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破的泡沫才是泡沫、不能也不會破的泡沫,是宗教。
To the moon? 飛向月球?
「月球」是我們每個炒幣人的應許之地。
To the moon. 幾乎像是宗教的口號,存在每個人的心中。
每個人都希望自己能夠乘坐一台火箭,能夠一飛沖天、飛黃騰達,亦或是鹹魚翻身。當然,不可否認的是,每當人類控制不住投機的自我衝動時,過度樂過便會悄然生成,泡沫…只是隨之而來罷了。
每當夜晚你抬起頭時,有發現月亮總是在同一側嗎?
今天我們就來談談有關月亮最黑暗的那一面。
The dark of the other side.
參考Bitcoin價格走勢圖,這無疑算是某種泡沫。
但….你真的有看過真的泡沫嗎?
我們嘗試從了解傳統的金融投資標講起吧,畢竟從之前那一篇文章,我們舉例了某些程度投入到加密貨幣市場的投資者,主要都還是年輕、且第一次參與投資型金融市場的用戶。
我們先試著談談傳統投資型標的「股票」。
股票, Stocks
從股票開始提起,首先我們務必得來看看S&P 500(標準普爾500指數)的歷史軌跡,我們將圖中的幾個峰頂列下來,分別是:
1929年華爾街股災
1988年黑色星期一
2000年Dot.com泡沫
與近年的2008年次級房貸風暴
無庸置疑的,每次過度膨脹、等到泡泡爆掉了之後,每個人都會站在現在的尺度來評論過去到底有多危險。當然,你也可以說每次SP指數的高點與經濟衰退並沒直接關係,但是很多時候過度樂觀就是過度期待的開始。
從結果來看,事情總是有跡可循的;而每個年代都有當時犯錯的原因與時代背景,只不過單從圖表中來看,除了最明顯的1930年&2000年的巨型泡沫以外、現在看來處在2018年的我們,又再度將S&P 500的指數推至歷史高點了。
我想大家都明白這不太妙,不過,問題出在哪邊?
首先你得將尺度或重點擺在S&P 500指數與法定貨幣之間的關係(右下)。
量化寬鬆(Quantitative Easing)
大家都明白在2008次級房貸之後的美國“聯邦準備系統”(FED)實施了量化寬鬆(*1)政策,當然解釋這些並不是我該做的,因為這些你可以在網路上找到解釋更清楚的答案。
想說明的是,量化寬鬆政策的確助長了美國股市的攀升,造就大家對於目前的情況極度樂觀;從普爾500的收集尺度來看,考量到每間公司的收益,或許跟過度膨脹的貨幣政策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
而錢(Money)輕而易舉的變多,或許可以提高流動性、提高大家對於自有資產帳面上的數字增加,卻沒發現”實質資產價值“可能卻是在萎縮。
量化寬鬆給人的感覺就像是原先老舊停滯的經濟機器、忽然之間就上了潤滑油一樣,一切都開始活絡起來,卻沒有人懷疑這可能是一種假象。
就某方面來說,要對金融體系的弊病有更深一步的了解,除了可以看文末補充有關量化寬鬆的解釋影片以外、更推薦大家看2015年的電影「The Big Short」【大賣空】,它講述當時2008年導致經濟衰退的次級房貸風暴的成因,相信會有更深一點的了解與體悟。裡面也有這樣一句話:
「到底為什麼那些銀行與資本家,有多肆無忌憚地賺入更多的錢,卻不用負任何一點責任?」
US Stock Valuation 已經高於過去紀錄39%
是巧合嗎?美國股票市場的評價已經高過過去39%,從StarCapital網站記錄(你們真該點進去玩看看),再三顯示了各個地區、與各式指標所代表的意義。
而面對如此情形,卻不會有人稱這些長期漲勢的股票作”鬱金香泡沫”,原因是因為他們是有實質價值的,沒錯、當然是;許許多多老牌或者金牌的投資顧問與管理高層,依舊對於未來的股票走勢感到相當熱觀。
而當數據與圖表擺在你眼前時,你們還自問現在的“行情”,有這麼簡單嗎?
至少我不認為,這也是我一直以來沒有實際操作股票的原因之一,因為怎麼看都覺得當下的投資環境有點太熱、譬如台灣的房地產情形也是一樣。
而比較起來,我倒認為台灣的房地產來得比Bitcoin來得危險;
畢竟,過去台股破萬點的崩盤率是100%,而Bitcoin? 它才出現不滿十年。
更別說股票之外的「債券、基金、房地產….」
更別提說除了傳統金融市場以外,現在加密貨幣市場的市值與他們相比簡直是小菜一疊;就拿APPLE公司的價值與加密貨幣相比,也比Bitcoin的市值大個六七倍,所以我想,你的擔心還過於早。
更別說,主要加入的新投資者都為年輕化的族群,對於他們來說高風險幾乎感覺並不比高報酬率來得讓人懼怕;哪怕許多人都是抱持著“賭博的心態”而加入加密貨幣市場試一試的。
Dot.com Bubble VS Bitcoin Bubble
然而市場還未開始受主流人士注意,現在就在喊說比特幣泡沫還太早了,雖然大多數的人都抱持著投機的心態再參與。
我們姑且將加密貨幣市場目前的市值與兩千年的網路泡沫做比較,除了明顯的市值有所差異以外,本質上兩者還有幾點不太相同:
- 傳統金融市場的投資者與資金都還沒進場
- Bitcoin ETF準備問世
- 當時網路科技泡沫有太多公司因為加了”Internet”在自己公司名稱上,而浮誇了自己的股價;這方面與加密貨幣不同,當然還是得考慮像是石油幣、柯達幣等名不見經傳的貨幣。
- 當時光dot.com泡沫的市值就在崩潰之前達到了4兆美金,而這只單論「股票」部分、考量到量化寬鬆、法幣實質價值貶低等情形,考慮加密貨幣市場稱得上是泡沫其實還很遠。
股市中最貴的四個字「This time is different.」
假如比特幣是泡沫、那其他東西更是泡沫!
貶值與升值、就像一體兩面的事情,取決於你如何看待它;
而事情往往絕對不是只有非黑即白如此簡單而已。
而這也是為何根據歷史脈絡,法幣金融體系總是一而再、再而三的搞砸經濟的發展,卻始終立於不敗之地;絕大部分原因就是人已經過度依賴它。
光從供需失衡來看待、任何一個沒有稀缺性的東西就像是空頭支票般,尤其是法幣的本質是建立在政府與銀行的信用上,一旦價值是基於信用時,就會有浮濫擴張與膨脹的問題。
當然以數量限額的特性,目前扮演數位黃金的比特幣,已經在某些法幣失衡的國家扮演重要腳色,譬如委內瑞拉;
就連我所述的這些論點也有些狹隘與單調、而加密貨幣市場的ICO亂象也讓這樣子的市場增添了幾分不穩定性。
So…. 重點還是在,請你花時間做研究。
當泡泡爆掉了
當然,沒有任何人、可以絕對證明說比特幣是否市場泡沫;倘若比特幣膨脹下去的速度,有一天真的爆掉了….
這個時候所有人都會將矛頭指向別人;大家會怪罪政府沒有監管、會怪罪這是一場龐氏騙局、會怪罪這是一場銀行家所策劃的精密計畫;但就是從不會怪罪那個從未真正了解新技術的自己。
至於什麼時候我們會見到比特幣出現在我們的日常呢?
也許等到交易所再變得更好使用一點、或是它的價格不再如此波動時,而不是被大多數人當作一個投資型商品時,我想我們會見得著的。
?相關報導?
【動區專欄】MITH,為什麼我不建議現在買秘銀(Mithril)?
【動區專欄】 0x(ZRX),— 去中心化交換協議(上)
《BlockTempo動區動趨》LINE官方號開通囉~立即加入獲得第一手區塊鏈、加密貨幣新聞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