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角度而言,Layer3 本質上也是一種擴容解決方案,如同Layer2 之於Layer1 的關係一樣,Layer3 也是將數據壓縮打包給Layer2。本文源自於布嚕說,由動區專欄作者 PANews 整理、編譯與撰稿。
(前情提要:Vitalik撰文「以太坊Layer3的願景」: 怎樣的L3才合理?不該重複堆疊Rollups)
(事件背景:新手科普| 區塊鏈中的分層結構 L0、L1、L2、L3 分別是什麼)
層,在區塊鏈上被賦予了獨特的概念和價值。作為區塊鏈技術架構的基礎單位,一個區塊鏈從下至上,可被分為傳輸層、數據層、網路層、共識層、激勵層、合約層和應用層。
為了提升區塊鏈世界的商業化效率,人們根據區塊鏈技術層級架構,從功能角度,又劃分出了Layer0、Layer1、 Layer2 這樣的區塊鏈三層解決方案架構。
其中,Layer0 就是傳輸層,傳輸層是區塊鏈最底層的技術解決方案,屬於區塊鏈世界的數位基礎設施,解決區塊鏈上的通信傳輸問題。
其次, Layer1 分佈著區塊鏈的數據層、網路層、共識層和激勵層。區塊鏈用戶所談的「公鏈」「區塊鏈主網」,也是指 Layer1。Layer1 匯集了區塊鏈最有代表性的技術架構層,而面臨的技術難題則是「區塊鏈不可能三角」。
為了解決 Layer1 面臨的技術難題,Layer2 呼之欲出,並明確地設定了目標 — 由合約層、應用層共同構成的 Layer2,主要目的便是提升 Layer1 的效率。而提升效率的方法,就是分擔一部分 Layer1 的計算工作量,讓 Layer1 能夠專注地去解決信任和共識的計算問題,從而,整體上實現智能合約處理速度的提高,實現鏈上交易吞吐量的效率提升。
Layer0、Layer1、 Layer2 的提出與架構劃分,對區塊鏈行業發展變革性最大的部分就是在 Layer2。從 2021 年起,短短 2 年時間,參與 Layer2 擴容解決方案開發的市場參與者隊伍迅速壯大,數位資產用戶也切實感受到了擴容解決方案帶來的好處,比如交易費用的減低。
那麼,區塊鏈世界走向未來,如今的三層解決方案架構是否已經滿足了發展需求?答案並非如此,不少行業人士認為,區塊鏈世界的未來,也可能需要應對高度定制化的使用場景,在這種情況下,最好有一個新的功能層(Layer)來提供服務,才能確保計算效率,這就是區塊鏈第四層解決方案 Layer3 概念的由來。
Layer 3,將如何為區塊鏈貢獻價值?
從技術實現角度而言,Layer3 本質上也是一種擴容解決方案 — 如同 Layer2 之於Layer1 的關係一樣,Layer3 也要將數據壓縮打包給 Layer2 — 這樣的關係,顯示了一種典型的嵌套結構。
理論上,這種結構可以進一步提升計算效率、測試效率,也會進一步降低區塊鏈網路使用成本,實現進一步擴容。
但是以太坊創辦人 Vitalik Buterin 提出,這種「rollups on top of rollups」的做法,實際上並不能為 Layer1 的擴容需求帶來更大的優勢,但這種做法可以用於其他的目的。
Vitalik Buterin 比較 Layer2 與 Layer3:
- Layer2 用於擴展,Layer3 用於定制功能,例如隱私。
- Layer2 用於通用縮放,Layer3 用於自定義縮放。
- Layer2 用於無信任擴展(匯總),Layer3 用於弱信任擴展(驗證)。
從上文的比較詮釋中可以看出,Vitalik Buterin 所指的其他目的,正是在於Layer3 與Layer2 的兩個最顯著的差異:實現「自定義」與「定制功能」。
而注重提供「定制功能」的 Layer3,還將可能解決一個 Layer2 沒法解決的問題 — 跨鏈的互操作性。
比如,在以太坊 Layer3 上,應用程式可以不使用以太坊虛擬機來執行程式碼,有助於不同的區塊鏈網路平移到一個層面,來進行相互的通信、連接和交互,這也給 Layer3 生態的未來項目發展帶來了更多的想像。
Layer3 生態,可以發展哪些項目?
從技術架構上看,Layer3 和 Layer2 一樣,也包含了應用層,而 Layer3 又具備著更好的跨鏈互操作性,這也就意味著,可以遷徙到 Layer3 上面的用例將非常之多。
並且,對於那些需要更大交易吞吐量支持、對進一步降低網路使用費用需求強烈的去中心化交易所、區塊鏈遊戲等類型的用例,也可以在 Layer3 上獲得交易效率的提升、體驗到真實的降本增效。
📍相關報導📍
《經濟學人》: 以太坊合併原因、背景、過程,如何打開未來大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