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earn .Finance( YFI )近期開始將併購式擴張的打法複製到去中心化金融( DeFi ),從聚合理財、借貸、保險,再到 DEX去中心化交易所,Andre Cronje( AC )似乎正成為 DeFi 圈的「公敵」。本文由專欄作者 PANews 撰稿,不代表動區立場。
(前情提要:還沒完!Yearn宇宙5號成員誕生,再合併 SushiSwap;SUSHI今飆漲逾20%)
從中國網路平台邊緣產業切入的美團,早已在無邊界的併購擴張模式下,如毛細血管般深入至每一條賽道,成為千億帝國。
如今, Yearn .Finance (YFI)亦將併購式擴張的打法複製到去中心化金融( DeFi ),從聚合理財、借貸、保險,再到 DEX(去中心化交易所),Andre Cronje( AC )似乎正成為 DeFi 圈的「公敵」。
批量併購背後,是人才與資源的壟斷
2011 年末,中國網路圈史上出現了最為慘烈的「千團大戰」。在這場血流成河的廝殺中,落幕或轉型的不在少數,而購物平台美團則是倖存者,也是贏家。
儘管在這場商業混戰中突圍而上,但王興不認為美團的未來可以高枕無憂。2015 年,與大眾點評上演的驚天大合併成為了美團崛起的的重要起點,此後其更是在「農村包圍城市」的併購擴張策略中,讓業務多元化的步伐越邁越大。
而在同質化競爭加劇的 DeFi 領域中, YFI 上演了 DeFi 併購大戲,儘管與美團的併購在本質上有所區別,但 YFI 的擴張氣勢卻可與之媲美。
11 月 24 日, AC 宣佈稱,Pickle 和 YFI 的開發人員已設計出一種結構,可使兩個項目可以共生地協同工作,並計劃進一步集成。(當日新聞)
僅僅隔了兩天, AC 再次宣佈, Yearn 和 Cream 開發人員已經合作推出了Cream v2,將專注核心貸款和槓桿產品。(當日新聞)
當大家還處於震驚之余, Yearn 又一口氣與 Cover Protocol(當日新聞) 、Sushiswap (當日新聞)進行了合併。
閃電式併購下, AC 似乎正在建立自己的「 DeFi 商業帝國」。
每個聯手都類似於團隊合併、協議相互利用、所有團隊成員協調一致並共享願景。
但 AC 認為這與以前的併購做法有所不同,他表示,
去中心化的金融讓我們既能合作,又能共生,同時又能保持個體的個性。
四處出擊的 YFI ,已然攪動了 DeFi 江湖。
在外界看來, AC 批量併購背後,是人才與資源的聚攏整合;AC 亦在一篇關於 DeFi 領域併購合作的文章中證實了這點-「人才合併,共享開發資源」。而在 Google 支付工程師 Tyler Reynolds 看來,激勵、培訓和引入新開發人員已是 YFI 的優先事項,挖走有才華的開發人員和壟斷人才是其直接舉措。
「聯姻」喜憂參半
AC 的一言一行,早已成為了投資者決策的「風向標」。
在各個 DeFi 協議併購的消息一經公佈,代幣價格無一例外迎來上漲,PICKLE 上漲 80%、CREAM 上漲 70%、SUSHI 上漲 30%,「併購」概念的漲幅讓不少「緊盯」 AC ,伺機而動的投資者賺了個盆滿鉢滿。
對於此前表現萎靡,甚至深陷泥潭的這些項目而言, YFI 無疑提振了士氣。
以 Pickle 為例,11 月 22 日,由於 Jar 策略中存在漏洞,Pickle 被駭客盜走了 2,000 萬美元,受此影響,其代幣當日暴跌逾 62%。
在 Pickle 焦頭爛額之際, YFI 核心開發人員在內的一群白帽駭客伸出了援手,攻擊涉及的 Pickle 協議組件也均被修復,但其市值卻已慘遭腰斬。在 Pickle 處於信任邊緣之際, YFI 毅然伸出了援助之手。
在合併計劃計劃,除了 Pickle 的分配機制等業務層面得到極大的提升,還對先前攻擊事件的損失者進行了補償;顯然,合併方案對於 Pickle 而言,無疑是當前最佳的選擇,至少從幣價大幅回暖來看是如此。
而 Cream、Cover 和 Sushiswap 這三個縱向併購項目的負面評價也不在少數。
延伸閱讀:YFI創辦人|四個月4項目,AC是DeFi之王還是套了很多人的渣男?
從目前來看, YFI 的併購是正向的。
值得一提的是, AC 併購的項目基本都是分叉類項目,這能否改善產業同質化的競爭格局?由於大多數 DeFi 項目的代碼都是開源的,自 YFI 大火以來,各類協議開始輪番分叉,這使得 DeFi 的應用場景非常局限,且產品同質化日益嚴重。
儘管這些微創新或偽創新項目曾帶走一部分原始協議的流動性,但隨著投機套利而來的參與者離去,鮮少能有與原始協議抗衡的分叉項目;而 AC 通過將這些 Fork 項目聚合優化,或將為更具創新性項目在存量市場提供更多空間。
不過, YFI 「抄底」後,雙方能否發揮出協同效應,從而實現長期價值?
從網路興起以來的併購史來看,不少曾出類拔萃的項目在被併購後都難免走向消失的宿命。在 AC 主導下,被併購的 DeFi 項目是否如此?
當然, AC 本人也坦言,他不清楚 Yearn 和這些項目的關係算是合併還是合作,團隊及協議間的相互賦能,可能是在傳統產業中並不存在。
「買買買」模式下, DeFi 仍是一言堂式決策
始於聚合理財,卻又不止於聚合理財。
YFI 無疑是今年夏天最亮眼的存在,憑著「機槍池」概念,以及「無私募、無預挖、無團隊份額」的設定,誕生於流動性挖礦初期的 YFI 一經推出就受到投資者及諸多項目的瘋狂追捧及模仿。
尤其是 AC 將所有治理完全交由社群後,較高程度的去中心化使得外界對 YFI 進一步認可,外界甚至稱其為「 DeFi 裡的比特幣」。
延伸閱讀:Yearn核心業務「機槍池 放貸基金 保險」告訴你 DeFi 後半場會怎麼玩?
不過, AC 近期的併購行為似乎與 100% 純社群驅動的理念相矛盾。
在 AC 發表的《加密領域中的合併、收購、合伙和合作的術語》一文中指出,治理代幣的持有者角色類似於以太坊的礦工 —— 由他們決定協議是否升級。但事實上卻是,這些影響 YFI 生態的併購行為卻是由 AC 及 YFI 開發團隊決定, YFI 持有者的決策權形同虛設。
與此同時,從目前來看, AC 似乎並不會停止繼續合併其他項目的步伐,但併購過度勢必會扭曲市場秩序,削弱市場競爭的公平性。
特別是,自帶效應的 AC 行為被無限放大的當下,誰也無法保證市場是否會出現併購潮。對於主打開放式金融願景,且初成長的 DeFi 而言, YFI 或帶來,甚至引發的壟斷性反而是對產業的傷害。
而換個角度看,在玩法不斷迭代的 DeFi 領域,一旦項目缺乏創新性,大多意味著生命週期越來越短。
在過去的幾個月,創新停滯、業務僵化等因素使得 YFI 漸漸跌落神壇。
DeFi Pulse 數據顯示,近三個月來, YFI 的總鎖倉量出現螺旋式下降,最高跌幅逾 52%。
與此同時, AC 系的 EMN、LBI、KPR 等新項目接連暴雷下,無疑是對 YFI 公信力的進一步消耗。
內憂外患之下,多元化業務的策略真的能讓 YFI 發展如美團般更上一層樓?其實,正如美團一樣,多元化業務也意味著其在每一個細分領域,都將有著強敵。
在未來這場多元化與專業化的競爭中, AC 「買買買」策略的成功性還有待時間考驗。不過,投資者卻對這些並不關心,在他們看來,只要能把眼前利潤吃到,其他又有什麼關係。
📍相關報導📍
DeFi 樂高效應!YFI 第五檔合併案奏效,Sushi 單日漲幅超過 35%
專欄觀點|Andre Cronje 新項目 Deriswap,是否能打破「接連翻車」的魔咒?
讓動區 Telegram 新聞頻道再次強大!!立即加入獲得第一手區塊鏈、加密貨幣新聞報導。
LINE 與 Messenger 不定期為大家服務