣;舉個例,受過高等教育的人們會創造出更具創新、競爭力和高產能的社會。
我稱呼這種國力呈圓弧型的週期性擺動為「大循環」(the Big Cycle)。
請特別留意圖表中這些因素起伏移動的的先後順序,因為它大致反應出大國興衰的歷程。
例如,教育水準一直是領先指標,而反應最慢的變動則是儲備貨幣地位的變化。這是因為高水準的教育會為多種領域帶來全面優勢,包括創造世界上的通用貨幣。
而儲備貨幣地位的變動會發生在週期之後,基於已成立的趨勢發出信號,且通用貨幣會在此後更持久的流通。
延伸閱讀:貨幣並非集體幻想,什麼支撐了「比特幣的價值」〈一〉為什麼美元有價值?
延伸閱讀:Telegram 敗訴|法官採信 SEC Howey Test結果,ICO代幣Gram遭判違反《證券法》
七、大循環
廣義而言,我們可把帝國的行興衰歷程分為三個階段:1 ) 崛起期,關鍵是獲得競爭者優勢;2)鼎盛期,國家持續保持實力,但正在為失去競爭優勢埋下伏筆;3) 衰退期,國家各領域的自我強化機制顯現衰退。
簡單來看,國家進入崛起期的特徵還包括:
- 堅強的實力的領導,是達到成功的基本要素,包括……
- 良好的教育,我指的不止包括教授知識和技能,還有……
- 堅強的品德、文明素養和職業道德。以上文化特色會透過學校和家庭教育傳承,並領導公民社會達成以下特徵:
- 腐敗風氣低落和有法治社會規範的意識與尊重
- 重要的是,人們能夠基於某種普遍共識團結一致。當國家公民富含知識、專業技能、美德、公民素養的人團結一致,便可創造出:
- 一個良好的資源分配體系,在這個體系中…
- 執政者擁有開放的全球性思維,這是國家能成功的最重要關鍵,這會讓國家…
- 在全球市場中取得強大競爭力,讓國家收益遠大於支出,創造…
- 大規模的收入增長,再讓收益接著投入…
- 對基礎設施、教育體制、研發等的投資,從中獲得
- 更高的生產效能。生產率的提升代表著財富水準與生產力的同步提升,當國家的生產效能夠高時,他們便有能力投資在:
- 新科技,這些新沿技術將具備商業或軍事價值。隨著這些國家憑藉以上因素增長競爭力,他們自然會….
- 佔據更多全球貿易的份額,為此國家必須建立:
- 強大的軍事能力,以保護其貿易路線,並藉此擴張對其他國家的影響力。因為經濟上的優勢,他們發展成……
- 世界的主要金融中心,能夠吸引和融通來自各地的資本:例如,在荷蘭帝國稱霸時期,阿姆斯特丹就是世界金融中心;大英帝國鼎盛時期,變成倫敦是金融中心;而紐約會成為金融重鎮也是因為美國作為現今世界霸主的原因。但中國也正在不斷發展他們的金融中心上海,這些不斷向世界擴展其金融貿易而創造出
- 強勁的股票、貨幣和信貸市場:自然而然,那些在貿易和資本流動中占主導地位的國家,他們的貨幣自然成為全球交易媒介和資產儲備的首選,從而發展為儲備貨幣。這也是為什麼,荷蘭帝國鼎盛時,荷蘭盾是全球儲備貨幣;換到大英帝國,全球儲備貨幣變英鎊。1944 年美元成為全球儲備貨幣時,美國即將贏得二戰,那時他們明顯在經濟、財政和軍事上都處於領先。某國貨幣可以作為儲備貨幣,自然能讓該國獲得更強大借貸和購買力。如上頭圖表所示,國家獲得或喪失全球儲備貨幣地位的時間點,遠遠晚於其他各項因素發生增強/衰退變化的時間。
大國們以上方面的相互支援、加強與改善,來實現帝國的崛起並維持實力。那些帝國霸權協調經濟、政治和軍事力量,打造出在國際中持續得利的「經濟-政治-軍事系統」來分配資源。
例如,荷蘭人創建了荷蘭東印度公司,英國人創建了英屬東印度公司,美國創建了軍工綜合體,中國永由中國國家資本主義。事實證明,這種經濟、政治和軍事的協調配合,對帝國的擴張是必不可少的。
不過,待帝國發展到鼎盛時期時,也正在為日後步入衰弱而埋下伏筆。具體來說,這些伏筆通常包括:
- 繁榮時期讓國民的收入增加,進而導致更昂貴的勞動力。這時跟薪資水平更低的國家相比(技能水平相差不多的情況下),競爭力自然下降。
- 這些成功國家的成長模式會被新興競爭者模仿,往往競爭者會獲得更大的成功,讓現今的霸主逐漸失去競爭優勢。例如,英荷競爭時期,英國造船廠工人的雇用成本低於荷蘭,所以英國會選擇聘請荷蘭建築師設計,從而生產出品質相當但成本更低的船隻。因為複製仿效一定比從頭發明還要來得快且成本低,在其他條件相同的情況下,新興大國傾向於利用快速複製,迎頭趕上前面的興盛帝國。
- 帝國內生來富裕的人民,自然會減少其工作量,從事更多休閒和生產力較低的活動;甚至極端情況下,他們變得頹廢且生產力低落。尤其是富家二代能毫無費力繼承上一代艱苦決絕得來的財富時,這年輕的一代往往更為脆弱,挑戰的承受也就相對低落了。隨著時間流逝,繁榮社會中的人們有那份閒情逸致奢華與休閒,並且變得越來越虛弱甚至貪婪不斷吹大泡沫,導致最後被重擊倒下。
- 最富裕與強大國家獲得全球儲備貨幣地位,由此獲得「過度借貸」的特權,以致一步步深陷國家債務深淵。雖然大量借貸能在短期內刺激國內的消費能力,同時以長遠來看,卻是削弱該國的經濟市場。也就是說,當借貸和支出強勁時,大國現在看似強大,事實上卻是在大大削弱他們的金融穩健度。
這種借貸模式透過讓國內民眾得以過度消費,並為軍事和戰爭發動提供資金,來增強基本國力以外的力量。過度借貸雖可維持一段時間甚至自我強化,因為如次能增加債權國的利息回報,從而加強該國儲備貨幣的地位。 - 但是當富強國家開始向發展中國家借錢,便是財富轉移的早期跡象之一。美國的人均收入在1980 年代時是中國的 40 倍,當時中國已經在買美國國債,因為美元是全球儲備貨幣;這就是發生財福轉譯的早期現象。同樣的,二戰時期英國跟比它窮的殖民地大量借貸;荷蘭在國力走像衰弱前也做過類似的事,直到當債權人不願持有開始拋售荷蘭盾時,荷蘭貨幣地位和經濟情況瞬間崩塌。美國也已經進行了大量借貸,並企圖藉由增發貨幣削減債務,儘管這尚未導致全球對美元和美債的需求減少。
- 當霸權國家擴張到一定程度,這時維護經濟體系的成本高於收益。虧損狀態下的強國將進一步重創其財政狀況,讓該國變得難以支撐和捍衛其經濟結構,如今的美國正是如此。
- 因經濟資源分配不均,經濟往上發展同時也擴大了貧富差距。那些擁有財富和權力的企業家或政府官員彼此相互照應,把持並維護著現下對他們有利的體制,普通人則遠遠落在後邊為其服務,直至貧富分化的不公讓普通人忍無可忍。如今的美國也是如此。
延伸閱讀:Fed 再釋出2.3兆美元救市,美股創1974年來最大週漲幅;加密貨幣市值跌破2千億美元
延伸閱讀:美國消費者信心指數來到 50 年來第四大月跌幅!疫情若無延緩跡象恐下探
衰落的敗筆總是潛伏在黃金時代,強大的國家會在各方面一落千丈的頹勢中逐漸式微。這種加速衰落是因為國家在國力衰退同時,能與之競爭的力量在上文所述的領域中快速發展與壯大。
- 當國家債台高築、央行失去掌控債務及刺激經濟的能力、經濟不景氣又導致更多債務和經濟問題時,國家不得不大量印鈔,使貨幣貶值。
- 當貧富差距擴大、社會價值觀分化、以及沈重的經濟壓力無法有效釋放(無論壓力源為何),富人和窮人之間就很容易引發衝突對立,且逐漸愈演愈烈。這通常會加劇政治極端主義,也就是左派(意圖重新分配財富的一方)和右派(希望財富繼續掌握在資本家手中的一方)的民粹主義。且不論是民主還是集權國家都有可能發生,比如在 1930年代,越來越多左派極端民粹主義者成為共產主義者,而右派則成為法西斯主義者。民粹主義者更傾向於專制、鬥爭,視權力甚過於法律。
- 當富人擔心財富會被奪走或者自己成為敵對目標時,他們就會把珍貴的資產轉移到自認為更安全的地方、其他資產類型或貨幣上。如果這種轉移沒被法律禁止,將會降低混亂發生國家的稅收和收入,導致該國經歷一個典型的「資產空心化」過程。縮水稅收更是惡化情況,從而讓局勢更加緊繃,政府同時又加大徵稅力度,迫使更多的富人移民,甚至其他更糟的情況。像是我們現在就見證到,很多富豪從稅收較高的州出走,因為他們不想面對當地龐大財政壓力和貧富差距。當資產空心化太嚴重時,政府會出手干涉—— 立法禁止資金再流失到新地方、其他資產類型或貨幣,那些想要明哲保身的人們便開始感到驚慌。
- 當這種毀滅性事件發生,便足以吞噬國家的生產力。經濟大餅的尺寸縮水後,人民為了如何分配萎縮中的資源而爭鬥;最後演變成敵對陣營的民粹主義領導人互相角力,希望長掌控局勢帶回秩序。這時便是民主制度受到極權體制最大的挑戰。這也是為什麼在 1920, 1930 年代,德國、日本、意大利和西班牙(以及其他小國)的民主都被集權的領導者取代,而主要的民主國家(美國、英國和法國)也有了些集權的成份存在。人們普遍認為在混亂時期,中央、專制的決策比基於民主辯論而出的決策更適當;因此,當暴力群眾鬥爭出現時,集權領導受出現與受支持並非沒有道理。
- 假如一個國家具備足夠強大的經濟、地緣政治和軍事力量去挑戰現有的主導力量,那麼這些相互競爭的大國之間就有許多潛在的衝突隱患。因為和平裁決此類爭端的體係並不存在,所以沖突總得通過一場硬碰硬的較量來解決。
- 當大國在外維持形象的成本大於其帶來的收入時,國家的經濟實力就被掏空了。與此同時,其他國家正在崛起,已經外強中乾的大國又不想把手中的利益拱手送人。這種狀態會使強撐著的大國在經濟和軍事上面臨威脅,為了守住大國地位,軍費開支一再擴大,國內經濟卻已然凋敝,讓領導人更難徵到稅,也讓他們更需要投入國內的支持。看到這一困境,敵國紛紛選擇在大國衰落的跡像初顯時出手。緊接著,大國將面臨著在經濟和軍事方面迎戰或撤退的艱難抉擇。
- 如果其他外部衝擊,比如自然災害(瘟疫、乾旱或洪水),在大國疲於應付內憂外患的脆弱時期發生,無異於在國家衰落的進程中註入了另一股摧枯拉朽的力量。
- 當一個國家中屍位素餐的人居多,不足以讓該國在這個循環的階段獲勝時,也是一個問題。當然,由於每一位領導人只負責這個循環中的一小段,他們只能在前人留下的基礎上解決問題,這意味著國運比領袖更能掌控一切。
總而言之,由於生產力提高,經濟大餅不斷膨脹,一些循環也應運而生
國家鼎盛的建設時期。由於:
- 相對較低的負債水平
- 相對較小的財富、價值和政治觀點差距
- 國民之間通力合作,締造繁榮
- 良好的教育和基礎設施
- 能勝任其位的領導力
- 由一個或多個大國引領的和平世界秩序
當盛極而衰時,國家就走向了解構和重組時期。國家興旺的原因走向了反面,變成了致命的弱點:
- 高負債
- 巨大的財富、價值和政治觀點差距
- 國民之間合作破裂,轉而互相攻訐
- 落後的教育和基礎設施
- 為了維持過度擴張的狀態,大國在新崛起力量的挑戰下經歷了煎熬的鬥爭、破壞和重組時期,孕育了新秩序,為新時代的來臨奠定了基礎。
通俗來講,下圖中的 17 個特徵指標是驅動國家興衰的主要力量。對於任何國家而言,各個特徵向左偏移得越多,崛起的可能性就越大;向右偏移得越多,衰弱的可能性就越大。
世界強國往往越發地顯示出更偏左的特徵,良性循環下,不斷變得更加強大;然而如若管理不善,各個特徵指標向右偏移,國家便走向衰弱。這時新競爭者便能趁機崛起,針對各個特徵指標妥善管理,漸漸的強弱的形勢便發生了轉變。
簡而言之,這就是令大國的崛起和衰弱呈週期性發生的原因。現在,我希望你做一個小練習:針對你感興趣的國家/地區,仔細想想每個特徵指標的位置是偏左還是偏右。比如說美國和中國呢?還有其他國家呢?憑你的直覺做出判斷,稍後和我的想法進行對比。我之後將為這些大國的特徵指標進行更系統的分析。
這些正反兩面的因素實則糾纏在一起,互相影響,為社會帶來巨大變革。巨大的貧富差距,債務危機,革命,戰爭和世界格局變化幾乎發生在同一時期並不是巧合。下面這張圖把每個大國的興衰史都勾勒得十分清晰。
如下圖陰影區域所示,蕭條,革命和戰爭造成的破壞重組很大程度上摧毀了舊系統並為新系統的出現奠定了基礎,這些大蕭條往往每10到20年會發生一次,但這個時間段可能存在更大的變數。
緊接其後的就是美好新世界了,沒有國家願意和世界霸主去競爭頭把交椅,學乖的人們開始和諧地工作發展。通常這些美好的時期持續的可以長達40至80年,但會有很大的波動。在上述的兩個大周期中,同時也伴隨著一些諸如短期債務危機/商業周期等持續7至10年的小周期。
舉個例子,荷蘭帝國衰敗讓位於大英帝國,亦或是英國讓位於美國,這個過程中都會發生以下大部分事情:
- 債務重組與債務危機
- 國家內部衝突,衝突最終導致財富重新分配
- 外部戰爭
- 儲備貨幣地位崩潰
- 新一代的國內與國際秩序
上一次大蕭條發生在1930-45年,從而推動了始於1945年的重建期。更具體一點的話,貨幣和信貸系統的崩潰和重組導致了1930-45年的蕭條,從而使得在1944年建立了以美元為基礎的新全球貨幣體系(布雷頓森林體系)。
喧鬧激蕩的1920年代(Roaring 20s’)所產生的巨大貧富差距因蕭條和戰爭而縮小,從而導致了財富和權利分配的根本性改變,全球性的戰亂也改變了世界格局。
1945年後,一切都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美國成為世界霸主,金本位移位,以美元為基礎的全球貨幣和信貸體係得以建立。
在這個美國稱霸的新世界下,美國在財富、經濟實力和軍事實力均拔得頭。
它是最富有的國家,擁有世界上80%的黃金儲備;是經濟實力冠絕全球的國家,生產能力佔世界產量的一半;更是有絕對優勢的軍事強國,壟斷核武器,擁有最強大的常規部隊。
然而75年過去了,世界格局也已經發生了根本的改變,我們將在後續章節中進一步探討。
到時候,我們還將嘗試對未來的可能發展方向進行預測並解讀。
接下來,我們將更仔細地研究每一個指標。
在最後一章中,我將總結所有這些指標,針對我們現今所處的情況,謹慎地推斷如何使我們的未來變得更好。而到了第二部分,我將針對每個國家的案例進行詳細解讀。
附註
[1] 中短週期演變圖表
關於上圖,這些指數由許多不同的統計數據組成,其中一些是可以直接比較的,而有些則只一種估算。
有些國家的數據總是產生間斷,因此需要將不同的數據拼接在一起。需要注意的是,圖表上顯示的線是這些指數的30年移動平均值,我已經將其調整,因此不會出現滯後的情況。
選擇移動平均是因為其波動性更小,能濾過許多噪音,使得大周期的方向更加清晰。對於更長期的解讀,我將使用這些被移動平均平滑過的曲線;相反,針對一些更細節的解讀,未經處理的曲線可能蘊含更多信息。
[2] 範式規律圖表
關於上圖,我們通過錨定歷史中的特定時段來顯示這些關鍵指標與歷史的關係。
Y軸上的值“ 1”代表該指標相對於歷史的峰值,“ 0”代表谷底。X軸,即時間軸,以年份為單位進行顯示,其中“ 0”大致代表該國家多項指標達到頂峰的時間。
在本節的其餘部分,我們將更詳細地介紹範式規律的各個階段。對於全球儲備貨幣這個指標,我們將著重探討中國,儘管它作為幾個世紀以來的大國,但其貨幣從來沒有成為全球儲備貨幣,這背後的原因值得我們深究。
?相關報導?
貨幣並非集體幻想,什麼支撐了「比特幣的價值」〈一〉為什麼美元有價值?
深度探討|推特創辦人Jack Dorsey的權力下放計畫:BlueSky 的背後究竟想要改變什麼?
橋水避險基金達里歐:世界秩序結構正在重新洗牌、世界大戰前兆風險令人擔憂
讓動區 Telegram 新聞頻道再次強大!!立即加入獲得第一手區塊鏈、加密貨幣新聞報導。
LINE 與 Messenger 不定期為大家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