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普宣布對台灣課徵 32% 關稅,但據白宮消息半導體產品目前豁免,可是仍衝擊我國主力輸美農產品,市場憂心忡忡。
(前情提要:彭博曝:美財政部跳過國會增持BTC方法,但今年買比特幣機率僅約30%)
(背景補充:普丁同意停火烏克蘭但有條件、川普關稅再殺美股,比特幣一度失守8萬美元後反彈)
美國總統川普今(3)日清晨再次祭出其標誌性的關稅政策,宣布將對包括台灣在內的多個國家加徵「對等關稅」。根據其發布數據,由於台灣對美國產品平均課徵約 64% 關稅(白宮說法),美國將對來自台灣的商品徵收 32% 的對等關稅,引發市場高度關注。
台積電 ADR 盤後大跌
由於台灣今(3)日因清明連假股市休市,尚無法清楚股市會受到多大衝擊,不過台積電 ADR 在美股盤後就大跌 6.16%,受到嚴重賣壓衝擊。
關稅豁免清單:半導體、醫藥及關鍵資源暫時安全
不過據白宮隨後公布的《事實清單》詳細說明,此次全球對等關稅政策設有多項豁免。除了先前已廣泛討論的藥品之外,銅、半導體、木材、金銀等貴金屬、能源產品,以及美國境內無法取得或產量不足的特定礦物資源,均不在加徵關稅之列。
這對高度依賴美國市場的台灣半導體產業無疑是個好消息,暫時解除了產業鏈可能遭受重創的警報。但需要注意的是,川普政府的貿易代表署過去曾多次利用關稅作為貿易談判工具,其政策細節往往在初步宣布後會再進行調整。儘管豁免清單暫時讓部分產業鬆了口氣,但整體貿易環境的不確定性依然存在。
企業與政府單位仍需密切關注後續發展,以及關稅細項的具體實施辦法。
台灣主力輸美農產品或面臨嚴峻挑戰
但儘管半導體產業獲得豁免,此次關稅風暴對台灣農業來說,卻可能是一場嚴峻的考驗。
美國長期以來是我國農產品外銷的第一大市場,根據農業部統計,去年(2024)台灣銷往美國的農產品總產值高達約 8.8 億美元。一旦 32% 的關稅正式實施,將大幅墊高台灣農產品在美國市場的成本,嚴重削弱其價格競爭力。受到潛在衝擊的品項範圍廣泛,包括:食品及加工品、水產品、其他農產品。
根據自由時報文章,逢甲大學國際貿易學系教授楊明憲表示,雖然 32% 的關稅數字驚人,但實際影響程度仍需視詳細的執行細節以及台灣主要競爭對手國被課徵的稅率而定。
若競爭對手國面臨相似的關稅壁壘,台灣產品的相對競爭力或許不會立即崩盤。然而關稅最終仍會轉嫁到終端消費價格上,可能普遍降低美國消費者對進口商品的需求,進而壓縮台灣農產品的整體出口量。
其中部分水產品項,特別是品質差異化較小的魚類,可能面臨最大的壓力。楊明憲指出,魷魚等產品因可轉銷市場較多,壓力相對可控。但吳郭魚主要出口至美國製成魚排,儘管台灣養殖的吳郭魚具有產銷履歷和食安保證等優勢,但在高達 32% 的關稅壁壘下,價格敏感度較高的買家可能會轉向其他供應來源。
台灣必須密切關注其在美國市場的主要競爭對手(如越南、印尼、中國大陸等)的同類產品價格變化。
呼籲政府快速反應與風險管理
面對高於預期的關稅戰,楊明憲呼籲,農業部應立即啟動應變機制,密切監控主要輸美農產品的價格波動與訂單情況,特別是針對吳郭魚等高風險品項,需評估產銷失衡的可能性,並研擬應對方案,例如開拓替代市場、加強國內行銷、提供產業輔導或補貼等。
長遠來看,台灣出口產業,特別是農產品,需要思考如何在全球供應鏈重組和貿易保護主義抬頭的背景下,強化自身的韌性。除了鞏固既有市場,更需積極分散風險,拓展如東南亞、歐洲等新興市場。
同時,持續提升產品的附加價值與差異化,例如強化有機認證、產銷履歷、永續漁業標準等,以鞏固在高端市場的競爭力,降低對價格競爭的依賴。
雖然半導體等高科技產業此次暫時倖免,但未來是否會擴大範圍或改變豁免條件仍是未知數。總的來說,台灣作為高度依賴出口的經濟體,必須時刻保持警惕,靈活應對變局。
📍相關報導📍
澤倫斯基:隨時可簽「礦產協議」,烏克蘭到底有哪些珍貴礦產稀土資源?
俄軍夜襲烏克蘭!川普揚言「制裁 + 關稅」施壓俄羅斯,直至停火和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