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首推一本深深影響我價值觀與世界觀的著作,那無庸置疑就是未來學家 Ray Kurzweil 在 2005 年的代表作品『奇點臨近』(這也是作者網誌命名由來)。本文由專欄作者 凝視奇點的物理學徒 撰稿,現旅居星國,為新加坡國立大學「量子物理博士生」,是個希望「生活在位元世界,而非原子世界的奇點主義者」。
我自己是在於 Wait But Why 讀到「人工智能革命」長文才開始對超人類主義/奇點主義產生濃厚興趣,並且開始系統性的閱讀。
不過非常可惜的至今沒有繁體中文的譯本(如此偉大的作品沒有譯本、即使 Ray Kurzweil 後來的作品《人工智能的未來》被翻譯後也沒人回頭補譯 …),當初是從上海入手了簡體中文的譯本,加上大量的英文資料(訪談、紀錄片、部落格文章)來補完對這個體系的認識。
不過既然我去年去美國開會就購買了《奇點鄰近》的精裝版來收藏,最近開始閱讀後寫成系列網誌來和大家分享(本次是序章和第一章)。
推進方法是會依照原文章節分段討論,加上我從其他地方獲得的資料和個人見解。非常希望大家能分享和回應甚至捐款,這篇是我在新加坡封城尾聲時投入不少心血的產出。
文章開始前我先概括一下奇點主義世界觀:
科技,尤其是資訊科技的演化是指數成長、而非線形成長,人類直觀的線性思考將難以理解上述的指數加速,科技發展進入拐點會讓文明在 21 世紀產生天翻地覆的改變;
透過資訊科技整合生物科技與奈米科技,人類將可以改造自身超越生物學的限制並與矽基智慧結合,開啟「人機文明」征服星辰大海。
而科技奇點的時間預估在 2045 年,那時碳基智慧佔文明的比重將是矽基智慧的十億分之一,由於社會變動速度將會過於快速,使得生活在 21 世紀初期的我們難以窺探這時間點之後的瘋狂變化。
延伸閱讀:隱私交易專欄|談《精通門羅幣》 讀後心得,隱私科技的偉大結晶
延伸閱讀:科普專題|從Google 量子霸權的威脅開始,一篇看懂區塊鏈與量子電腦之間的長期抗戰
序章:觀念的力量
在序章中 Ray Kuezweil 提到自己從五歲起就想要當發明家,他祖父母是猶太人二戰時全家從歐洲逃往美國,喜歡創造與改變是從幼年時開始的個性。
比較特殊的是他自己從小不是去猶太教會、也不是常見的基督教會,而是去非常特別的「一神普救教會」學習,這個教派基本上已經不能被稱為基督宗教,因為其讀經的方法是每半年沈浸和學習一個全新的宗教,除讀經典外會請那個宗教的大師來講道,其中包含佛教、基督新教不同分支、天主教、伊斯蘭、巴哈伊教等(一神普救教會有公認的各教大師,絕對是認真投入研究不同宗教的差異)。
所以這塑造了 Ray Kurzweil 對於真理的觀念:表象的不同和矛盾不會影到深邃真理的光芒。
另外一個體悟則是,他祖父曾經在偶然獲得觸碰達文西原稿的機會,他覺得彷彿碰觸到了上帝,故祖父人生故事的震懾和宗教教育讓 Ray Kurzweil 深信觀念的力量!
*註:青年時期 Ray 就曾經參加電視節目,讓大家猜他談的鋼琴其實是機器作曲而非他本人作曲。
Ray Kuezweil 在 MIT 時師承人工智慧之父 Minsky(用超大台的 IBM 電腦寫程式),畢業後在 1970 年代做出諸多的發明,細節我就不寫在這了,所以後來拿到三任美國總統的獎章.他在實際的商業和科技脈動中理解到
「多數的發明之所以在市場上失敗不是因為成品沒有做出來,而是因為時機錯誤」
所以於 1980 年開始收集資料建立模型,開始思考人類文明長遠的變化,後來寫成「智能機器的時代」,預言1990 年到新世紀初的演變。
在這個過程中他體悟並提出了重要定理「加速回報定律」(Law of Acceleration Return):
演化過程,從生物演化、大腦認知演化到科技演化,都是成長愈發加速的指數成長。故在不久遠的未來,人類將會解析大腦理解自身(並且開始改造自身),同時資訊科技會成長到創造出與人類無異的人工智慧。
並引用 A. C. Clarke 名言「任何足夠先進的科技將無異於魔法」。
Ray Kuezweil 在序章就指出他認為人類的卓異之處:我們可能是第一個超越閥值的智能物種,這文明能夠不斷的進化和超越限制(也可以說超過拌線,既存的物種在時間考驗之下都是滅絕,我們可能可以跨到滅絕絆線之上)。最後他自認是「模式主義者」(patternist),有意義的資訊模式是他認為比原子更加真實的真實。
個人小評:
如果問我怎麼評價 Ray Kuezweil,我會用聖人來評價他,能理解時機掌握和預言趨勢、在對的時候做對的事絕非凡人,如果能夠建立學說啟發整個文明,那絕對能夠擔當「聖之時者」的評價。
延伸閱讀:量子物理專欄|談談「量子掏金熱」與泡沫
延伸閱讀:【劉禧深論】比特幣的三個基本面:作為無法被第三方控管的貨幣,所帶來的《社會價值》
第一章:宇宙六大紀元
在這個章節中,Ray Kuezweil 將會定義科技奇異點,說明奇點主義的時間觀乃至於宇宙學觀點,都是深邃而特殊。奇點可以說是資訊科技指數成長的自然結果,不過由於人類善於線性思考而非指數思考,所以才會難以想像。
而 21 世紀初期的我們是活在指數成長的拐點(開始可以區分指數與線性的時代),在不久的將來就會看到不可思議的爆炸性成長,當然這樣的資訊科技革新也會讓我們最好的資訊處理器「大腦」更上一層樓、超過生物學的限制。
延伸閱讀:隱私議題專欄|讀懂什麼是「洋蔥路由 Onion Routing」?改進區塊鏈的匿名技術
這邊他舉了個我們現在視為老生常談的指數思維案例。在人類基因組計畫運作 7 年後,科學家只成功做了百分之一的序列,故主流氛圍是「這樣可能要搞 700 年」充滿悲觀氣氛,不過 Ray Kuezweil 他當時說:「依照『現在的科技』要做七百年,不過考量實際上科技的指數成長,其實我們已經做完一半了」。事實上人類基因組計畫也確實在 15 年之內大功告成。
*註:「一線研究人員的悲觀」,Ray Kuezweil 發現科學家和工程師常常困於具體的問題,而難以去鳥瞰宏觀整個領域的長期發展。我自己會想:問二十年前還在奮鬥努力想做出微米級晶片的工程師,對 10 奈米製程的看法,會收到什麼白眼 LOL。
人們即使能夠不用站在過去思考未來,也會想要活在現在預測未來,不過考慮(科技)加速回報定律的指數成長,我們應該以未來觀點預測未來。也因為科技指數成長的本質,人們總是會高估我們會在短期能做到什麼(缺乏細節)、但是低估我們長期可以做到多少(指數成長)。
六大紀元世界觀:
物理化學、生物、大腦、科技、奇點、宇宙覺醒
演化是增加秩序(豐富模式)的過程,這不僅僅是在生物學界、文化和科技都是演化的一環。
在本小節中,Ray Kuezweil 指出演化資訊載體的典範轉移:從週期表中靈活度最高的碳(物理化學紀元)花了幾十億年構成各種分子結構開始;進展到雙股螺旋DNA也花了超過十億年的時間(生物學紀元);寒武紀大爆發之後生物的資訊處理能力上升到新的台階(大腦紀元),生物辨識外在模式(pattern)和反應的能力大幅增加。
每個新紀元的演進都是依賴前一個紀元作為基礎,而且發展愈來愈快,即使生物學在自己的軌道內是指數成長,但是相對於大腦就幾乎是水平線,所以人類只花了幾十萬年就走過了科技紀元。
在這裡 Ray Kuezweil 強調不僅是他認為進步速度加速,在參考超過 15 種大事紀來源後(包含 Carl Sagan 和紐約歷史博物館等)整理出的年份表也是指數成長,重要事件不成比例的靠近現代或許不是因為人類鴿子腦的認知偏誤,而是事實確實如此同意「加速回報定律」。
以上四大紀元多數人可能多少會同意有道理,不過當我們將這個邏輯外推望向未來時,就會顯得瘋狂,在未來幾十年(也就是 21 世紀中葉),人類將會走向人機文明的奇點紀元:
將自身(碳基智慧)與我們創造的科技(矽基智慧)融合,思維速度和記憶儲存量都會有巨幅提升, 這也是奇點鄰近一書副標題的意義「當人類超越生物學」,我們終將超過生物學和大腦給我們的限制。
最後一個紀元則是宇宙覺醒,人機文明可以在一個世紀內從行星文明(一級文明)、邁向恆星文明(二級文明),讓太陽系內的死物變成計算機(將像把石頭變成矽晶片),這個能將物質變聰明的文明將會往外擴展,最多只會受到光速所侷限。即使光速無法被超過(雖然超光速旅行是可能的),那百萬年之內人機文明也將拓殖銀河系創造出星際級計算機,達到宇宙覺醒這個終極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