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對近期房市限貸令議題,國泰台大團隊徐之強教授認為,祭出限貸令是正確之舉,因為台灣民間部門信用占 GDP 的比重來到史上最高 166%,即將達到美國次貸風暴的水平。
(前情提要:台灣房市警訊?新青安增貸達9千億「多間銀行停放款」,專家警告:借貸成本將上揚 )
(背景補充:台灣央行9月再傳打房!專家:二房「限貸6成」可能擴及全台 )
新青安政策讓房市熱度飆漲,激增的房貸需求已令許多銀行接近滿水位,今年下半年市場更盛傳銀行業實施房貸限貸令,導致許多購屋族申貸困難。
對此,央行總裁楊金龍更多次找銀行喝咖啡,要求提出為期 1 年的不動產放款改善計畫,且務必保障首購族的購房需求。
延伸閱讀:房貸額度查詢平台上線:35家銀行還可貸,但1/3須排隊「最久等到明年1月」
國泰台大:台灣民間部門信用占 GDP 比重達到史上最高
在此背景之下,國泰金攜手台大產學團隊在 11 日舉辦 2024 年第三季台灣「經濟氣候暨金融情勢」發表會,共同探討台灣及全球的經濟展望。
據鉅亨網報導,在會中,針對近期房市問題,主持人徐之強教授認為,台灣實施限貸令是正確的,因為央行主要是基於風險管理的考量。並指出,台灣民間部門信用占 GDP 的比重來到史上最高 166%,甚至超過美國,這一現象使得主管機關必須想方設法降低房貸集中度,避免傷及台灣經濟。
徐之強進一步指出,根據今年 5 月央行發布的金融穩定報告指出,我國民間部門信用占 GDP 的比重來到 166%,應是史上最高,這個數據代表一個國家的財務槓桿開多高,並以美國次貸風暴時期為例:美國在 2008 年第二季度,該占比達到 172%。
徐之強說明,如果民眾因為利率低借了很多錢,自認現在的工作收入是足以還款,結果國際經濟反轉,導致許多人失業,就連寬限期利息都還不出來,美國當年次貸危機就是這樣發生,因為景氣衰退、民眾失業、還不出錢、銀行面臨呆帳,環環相扣之下,景氣大幅衰退 。
台灣恐成美國「次貸風暴」翻版?
那麼現在台灣民間部門信用占 GDP 的比重如此逼近美國「次貸風暴」時期,是否會成為次貸風暴的翻版呢?
首先,台灣現在與美國次貸風暴時期有一個相似之處,即是「政府可能在放寬放貸市場的信用評估機制」。
由於 2000 年「科技泡沫」影響,Fed 為挽回經濟,自 2001 年起連續 13 次降息,使利率大幅降至 1%,進而導致市場釋出大筆資金。由於市場熱錢流竄,美國民眾貸款購屋意願增加,帶動美國房價不斷攀升。
為了因應美國民眾的貸款熱潮,銀行還發展出較為簡化的貸款程序,藉由寬鬆的放貸標準,刺激購屋者貸款。最終,因房價暴跌,貸款違約率激增,進而導致「次貸風暴」發生。
值得一提的是,台灣目前也面臨類似的情況,原本央行預警銀行貸款水位即將達到上限,各家銀行紛紛採取限貸措施加以應對。然而,為了滿足新青安用戶的需求,政府對銀行施壓,要求其提供足夠的貸款。
此外,新青安政策將持續到 2026 年中旬,若銀行貸款水位超出上限,政府是否會放寬銀行法第 72-2 條限制,繼續為新青安用戶提供貸款,最終形成如「次貸風暴」的導火線,這點值得後續關注。(當然,台灣人的儲蓄水平較美國高很多,但一樣有風險)
景氣反轉恐將重挫台灣經濟
國泰金投資長程淑芬認為,2008 年次貸風暴是因為政府對於金融市場管理不佳,導致多樣劣質金融商品充斥市場。而台灣新青安亂象的金融環境比次貸風暴好上許多,因此不太可能發生類似的金融危機:
美國 2008 年次貸風暴,當時投資偏好多元、高槓桿商品,當大家都在追求的時候,美國金融機構就要去找尋更多房貸來證券化給全球的投資人,因此連次級房屋都包裝進去。
若與台灣當前情況比較,稍微有一點亂象就是之前的新青安,有些家屬利用青年人頭戶,取得較低利率去做投機行為,但如果是用於自住的房貸,銀行對借貸人的還款能力都是有做評估的,且大家已有吸取之前的卡債風暴經驗,所以說,現在的環境和之前相比好很多。
不過徐之強表示,若台灣經濟槓桿持續開下去,等到國際景氣反轉向下,這將會對台灣經濟造成莫大的傷害:
央行主要基於風險管理的考量,就是怕槓桿無限開下去,因此才有了所謂的限貸令,現在國際景氣沒事就算了,如果景氣反轉向下,未來去槓桿的過程會非常痛苦,將對台灣經濟造成很大的傷害,如同次貸風暴,美國當年花了很長的時間去槓桿。
📍相關報導📍
金管會出新招:設立銀行房貸額度查詢平台、要求優先撥款這3大族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