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普貿易戰升級引爆金融動盪,美債遭避險基金瘋狂拋售,10 年期殖利率飆至 4.3%。股市、美元齊跌,三資產陷同步修正,市場進入避險失靈新時代。
(前情提要:川普對中國祭104%關稅!比特幣下殺7.5萬,道瓊高開1400點後倒跌,標普失守5000點大關)
(背景補充:誰在川普背後推動關稅:「中路好戰角」經濟學家納瓦羅 )
隨著川普對逾 180 個國家祭出對等關稅,中國也展開反擊,宣布自 10 日起對美國商品加徵 34% 的報復性關稅。川普隨即強硬回應,宣布自 9 日起對中國商品再加徵 50% 關稅,導致總稅率飆升至 104%,全球市場瞬間陷入動盪。
這場升級版的貿易戰引爆的不只是貿易摩擦,更在金融市場掀起骨牌效應,美債暴跌、殖利率飆升,美股與美元齊跌,三大資產「齊聲哀號」,一場資金撤退潮正在快速上演。
美債賣壓失控,殖利率兩日飆升近 30 基點
美國公債市場接連兩日慘遭拋售,避險基金與資產管理機構瘋狂出清部位。10 年期公債殖利率連續飆升,周二大漲 11 個基點至 4.3%,累計兩日暴衝近 30 基點,為近年極罕見的劇烈波動。
週一甚至創下 2022 年 9 月以來最大單日漲幅(+19 基點),而 30 年期更上漲 21 基點,堪比 2020 年 3 月疫情期間的市場踩踏。

標售慘淡,資金「逃離避險資產」
美國財政部週二標售 3 年期國債,需求創 2023 年以來最低水準,承銷商被迫吞下 20.7% 的剩餘債券,顯示市場信心幾近崩潰。一位不具名的避險基金經理直言:
「現在市場沒人想碰美債,大家只想趕快離場。」
Columbia Threadneedle 高級利率策略師 Ed Al-Hussainy 認為,面對當前的市場動盪,投資人正在逐步轉向現金或現金等價資產。他指出,殖利率上升的最直觀原因,是許多投資者選擇拋售手中仍具流動性的資產、暫時退出市場。由於拋售股票可能導致虧損,美債成為他們最快套現的選項。
昔日視為「避風港」的美債,如今反而成為眾人爭相拋售的流動性來源。
基差交易爆雷?
此外,引爆這波公債雪崩的幕後推手之一,是高槓桿的「基差交易」(basis trade)部位被迫平倉。該策略押注現貨與期貨價差,為避險基金愛用工具,槓桿倍數常達 50~100 倍,目前市場規模估達 1 兆美元。
馬爾博羅投資管理公司(Marlborough Investment Management)投資組合經理 James Athey 警告,雖尚未見全面爆倉跡象,但這讓他想起新冠疫情的情況,當時避險基金發生大規模爆倉,導致債市崩盤。
利差擴大至近三年高點
美債收益率曲線快速陡峭化,2 年與 10 年期利差一度擴大至 48 個基點,創下 2022 年 5 月以來新高,反映市場對長債風險與供給壓力的擔憂升溫,並很可能是經濟衰退的前兆。
避險資金進一步轉向日圓與瑞郎等避險貨幣,美元指數(DXY)下挫 0.3%,資金「棄債轉現金」的現象明顯惡化整體流動性,壓制黃金等傳統避險資產的吸引力。
美股全面重挫
美股 8 日同步下挫,道瓊、標普、那斯達克與費半指數全面收黑,科技與半導體領跌:
- 標普 500 指數下跌79.48點,跌幅1.6%,收4,982.77點
- 道瓊工業指數下跌320.01點,跌幅0.8%,收37,645.59點
- 那斯達克綜合指數大跌335.35點,跌幅2.2%,收15,267.91點
- 費城半導體指數大跌132點,跌幅3.57%,收3,562.94點
分析師指出,若股市持續震盪,槓桿投資人可能為因應追加保證金需求,被迫進一步拋售債券與黃金,形成惡性循環。
當「最安全的資產」美債都成了被拋售的對象,市場顯然已從傳統邏輯中徹底脫軌。美債、美元與美股同步下跌,預示著資本市場可能正邁入一個流動性短缺與避險失靈並存的極端環境。川普點燃的貿易戰火,正迅速演變成金融市場的一場全面撤退戰,考驗投資人對風險管理與資產配置的底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