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群人總是在比特幣Layer2風行的今天,大喊著「比特幣不需要生態」,究竟為什麼?誰又是滿足比特幣敘事熱點的背後供給者,最後又是收割者呢?
(前情提要:BTC Layer2百花齊放,真是行業未來還是炒作泡沫? )
(背景補充:真的是牛市嗎?以太坊Gas Fee僅需1美元,分析鏈上交互冷清的兩大原因 )
如果你有特別注意,在比特幣現貨ETF通過、BTC價格再衝至ATH後,非自選電視頻道播放比特幣紀錄片的頻率大幅上升了。例如 “The Rise of Rise of Bitcoin” (比特幣的崛起)就是經典好片,裡頭出現不少加密創業者的年輕臉龐,2014 年的 Vitalik Buterin 在鏡頭前才 19 歲,侃侃而談並拿出一本自己創辦的比特幣雜誌。
2014 年,Brian Armstrong 的頭皮也沒那麼閃閃發亮,但他們有一個共通點:總是在談論比特幣能取代多少法幣的性質,主要的應用是支付。
兩種基本教義派之戰
飛越 10 年,時間拉回 2024 年,比特幣被眾人期待的性質已經徹底改變,最有希望擔任「比特幣殺手」以太坊的生態密集度,已經完全扭轉用戶對公鏈的認知,打開推特X網站,不少KOL在pump比特幣L2的貼文下面,總有一群人留言抱怨:
「比特幣不需要生態,白痴」
「弄生態讓以太坊(或是XXX鏈)就好,BTC上面生態都是騙錢的」
不用多久,BTC L2的支持群眾就抵達戰場,兩方揭開社群戰火,其中一方是信仰「比特幣不需要生態,保持一個價值保存原型」,最多配上閃電網路…和另一方「以太坊能做到的,比特幣可以承載更多」兩種基本教義判的氣氛,逐漸撕開了社群。
比特幣生態大樹,資本摘走了果實
先為 BTC 生態近一年來的發展進行單述,由 Ordinals 發起的砲火確是震耳欲聾,雖然基礎教義派在吼罵,仍不能阻止BRC20殿軍在後,從接近 Meme 性質到徹底出圈,成為資本目光觸及的特殊角落:這能搞嗎?能在比特幣上搞出個 NFT 熱潮嗎?
接下來是 Runes,雷聲極大,畢竟 Casey 都揚言切腹拿命來賭,噱頭十足。但在技術上還是借鏡了 ARC20 的 UTXO-base 思路,算是種變種 NFT,沒有可擴容套件、無法相容BitVM,是條很難比氣長的賽道。在熱烈打符文的用戶中,最開心的是事不關己又錢包膨漲的比特幣礦工。
其實比特幣最需要的,僅是哪個 Layer2 佔有了金融敘事權,真正落地能把網路擁塞、Gas減低到「正常人能接受」的可緩解礦容的智能合約層。
事實令人卻步,光是當下的 BTC Layer2 拿出來吸引用戶的第一張名片,還是背景是誰融資,又回到了傳統資本決定論。技術面上更是良莠不齊,諸如 Bitcoin Magazine 就提出了批評:
- 使用比特幣作為原生資產:L2 必須在根本上設計為用比特幣作為其主要代幣或記帳單位,以及有用比特幣為該 L2 系統支付手續費的機制,如果有代幣,必須有比特幣支撐。
- 使用比特幣作為結算機制來執行交易:L2 用戶應能有控制權,透過一種機制(可信任或去信任),把資產返還到 L1 。
- 展現對比特幣功能的依賴性:若比特幣網路徹底失效,但相關系統仍可保持運作,該系統就不是比特幣 L2。
愛發幣的Layer2,背後資本的得利。用戶的空投與 IDO 預期,賺錢並沒有問題,有問題的是偏離主題的技術用意。
撇開比特幣基本教義派,Layer2 的趨利風潮主要是因為以太坊經歷了DeFi Summer,Uniswap、Maker、Aave..這些協議把流動性拉進EVM,再來,是NFT Summer,把「多媒體」上鏈的重要敘事,拉進了新一代年輕用戶和鏈上資產。而這些重要的「流動性革命」,在比特幣生態支持者嘴上,要再重新來一次!雖遲但到,因為先前以太坊上有了範例,用戶的預期心理更是急功近利。
最近,Stacks的中本聰升級、Citrea的Rollup、Botanix的混合POS設計、BitSmiley搞起穩定幣,都是很值得關注的。
BTC L2成為了市場重新對用戶發出問卷的機會,市場需求最後會決定,比特幣除了最原始的夢(政治性上的意義),BitEVM未來將走到哪條路上,新的基本教義派正在被定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