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最新消息,銀行公會建議將外國虛擬資產 ETF 納入信託投資外國有價證券的範圍,以及開放境外結構型商品可連結外國虛擬資產 ETF,且銀行公會計劃將這一建議納入金融總會的《金融建言白皮書》,並預計於近日召開的理監事會中正式通過。
(前情提要:金管會:台灣虛擬資產專法2月辦公聽會6月送審、穩定幣納入監管、比特幣ETF開放散戶再觀察半年)
(背景補充:金管會搞黑箱?加密專法公聽會「早上公布下午舉辦」,彭金隆:台灣監管走在世界前端)
我們知道,目前台灣金管會(FSC)對於加密貨幣相關產品的態度相對保守。台灣本土券商尚無法開放一般散戶買賣美國或香港的現貨加密貨幣 ETF(當前只對符合資格之專業投資人提供,可以複委託方式交易)。
雖然一般投資者也可以直接在海外券商(例如:Interactive Brokers 盈透證券、Firstrade 第一證券等)開戶,直接購買美國或香港等市場掛牌的加密貨幣 ETF,但這意味著資金匯出、帳戶管理、客戶服務、法律適用性等都需依循海外規定,投資者需自行評估相關風險,對於不熟悉此領域的用戶較為困難。
銀行公會建言或將帶來轉變
不過,現況或許即將迎來轉變。為響應金管會將台灣打造為亞洲資產管理中心的政策願景,銀行公會正積極研擬金融創新方案。根據最新報導,銀行公會計劃將包含加密貨幣投資的相關建議納入金融總會的《金融建言白皮書》,預計於近日召開的理監事會中正式通過。
據了解此次銀行公會的核心建議,除了調整質借貸款成數限制、新增質借標的等,還包括:
- 將外國虛擬資產 ETF 納入信託投資外國有價證券的範圍。
- 開放境外結構型商品可連結外國虛擬資產 ETF。
台灣迎大加密貨幣投資時代?
若金管會接納此建議,台灣金融市場或許有望大幅提高加密貨幣投資產品的數量與廣度,為銀行信託部門與財富管理業務注入新動能。
可能帶來的改變,筆者在此推估一下:
1. 銀行信託與財富管理業務創新:
目前台灣投資者把錢「信託」給銀行,並指定銀行用這筆錢去投資用戶選定基金的行為很普遍。如果金管會進一步放寬,那銀行有望能更輕鬆的開發新型信託計畫,納入外國虛擬資產 ETF 作為投資標的,例如貝萊德發行的比特幣 ETF。
銀行的財富管理部門,也可設計更客製化的結構型商品,滿足高淨值客戶對數位資產的投資需求。
2. 券商自主設定加密貨幣基金組合:
同時,台灣券商將有機會將境外結構型商品納入虛擬資產 ETF。例如,券商可推出結合傳統資產(如微策略、礦企股票)與比特幣 ETF,吸引對加密市場多元投資感興趣的用戶。
隨著 SEC 新任主席對加密貨幣市場保持友善態度,強調要建立一個清晰、理性且原則導向的虛擬資產監管框架。預計全球對相關虛擬資產的接受程度將進一步提高。
📍相關報導📍
韓國FSC啟動討論「虛擬資產用戶保護法」第二階段監管框架,台灣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