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是遷移至其它 PoW 網路,還是進行以太坊分叉,以太坊礦工都將面臨諸多挑戰。
(前情提要:ETC 7月飆漲 184%!市場猜測以太坊「合併」將促礦工遷移,與 MATIC、UNI 齊領復甦)
隨著以太坊合併升級逐漸臨近,加密圈內關於「升級後以太坊礦工將何去何從」的話題再次被廣泛討論,近日常駐美國的加密老玩家郭宏才(Chandler Guo)建立以太坊分叉討論群,在 Twitter Space 上宣揚以 ETH-PoW 點燃了關於 ETH 分叉的熱度。
結合目前討論的觀點來看,普遍認為以太坊礦工的選擇主要有兩種,一種是以太坊轉 PoS 後去支持其它使用 PoW 或顯卡挖礦的區塊鏈網路,比如以太坊經典(ETC)、Kadena、Conflux、Monero、Ravencoin 等,另一種是對以太坊進行硬分叉,分叉後繼續採用 PoW 共識機制。
延伸閱讀:ETC暴漲超43%!礦工怕 POW 終結,V 神回應「以太坊經典非常好」
本文筆者將對上述兩種方案的可行性展開分析。
礦工遷移,至其他 PoW 網路可承載量較小
在以太坊礦工遷移至其它 PoW 網路的方案中,目前市場對以太坊經典網路的呼聲最高,在該利好預期下,ETC 代幣在近一個月內迎來約 170% 的漲幅,同時期 ETH 的漲幅約為 52%。
此外,截至 7 月 28 日,根據 2Miners 網站數據,近一個月以太坊經典網路的全網算力增長約 19%,同期以太坊全網算力增長約 9.3%。
從代幣價格和全網算力增長來看,市場似乎較為看好以太坊經典網路將承接以太坊合併後的算力和生態等,而且比特大陸旗下的螞蟻礦池也表示,已投資 1,000 萬美元來支持 ETC 生態系統發展,並計劃投資更多資金以加強生態建設。
但是目前以太坊經典網路全網算力約為 25 TH/s,而以太坊全網算力約 935 TH/s,相差近 37 倍,在以太坊礦工大舉遷移至以太坊經典網路後,必然導致全網算力激增,挖礦難度大幅提升。此外,目前 ETH 和 ETC 的價格大約相差 42 倍,礦工遷移至以太坊經典網路後的挖礦收益也會面臨大幅縮水的問題。
同時以太坊經典網路的生態發展有限,根據 DefiLlama 數據,截至 7 月 28 日,其生態僅有 3 個 DeFi 項目,分別為 HebeSwap、ETCSwap 和 Swap Cat,即使在多重利好的刺激下,目前的生態規模也難以支撐 ETC 代幣長期維持在較高市值。在上述多因素的影響下,屆時挖礦成本可能超過收益,導致部分礦工選擇離場。
除了成本收益不對等外,由於以太坊經典網路全網算力相對較小,以太坊礦工遷移後,存在單個大礦工或幾礦工聯手造成 51% 攻擊的隱患,比如以太坊排名前六的礦池,最低挖礦算力約為 49 TH/s,均高於以太坊經典全網算力。相比於以太坊經典,其它區塊鍊網路全網算力更低,比如 Ravencoin 全網算力約為 2.6 TH/s、Monero 全網算力約 2.8 GH/s等,均難以承接目前以太坊礦工的遷移。
想分叉,搞定生態是難題
由於其它 PoW 網路難以承載以太坊礦工的全部算力,遷移後很可能導致成本收益不對等,接下來看看討論較多的以太坊分叉方案。在加密行業的歷史長河中,我們對區塊鏈網路進行分叉並不陌生,出現分叉的原因多種多樣,可能是技術原因、價值觀差異等,比如著名的 BTC 和 BCH 分叉、以太坊和以太坊經典分叉等。
與上述分叉相比,此次以太坊合併升級後進行分叉所面臨的挑戰更多,比如 BTC 主要用於轉帳支付領域,導致其分叉只需要得到礦工支持即可,即所謂的「算力之爭」。作為智能合約公鏈之王,目前以太坊生態已形成一定規模,其分叉將涉及成千上萬個 Dapp 與協議,以及鏈上數百億美元的基礎資產,所以此次分叉將是整個生態的選擇,其複雜度遠超過此前任何一次分叉。
簡單來說,比如以太坊升級後分叉出一條 PoW 機制的區塊鏈 ETH-PoW,那麼以太坊生態上的 Dapp 和協議就需要做出選擇,而不同 Dapp 和協議之間又是相互關聯和嵌套,比如無聊猿等 NFT 項目都需要 NFT 交易平台、DeFi 協議均需要預言機等,那麼前者的站隊必然跟隨後者。
同時 DeFi 已經成為整個 Web3 世界的基礎設施,也佔據整個生態的半壁江山,絕大部分鏈上活動最終都會依賴於交易、借貸等 DeFi 協議,所以 DeFi 協議的選擇也將對其它領域的應用產生重大影響。
眾所周知,DeFi 應用之間可組合性強、相互依賴,應用之間已經難以割裂,比如用戶往往會在借貸協議如 Aave 上抵押 BTC 和 ETH 等資產,借出穩定幣 USDC 和 USDT 等,然後將借出的穩定幣質押到 Curve 提供流動性,或者通過 Uniswap 購買其它代幣資產等,應用之間這種緊密的關聯性,會造成選擇的趨同性。
假設 Aave 和 Uniswap 選擇以太坊升級後的 PoS 鏈,基於對協議安全性、用戶黏性、資產規模等考慮,Curve 也將做出同樣的選擇。頭部 DeFi 協議的選擇,將大概率成為其它協議的風向標。
對於 DeFi 協議而言,最重要的是 USDC、USDT 等基礎資產,所以協議的選擇將會基於資產方選哪邊。我們知道,這些資產是由實際的抵押物做支撐的,其內在價值不會隨著在分叉鏈發行一個分叉代幣而發生根本變化。以目前市值近 540 億美元的 USDC 為例,其發行量不會由於 ETH-PoW 鏈出現而翻倍,因為背後的美元儲備沒變,其總價值還是 540 億美元,所以如果發行方 Circle 公司仍然選擇升級後的以太坊鏈,那麼 ETH-PoW 鏈上的 “USDC分叉幣” 由於沒有儲備支撐,將不會得到認可。
而如果 Circle 決定將 USDC 分配到兩條鏈上,那麼按照什麼比例分配也是值得考慮的問題,同樣分配後的「定價」也需要考慮,比如是每條鏈上的 USDC 都對應 1 美元,還是兩條鏈上的 USDC 總價值為 1 美元。此外,如果以太坊礦工進行分叉的話,那麼如何協調龐大的礦工群體選擇同一條分叉鏈,會不會造成礦工們紛紛自立門戶,形成多條分叉鏈的「群雄割據」局面,屆時 Circle 的選擇或許會更加艱難。
除了 USDC 外,以太坊上還有 USDT,如果兩者選擇同一條鏈,那麼 DeFi 協議的選擇就相對簡單,但是如果 USDC 和 USDT 兩者選擇不一致,比如 USDC 選擇 PoS 鏈,USDT 選擇 PoW 鏈,那麼協議方該如何選擇將會更加複雜。
從商業角度考慮,USDC 和 USDT 等資產方的選擇勢必是為了自身發展,有利於擴大資產發行量,而對發行量有著重大影響的就是「用戶需求」,如果用戶的需求提升,有更多用戶願意以手中的美元換取該資產,那麼其發行量也會隨之上升。
得益於 DeFi、GameFi、NFT 等領域發展,近兩年 USDC 市值增長約 45 倍,所以生態繁榮才能推動增長,只有生態規模越來越大,需求越來越多,Circle 公司才能發行更多 USDC,賺取更多收益。所以無論是 USDC,還是 USDT,他們的選擇都是基於未來區塊鍊網絡的生態能否持續發展以擴大自身規模。
從以太坊經典網絡的發展歷史來看,失去 V 神這一精神領袖,以及以太坊核心開發者社區的支持後,其生態一直停滯不前。如果以太坊升級後,礦工們分叉出 ETH-PoW 鏈,那麼在沒有 V 神和其他以太坊核心開發者的支持下,ETH-PoW 鏈能走多遠,將是一個疑問。在以太坊經典這個前車之鑑下,以太坊上豐富的生態和資產有多少是敢於「豪賭」一把呢?
小結
無論是遷移至其它 PoW 網路,還是進行以太坊分叉,都會面臨諸多問題。遷移至其它 PoW 網路,會導致算力激增,成本收益不對等,而進行以太坊分叉,在沒有 V 神等以太坊核心開發者社區的支持下,其前景堪憂,難以得到資產方、協議和應用,以及用戶的青睞。現有以太坊挖礦已經形成一個龐大的產業鏈,在以太坊升級轉 PoS 共識後,是否會有新的解決方案出現,也值得期待。
📍相關報導📍
關於 ETH Merge、以太坊經典遷徙的「技術細節和背後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