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民法院報今日刊登標題為《虛擬貨幣司法處置需規範化》的文章,文中明確提及虛擬貨幣在司法處置中,面臨合規性風險問題,呼籲司法機關應儘快出台一套全面的虛擬貨幣司法處置指導意見。
(前情提要:中國將鬆綁加密禁令?最高院修法「虛擬資產需配合反洗錢」,產業大佬怎麼看 )
(背景補充:中國加密現況:P2P繞過禁令、礦場秘密營運、CBDC斷活路? )
今(3)日,中國人民法院報刊登標題為《虛擬貨幣司法處置需規範化》的文章,提及虛擬貨幣在司法處置中面臨的問題與難處,建議司法機關能夠提供明確的法律依據與操作規範,供執法員人以及民眾做參考。
鑑於《人民法院報》是屬於中國最高人民法院主管的媒體機構,發出這篇文章可能暗示著官方對加密貨幣的態度可能由禁止改向監管。
涉案虛擬貨幣金額日益漸增
文章提到,在中國的司法實踐中,虛擬貨幣處置已經成為一個備受關注的問題。數據顯示,截至 2022 年底,中國司法機關有待處置的虛擬貨幣總量超過數十億美元,其中涉及比特幣、以太坊、USDT 等多種主流加密貨幣。
另據 SAFEIS 安全研究院統計,中國 2023 年虛擬貨幣犯罪案件總量共 428 件,較 2022 年減少約 88.9%,但整體涉案金額卻高達 4307.19 億人民幣(約為 606 億美元),約為 2022 年涉案金額的 12.36 倍。由此可見,虛擬貨幣已逐漸成為中國主要涉案虛擬財物之一。
虛擬貨幣司法處置面臨的問題
然而,這些加密資產該如何處置已成為司法機關頗為棘手的問題。一方面,2017 年《關於防範代幣發行融資風險的公告》以及 2021 年《關於進一步防範和處置虛擬貨幣交易炒作風險的通知》相繼發佈,嚴格限制虛擬貨幣的交易活動,並將虛擬貨幣的法律定位轉變為非法金融。
另一方面,由於詐騙、傳銷、賭場、洗錢等相關案件中,司法機關需要處置收繳的虛擬貨幣,但礙於現行法規而難以實施,導致大量虛擬貨幣被封存,無法轉化為流動資金。
雖然地方政府提出不同處置方式,包括協商回收、拍賣優先以及委託第三方機構處置等。然而,這些方式在操作層面還是會有合規性風險。
在文章中,作者提到虛擬貨幣處置通常會面臨下列法律問題:
- 歸屬認定問題:在證據收集方面,司法機關面臨主要難題是如何在虛擬貨幣的匿名交易環境中,準確追蹤和確認歸屬
- 評估價值問題:市場波動性與評估時點選擇對虛擬貨幣評估至關重要,虛擬貨幣價格受多種因素影響,如何確定評估時點以反映虛擬貨幣真實價值,成為一大難題
- 合法變現問題:在變現時機的把握與市場風險方面,選擇最佳變現實機以最大化價值回收,成為司法機關一大挑戰
另外,文章還提到,司法處置之所以出現兩難困境,是因為在認知上否認虛擬貨幣財產屬性的同時,在涉案財務處理過程中又無法迴避虛擬貨幣呈現出的財產價值。
建議司法機關提供明確的依據與規範
對此,作者建議司法機關能夠盡快出台一套全面的虛擬貨幣司法處置指導意見,為加密領域提供明確的法律依據與操作規範,這一指導意見應覆蓋虛擬貨幣的多個層面,包括法律地位、合規要求、資產處置程序及法律責任等。同時,作者對各個層面做進一步的闡述:
- 法律地位:明確虛擬貨幣的法律地位是構建合規框架的基石,指導意見應界定不同類型虛擬貨幣的屬性,如加密貨幣、穩定幣、功能性代幣等。是否被視為財產、商品或者是其他形式的資產。同時,確立虛擬貨幣的合規要求,包括註冊、訊息披露、反洗錢與反恐怖融資等措施。
- 資產處置程序:確保虛擬貨幣司法處置順利的依據,指導意見應詳細規定虛擬貨幣的凍結、查封、扣押、拍賣、變賣等法律程序,明確司法機關、金融機構與第三方機構的職責與權限。同時,界定違反規定的法律責任,包括行政處罰、刑事責任。
總的來說,《人民法院報》明確建議司法機關在指導意見中納入虛擬貨幣的「合規要求」,這一點與中國現行法規相抵觸,是否意味著中國對虛擬貨幣的禁令開始鬆動,值得未來密切關注。
📍相關報導📍
《黑神話悟空》後下款中國3A大作?玩家期待破表的《影之刃零》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