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都知道,比特幣(BTC)的程式碼設定了供給量硬上限 2,100 萬枚,也成為近來通膨環境中,支撐比特幣價格的重要原動力。但創建者中本聰(Satoshi Nakamoto)為什麼選擇這個數字呢?有三種可能的原因。
(前情提要:比特幣12歲生日|歷史總是驚人相似 : 經濟危機、突破3萬鎂超「阿里巴巴」成第八大資產)
(事件背景:週一狂想》想變成富翁嗎?從比特幣供給上限來看,你只需持有0.01BTC)
比特幣(BTC)在誕生之初,就已經被決定好它的總供給量將終止在 2,100 萬枚。因此擁有完整 1 BTC 資產者,也曾被稱為「2,100 萬俱樂部」會員。
不過這個數字可能具有什麼特殊涵義嗎?《Bitcoin.com》昨(8)日報導統整了三種可能的原因。
立足法幣 M1 供給量
在比特幣早期開發者赫恩(Mike Hearn)和創建者中本聰(Satoshi Nakamoto)往來的電子郵件中,得知是後者決定了 2,100 萬這個上限,與當年(2008)他發表比特幣白皮書時,全球法幣的 M1 貨幣供給量約 21 兆美元互相呼應。
儘管各國中央銀行對於 M1 供給定義不一,但共通概念是由 M0 代表流動性最強的通貨,例如現金紙鈔、硬幣;而 M1 代表 M0 加上銀行活期存款,流動性較 M0 稍微差一點。
但中本聰也考量到如果比特幣和法幣的供給量一樣多,前者價格恐怕不如法幣,因此將「21 兆」大砍千分之一,他在信上寫道:
我想選擇能讓價格近似於現有貨幣的東西,但是在無從預測未來的情況下,這非常難。我最終選了個在中間的東西。
如果比特幣始終是一個小眾市場,那麼其單位價值將低於現有貨幣。如果你預期它被用於世界貿易的一部分,那全球將只有 2,100 萬枚硬幣,讓每單位的價值更大。
延伸閱讀:美圖宣布購入「379顆比特幣 15,000ETH」成香港上市公司首例!蔡文勝:區塊鏈戰略的價值儲備
與出塊獎勵模式巧妙配合
另外,白皮書上的數學計算指出,2,100 萬枚這個數字巧妙地配合了比特幣的發展路徑。
也就是每開採 21 萬個區塊,獎勵會減少一半,而且以約 10 分鐘出產一個區塊估算,大約每四年會減半一次。去年 5 月比特幣經歷了第三次減半,目前礦工每個區塊可獲得 6.25 BTC 獎勵。
方便程式設計運算
最後一種說法是根據克里斯蒂安 · 塞貝里諾(Christian Seberino)博士於 2018 年發表的文章,「2,100 萬」這個數字還有利於電腦進行「浮點計算」(floating-point arithmetic)。
浮點(floating point)是一種表達實數近似值的方式,類似於 10 進位的科學記號。小數通常用 64 位表示,其中 1 位元是符號(sign)標記正負號,11 位元是指數(exponent)用來表示次方數,最後 52 位元則是分數(fraction)。
賽貝里諾提到,這套記數方式不僅能避免電腦計算的錯誤,且其表達數值的上界也和前述貨幣供給量數據有所搭配,綜觀而論「2,100 萬」是個很合理的選擇:
為避免捨入誤差,通常最好避免使用分數位(fraction bit)無法表示的整數。
更安全的作法是,還多留一個分數位。以 64 位元(bit)小數(decimal)來說,這會將整數限制在 51 位元,而可以用 51 位元表示的最大整數剛好超過 2,100 兆美元一點點。
它有助於避免大多電腦系統上的錯誤,並且可能足以應付各處的所有交易。
不過這些都是推測,並非確定的答案,真正原因大概只有目前行蹤成謎的中本聰自己知道。
📍相關報導📍
獨立觀點|比特幣 v.s. 黃金:對金融「未來投資品」的重新思考
觀點|與現有貨幣制度不同,比特幣其實是一套社會契約理論
哲安觀點|比特幣適合當貨幣嗎》漫談「支付系統」的演變、去中心化是否合理?
讓動區 Telegram 新聞頻道再次強大!!立即加入獲得第一手區塊鏈、加密貨幣新聞報導。
LINE 與 Messenger 不定期為大家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