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根大通的前區塊鏈負責人 Amber Baldet 曾說,現在和企業談公有鏈,仍言之過早。
參照目前最受歡迎的兩大公有區塊鏈,比特幣、以太坊的發展可以看出,比特幣基礎建設雖仍在持續發展,但就隱私性、鏈上交易處理能力、未來礦工平衡等等問題在真正落地之前仍有一段路要走,且不論以太坊才剛進入 2.0 的「第0階段」。
近來臉書幣、JPMCoin 成為熱議的話題,但由行業巨頭所採用的區塊鏈,與公有區塊鏈的模型與設計初衷是兩個完全不同的方向。
——
2019年,我們終於可以知道聯盟區塊鏈究竟行不行。
如果 2017 年是一個充滿的概念證明(PoC)發布、曇花一現的一年;2018 年則是稍微穩定下來的時期。在去年,我們可以看到一群律師聚集在一起,探討企業聯盟可以運作的區塊鏈框架。然而,2019 年將是這些區塊鏈平台上線,並在產品、流程、市場和地理位置上,各方元素到位下,進行實證的一年。
到目前為止,區塊鏈技術已經證明了他的優勢所在。而下一步是使這項技術在大規模框架下運作,建立一個解決某行業痛點的共享平台,使大多數市場參與者受益,並說服交易生態系能一同「踏上征程」。
以下觀點來自 Randy Wilson 。Wilson 是 Deloitte 德勤眾信,數位風險(Digital Risk)合夥人。
聯盟鏈的模型
推出企業級區塊鏈平台的首選工具——聯盟鏈。
這樣的想法很簡單:假設我們作為一個集團,有足夠的量體,並且可以在我們的平台上提供足夠的流動性,主要市場剩餘的部分也能加入並進行交易。透過技術讓科技新創能為市場現有的主要參與者互相接軌,創建「通用方法」並推動平台採用,創造整個「同業鏈」的優勢。
舉例而言,洲際交易所(ICE)提供了一個值得參考的案例:一個具有領導地位的公司和銀行集團一起創建一個共同的衍生品平台,且最初的投資者保留了對該平台的所有權。
#編者按:紐約證交所(NYSE)的母公司洲際交易所(ICE)聯合微軟、星巴克,共同推出 Bakkt 數位資產衍生品交易平台,並打算提供實物交割制的比特幣期貨。
>>延伸閱讀:ICE同微軟、星巴克齊推「實體比特幣」期貨合約——不容忽視的力量
另外,這樣模型也正在重塑整個能源產業的價值鏈(value chain)。一個區塊鏈平台如果能帶來足夠數量的先行者,最終將帶領整個市場採用他們的技術,我認為採用率的引爆點估計約為 70%。
如果您可以讓這些實體在平台上進行業務發展,那麼市場的其餘部分將別無選擇,只能遵循。但時間,這個要素至關重要:如果一開始只吸引 25-30% 的市場,能服務的對象將是零散的群體,如此一來幾乎沒有機會創造有吸引力的正面循環。我們已經看到許多以其他技術為特色的產業共享平台,淪落到這樣的命運。
即使一個平台成功啟動,短期內增長仍然非常具有挑戰性。大公司會擔心區塊鏈技術本身是否已經為企業準備就緒,並且會對於是否該在新平台上進行實時交易猶豫不決。
多數人會希望其他聯盟的成員先行,以便識別和糾正出潛在的重大風險。如果多數成員都以「觀望」的態度去參與,實際應用將很難落地。
另外,要吸引「非許可會員」使用該平台會是另一項挑戰。在初始投資成員以外的實體,在聯盟上線初期開始時,通常會抱持很高的興趣,他們也希望能夠有所參與。初期投資人,會希望能有外部所帶來的額外交易量,但也不想看到他們在平台中的份額被稀釋。這可能導致難以破解的僵局。為什麼非成員會幫助競爭對手創建一個平台,如果他們沒有得到充分的參與補償?
#編者按:最典型的例子是 IBM 與世界最大貨運公司 馬士基(Maersk) 的區塊鏈物流試點項目,該平台截至去年底只吸引了另一家運營商進入該平台:太平洋國際航線(PIL),亞洲八條航線之一,全球貨運量排行第 17 名。然而,核心問題在於,馬士基的競爭對手(航運公司)擔心加入該平台,彼此的地位會「不盡相同」。實際上,兩家競爭對手的航空公司 CMA CGM(船運量和集裝箱數量排名第三)和 Hapag-Lloyd(排名第五)的負責人已公開表示 Maersk – IBM 區塊鏈解決方案並不可行。
>>延伸閱讀:IBM的區塊鏈物流計畫遇瓶頸 — 專家:「區塊鏈沒有強大到能讓產業團結」
答案是:如果外部競爭對手被迫使用該平台,因為該行業的其他人已將其作為交易場所,必須謹慎管理。如果不這樣做,可能會促使外部組成競爭團體。大家最不想要的就是為了生態系建立了一個平台,結果卻出現 10 個以上來自競爭對手的平台。
演變模型
以聯盟形式為主的區塊鏈平台,最常見的兩種商業模式不外乎是營利、或非營利實體。非營利組織通常側重於具有重大社會影響(social impact)的行業挑戰。這些實體通常作為開源項目運作,並有公部門或第三部門參與。營利模式的發展則是由私部門所推動的,並且要能預期的中期估值的良好表現,正如目前有許多供應鏈相關企業所努力的方向。
但有另一種模式可以鼓勵廣泛的市場參與,並為初始投資者提供在平台周圍,創造和回收價值的模型。
多數傳統的企業在新型區塊鏈轉型中,仍然處於相對未開發的階段,在這方面可能具有特殊的潛力,並不是以作為完全的解決方案為大主軸,而是透過「混合模型」的方式來進行。
在這樣模型中,聯盟首先提供基本功能:網絡共識、交易分配和驗證,基本智能合約模板,代幣化資產,數位文檔等等,以上述內容作為實際應用(Utility)的工具來提供。並以使用者付費,基於成本來建立這樣的模型,任何超額收入都會根據某些使用度量(例如通過平台主動引導的數量/價值來橫量)並分配給所有市場參與者。
這解決了創始成員相對於其他參與者有過多特權的問題。然後,聯盟可以透過第二個法律實體,或直接設計第二順位的利益分配,以幫助更廣泛的採用和實際上達到效率的改善。
這裡有機會創建特定於市場的解決方案,利用核心功能並進一步嵌入特定參與者群體所需的專業用戶界面,業務規則,流程和數據分析儀表板。在這種情況下,核心平台甚至可以向競爭對手團體開放,後者也可以從共同的底層平台開發中獲益。
更重要的目標:實現數據價值
許多能源公司現在已經充分認識到他們創造數據的價值。正如消費者更加意識到他們提供的數據實際上具有價值一樣,企業也是如此。
成功的區塊鏈平台,最終需要確保的是,能在同一產業樹立獨一無二的數據市場,是市面上其他地方無法達到的質量、且經過驗證的交易數據集,並使市場參與者能夠牢牢控制何時與誰共享以及共享多少:但需要注意的是,這樣的設計也是為了確保,這些公司將會堅持「他們為其組織內部貢獻的資料」,在未來會讓某個實體使用這些數據,需要確保他們所創造價值都會在很大程度上回流到源頭。
這樣的平台在管理參考數據(例如:設施、港口、船舶、路線、產品、交易規範、程序文件,甚至各種合約模板等等)中的作用也能提供非常實際的行業價值。如果多數公司信任來源的完整性和可靠性,他們也會願意向平台提供商支付訪問參考數據的費用。
建議
迄今為止,我們可以從目前區塊鏈聯盟的形成的趨勢學到幾個教訓,最重要需要改進的是圍繞在結構和戰略調整的部分。
- 創建新的法律實體結構以提供區塊鏈解決方案。獨立的法人實體允許大型行業參與者共同投資創新環境,保護他們的利益並提供適當的操作靈活性。訣竅是先顧及初始投資團體所涉及的投入風險,但不限制其有效做出決策的能力。
- 結構設計要最大化採用率,而非利潤。目標是鼓勵核心成員之外的採用和參與。「向太少的成員、提供太多利潤」這樣的模型已經讓許多人都「實證了這條失敗路線」。
- 組建獨立董事會,董事會必須從積極參與建立新實體的個人身份轉變,成為能夠專注於長期戰略的成員。也就是說,從項目指導小組轉移到獨立董事會這個要素非常重要。
- 最終關鍵仍是找到合適的模型,充分保護投資者的利益、鼓勵採用,並提升成功啟動所必需的靈活性和創新精神。讓聯盟成為一個具有共同目標的群體,因此建立一個能夠讓會員有最佳機會做出正確權衡的結構,是至關重要的。
>延伸閱讀:企業該選擇哪種鏈? —— 公有鏈 vs. 私有鏈 vs. 聯盟鏈
?相關報導?
SWIFT 擁抱了分散式帳本進行「法幣」結算,但對數字貨幣興致缺缺
PayPal 的初衷:其實 PayPal 一開始就想成為加密貨幣這樣的系統
《BlockTempo動區動趨》LINE官方號開通囉~立即加入獲得第一手區塊鏈、加密貨幣新聞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